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转型期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原因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转型期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原因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在这个特殊的社会时期,各大高校的不断扩张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籍学生步入大学校门。农村籍大学生由于从小在农村生活,传统农村文化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因而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击无疑会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标准、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产生剧烈的影响而导致断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转型宏观角度的影响,也有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等微观层面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转型 农村籍大学生 社会化 原因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ocialization reas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 with country domiciliary register in the period that the social type is changing

Dong Rui

【Abstract】Up-to-date China, is standing in a speedup period, of which the social type is chan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to the modern societ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becomes wider and wider day by day. In this special social period, the uninterrupted overspreading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with country domiciliary register step into the gate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Because they have been living in the country as a child, the traditional country culture has been in their brain inveterately, there will a great impact on their living style, standard of their behavior, value view and so on from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The reason of that result is various, including the macroscopical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type and the microcosmic function of the society, the family and the individual.

【Keywords】Change of the social type College student with country domiciliary register Socialization Reason

在社会学中,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加之社会的急速转型,沿袭乡土传统的农村文明与城市现代文明,在地理纬度上相互间隔,时间纬度上同时并存,城乡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农村籍大学生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在现代化的城市大学中均遭遇到了断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转型宏观角度的影响,也有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等微观层面的作用。

1.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影响。

1.1 社会结构转型。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同时呈现出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步伐加快,社会分层加剧、城乡不平等日益突出等等。社会结构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化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阶层的分化,农民阶层处于社会的下层。这种社会阶层的分化,在高校最直接的反应便是快速繁衍了高校的“三六九等”,形成了高校学生中泾渭分明的等级层面。曾经对中下层提升社会化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等教育,却正在发挥着维持和消除社会遗传这两方面看似矛盾却又并行不悖的社会职能。

首先,对于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或者阶层,教育实际上是维护了阶层的“社会遗传”;其次,对于处于较低文化层次的群体或阶层,通过高水平的教育,他们在努力地去阻断阶层的“社会遗传”。但是,总体上,这种维持和阻断的努力相互抵消,使得中国社会化阶层不平等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而保持了一种动态的稳定。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不平等,对社会下层特别是农民阶层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形成障碍。这种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职业选择等各个层面。

1.2 社会经济转型。我国正处于一个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当中,由于转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又由于观念形态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新旧观念的共存和胶着、观念发展的顺态生长与逆态回复相交错,将成为思想意识领域的主要景观。这必然会对农村籍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带来了人们心灵的自由,强化了学生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但也容易带来认识及心理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容易加剧其非理性化倾向。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使农村大学生的追求目标更趋于实用性、直接性、短期性,对于和自己关系不直接的国家方针政策兴趣减退,对公共话题和人文关怀淡漠。这些都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在校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使得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心理健康水平、综合素质急待提高。

1.3 社会文化转型。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传统性的消解与现代性的生成是社会文化转型的重要特征。在不同时代,社会都会为个人社会化提供特定的文化条件:一是相对稳定、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二是供以模仿的令人敬佩的榜样或社会权威形象。当一个社会处于持续发展阶段时,可以为个体社会化提供较为恒定的时代条件。当社会处于政治、经济变革的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分化,旧的观念开始瓦解,新的观念尚未确立,必然造成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在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使对各种社会规范缺乏理性分析和选择能力的年轻的社会个体,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依据社会规范指导自己行为时陷入困境,表现为角色冲突和自我认同混乱。

2.早期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学校教育的偏颇。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先天不足。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明显存在“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大学生的成长多处于自然状态。城里孩子那种由家长精心设计的“教育”体系,在农村家庭根本无法建立和实施。甚至有的孩子由于家境所迫,不得不在课余承担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繁重的家庭劳动,这种家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相比视野受到限制,正常的社会化进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及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家庭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等出现新的变化,一是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使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家庭”、“空巢家庭”;二是农村家庭收入从绝对数上有了较大的增加,但家庭的相对剥夺感明显增强,支付子女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能力较差。据调查,教育消费已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支出项目,四成以上的农户家庭预计将其收入用于子女上学。在高校扩招以后,高校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贫困生群体,他们主要是来自农村的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的这种状况,影响了农村籍大学生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格塑造和素质培养,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大学阶段的社会化提升。

目前,我国农村从小学到高中,依然是应试教育,评价学生优劣靠分数,教师评奖靠分数,评定学校教学水平看升学率。在这种氛围中,一些农家子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目的只是考大学,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因而,无论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人,较注重智育而忽视心育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农村学生的视野较为狭窄,言行举止等行为方式也较为呆板、保守,早期社会化程度严重滞后。

3.农村籍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3.1 农村贫困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趋于成熟,而心理晚熟。

他们从封闭落后的农村走向开放先进的城市,从传统乡村文化到现代都市文化,从狭小生活空间到骤然扩大的社会,这巨大的变化在内心深处引起的震荡要比一般同学更为强烈,当内部的心理经验与外部环境不协调时,就出现了“自我认同危机”。其主要表现为:角色困惑和角色冲突。

所谓角色困惑,主要指农村籍大学生在角色转换时的困难与角色定位时的困惑。一是获取大学生身份,从先赋的农民角色转化为大学生角色和市民角色过程中存在角色不清和定位困惑,二是在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求职期间,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过程中的角色困惑。在社会转型阶段,由于社会环境、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标准以及个人领悟角色能力的差异,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望与大学生对角色的认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新的角色不能被自己和社会一致认同时,角色困惑就发生了。对农村大学生来说,这种困惑尤其强烈。由于在社会资源占有上的不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日趋困难;加上高等教育平民化,先前笼罩在大学生头上的光环逐渐消散,农村社会通过高等教育实现代际社会阶层提升的预期降低,使农村籍大学生承受了比较强烈的角色挫折感。

所谓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它主要包括角色间的冲突和角色内的冲突。城乡差别和社会化的程度不同是导致城乡学生之间对角色期望的差别,一方面容易引发角色冲突,另一方面导致一部分农村大学生更喜欢在本群体内部之间进行交往。他们角色间的冲突还表现在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社会化提升速度较快的同学超出了速度较慢的同学对他们共同先赋角色的期待,会被认为是忘本的表现。农村大学生存在的角色内冲突是由于城乡差别、城乡流动使自身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于一身而引发的。角色冲突实际上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同文化冲突的体现。

3.2 对自己所面临的多层次社会化过程心理准备不足。进入高校之后的社会化提升首先是农村籍大学生心态的一次“裂变”过程。过去属于农村户籍的人变成了高校学生,离开了哺育“第一性格”的故土,其心理体验是极其深刻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以来自外部的外在化社会影响为主,是被动的、漫不经心的模仿和记忆过程,除了学习之外的许多事情,无须也无暇去思考,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都有学校、社会、家庭为之界定。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的社会化过程则发生了重大转折,出现了卢梭所说的“第二次降生”过程。他们离开了家庭以及原来熟悉的中学环境,以前被成人强化的环境突然不复存在,对社会事务及自我行为的反应主要依靠自己去认知、判断、决定,故而这次社会化的动力不在他人而在自身,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自我选择行为,速度一般也快得多。如果说第一次降生实现了与母体的脱离,其阵痛主要由母亲承担的话,那么第二次降生即心理上的“断乳”,其痛苦则要由自己来咀嚼!如果说早期社会化要耗费人生十几年光阴的话,继续社会化则应在短短几年内就要大体完成。由于多数学生对此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故而不能尽快适应这种社会化方式转变的过程。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感到措手不及,社会化过程因此而被拉长。

4.结束语。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这一时期内,现代人的生活理念、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快速影响着在过去几千年中缓慢发展的传统农民们。祖祖辈辈沿袭的农民社会化标准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而产生断裂。农村籍大学生们首当其冲地受到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冲突,被迫在社会化断裂的泥泞中缓慢前行。这是他们在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了解造成这种社会断裂的原因,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在短时期内完成自身社会化的提升,更好地立足于现代社会之中。

参考文献

1 周明侠.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7.07

2 徐新林.城乡文化差异与在校农村大学生社会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3 徐新林.文化差异与和谐再造――论促进在校农村大学生社会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4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2007.01

5 刘朝阳、杜彩云.利用校园隐性文化 促进农村大学生社会化[J].怀化学院学报.2007.08

6 徐新林.农村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J].青年研究.1998.03

7 徐新林.农村大学生社会化的文化解读[R].光明日报.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