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保险应是社会的“良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保险应是社会的“良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一份保单都承载着客户一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信任和期待

中国商业保险近20年的发展可谓“狂飙突进”:64家财险、71家寿险公司中活跃着300多万营销业务员和为数不少的技术、内勤、管理人员。与此同时,各高校的保险教育专业也在不断地向外输送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保险业“形象不好”,增员依然是“老大难”问题。

很多人将保险业的诟病归咎于营销人员素质低下和学历门槛过低,保监会已将行业准入门槛提至大专学历以上。但是,学历真的是医治沉疴痼疾的最佳药方吗?

一位受过重点大学本科教育的银行保险业务员有这样的经历:最初入驻银行时如实告知客户这是保险产品,区别于银行存款,但三个月里没有卖出一单。后来为了生存,开始“忽悠”客户这是银行理财产品且收益高于银行同期存款,这样反而签了很多单。

对于此种现象,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教授将其归因于大环境的影响。换言之,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保险业当下的人制。

保险的意义和功用,本在于播种责任、防范风险、化解危机、规划人生。在国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保险是一个高尚而体面的职业,保险人自身也有很高的生活保障。但国内的保险人是无底薪制,营销员所有的收入来源于保单的提成,而且保险公司并不承担营销员社保的职责和义务,向人推销保障的人自己却最缺乏“保障”,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在生存本能和利益驱动下,纠缠、欺骗、误导时有发生,背后是道德和良知的沦丧,这与学历的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因此不能将整个行业改良的希望全部寄托于业务员学历门槛的提高,重压之下,“高学历”人才也未必能坚守底线,独善其身。

保险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关系民众现在及未来的福祉甚至是社会的安定祥和,应该是一个流淌着道德血液的行业。很多年前,国内已有“知识分子是社会良心”的提法,其实,保险何尝不应成为社会的的“良心”,每一份保单都承载着客户一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信任和期待。

如果我们高校的保险专业教育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时,多对他们进行一些担当意识教育;如果每一个保险公司的继续教育培训教给新老业务员的不仅是展业技巧和“话术”;如果当下的人体制有根本性的变革,营销员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蜕变,那么,保险从业人员或许会赢得社会更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