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云龙诺邓古盐制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龙诺邓古盐制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根据云南史料记载,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诺邓曾是滇西北地区最著名的盐业经济重镇,素有“千年白族古村”,“盐马古道”之美誉,诺邓盐业经济在过去一千多年里主要以股份形式分配卤水,结合自产自销的形式来进行,在解放前的盐业经济社会古盐生产具有相当规模。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盐业由于多种原因,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盐业制作也只有小规模的民间作坊形式存在。

区别于以往作为经济产业时期的规模生产,现在的古盐只是少数家庭自产自销,古盐生产过程如下。

首先,选择熬盐的季节,现在的卤水浓度不高,同时还受地下水出水量的影响,雨季由于雨水大量渗入地下水,汇入卤水中,导致卤水浓度降低。在雨季一百斤卤水仅仅能熬出三斤盐:在旱季,一百斤卤水大约能熬出4.5斤盐。因此为保证卤水浓度,减少制作成本,盐户熬盐通常在旱季进行。具体时间大概从每年立冬至次年立夏,有事为满足需要,雨季时期也制作古盐,但数量不多。

其次,古盐的制作过程,熬盐的灶台大约长三米,通常有两个灶,置两口锅,一大一小,与灶台紧接的是一个类似于炕的平台,用于烘烤盐坨,烟囱从烘烤台后面伸出,通向窗外。户主先将背来的卤水倒入大锅中,只在第一个灶下面点燃柴火熬盐,几小时后待卤水减少到一半左右将其舀到第二口锅里继续熬;待锅中的卤水逐渐有结晶体状的盐滤出,用瓢将漂浮于卤水表面的锈和其它杂质舀出来,再将盐舀入放于锅边上的簸箕里,让其水分流入锅里:用勺将滤好的结晶体盐舀人大小不等的杯状模具里,用木棒反复舂压致紧;将模具倒置于烘烤台上,倒出成型的盐坨,让柴火的余温慢慢烘烤;24小时后,盐坨烘干,装入袋子中放好,防潮防尘,制作完成。通常来说,熬盐需要近二十个小时,烘干需要二十四小时。自盐厂停产后,原来的盐井已废弃,卤水与地下淡水混合,淹没原来的井口,齐于地表。尝之仍有咸味,但浓度较之以前已大大降低。但用惯了诺盐的村民们仍然怀念它的味好质优,没有了灶户和盐厂,村民们仍然自己熬盐,尤其是老人们。制作诺邓的火腿、酱菜都要用诺盐才能做出地道的口味,所以有心的人家仍然每年自己背卤水回家熬盐,留做制火腿、酱菜时用。此外,随着与外界交流的增多和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想目睹一下当年享誉滇西的诺盐,并作为旅游纪念品带回去,因此近年来诺邓有几户人家增加了古盐坨的制作数量,卖给旅游者和村里别的人家。此外,村中现有两户人家出售并允许游人参观其制作过程。盐业衰落了,盐井废弃了。但是古盐的制作却没有停止。

制作成成品的古盐,大小不一,大的五斤,小的七两,根据游客需要购买。通常盐户是在每个旅游黄金周前一星期开始做,至黄金周到来时有成品六十至七十个。游客购买古盐的用途也不一,县城及其附近地区的人们多是对诺盐当年的盐业辉煌和潇盐腌制的火腿略知一二,想尝试用它来腌制酱菜、泡菜一类的食品;远处的客人买古盐多半是想留做纪念,并无用它之意。随着地方特产如火腿、特色食品为越来越多人所亲睐,诺盐作为其中的重要作料也声名远扬,购买的人逐渐增多。

大理美食和大理历史一样,悠久漫长、底蕴深厚,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极富个性的民族饮食风格,令人回味不已。

本栏目所刊发的几篇美食文章在赞赏大理美食的同时,从另一个层面引发人们思考。《品尝鸡足山》重在感悟品尝未被现代文明包装的山珍野蔌时回归自然,亲近山林的快意;《鹤庆美食》在赞叹鹤庆八碗四盘时,直指当今饮食的弊端和误区,表达了对传统美食日趋走向逼窄和消亡的担忧;《洱源美食记》由回忆充满青涩和美丽的童年时光,对美食的一种怀念,洋溢着浓浓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