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频超声诊断流行性腮腺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探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表现 方法:用二维超声常规扫查79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腮腺,观察其大小、形态、内部及周边情况,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内部血流。结果:受侵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肿大,内部回声正常或减弱,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丰富,呈“火海征”。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频超声;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儿童中可形成爆发流行,其特点是非化脓性腺体肿大、疼痛并伴有发烧。
本文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临床拟诊流行性腮腺炎的79例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声像图具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都具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组79例为2009年1月一2012年1月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患病儿童。具有明确接触史,年龄2—15岁,男50例,女29例,男平均年龄10.09岁,女平均年龄13.47岁。均以发热或耳前颌下部肿痛数小时至3天就诊,体温在37.8—40.5度。WBC计数大多为正常或偏高.个别高达1万每立方毫米以上,部分伴有头痛等症。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GE LOGIQ 3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IOMHz。
检查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受检部位,对患者的双侧腮腺、颌下腺、舌下腺、颈部淋巴结进行扫查,并测量腺体的大小。观察其内部回声并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其内部血流情况,测量峰值流速及RI。冻结图像摄片。并发炎、胰腺炎者同时做相应器官扫查。。血淀粉酶增高者,空腹胰腺检查,探头频率2~5MHz。
2 结果
79例患儿中,累及单侧腮腺16例,双侧腮腺42例,双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3例,双侧腮腺及单侧颌下腺12例,单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3例,化脓性腮腺炎3例。全部病例与实验室检测作对照,超声诊断的79例,其中2例为非流行性腮腺炎,最后确诊为复发性腮腺炎。超声诊断率为97.44%,临床诊断率为79.17%。
受侵犯腺体均弥漫性肿大,腮腺最大厚达28mm,颌下腺最大厚达30mm(图1),舌下腺肿大最大达到17mm,腮腺炎声像图显示,腮腺、舌下腺轮廓模糊不清,内部回声均匀,中央无不均质回声,其中l5例腮腺内部呈蜂窝状结构,CDFI腮腺、颌下腺内血流信号丰富,呈弥漫性树枝状。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依据流行史、接触史、腮腺肿痛特点作出诊断,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临床诊断率明显低于超声诊断率。在儿童集体机构流行时期,不典型病例及成人病例容易误诊。高频超声就有助于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起病,临床表现颇似流行性腮腺炎,而超声声像图有助于鉴别,当耳下及颌下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团块状时,临床触诊难以分清,而超声声像图可以明确诊断。
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其中腮腺是最大的涎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改变以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受侵腺体的周围组织发生间质水肿,点状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和腺泡坏死等,使腺体实质回声粗糙、欠均匀,呈不同程度弥漫性肿大,尤其腺体增厚较明显。由于腺管周围及上皮细胞有水肿、坏死和脱落,腺体管腔因充满坏死细胞和渗出物而阻塞,致使唾液中的淀粉酶排出受阻,须经淋巴进入血流或从尿中排出,从而使血和尿中淀粉酶增加。其他器官如脑、胰腺、等亦可发生类似的病理改变。流腮时腮腺肿胀,内部回声减低,血流信号丰富,呈“火海征”,而正常腮腺无类似改变,此种特征性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诊断病例的超声表现,发现超声诊断率明显高于临床诊断率,尽管流行性腮腺炎最后确诊是实验室检查,但超声无疑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超声观察腮腺内异常回声的形态、大小、境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彩色血流等指标已成为对流行性腮腺炎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对腮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能够比较全面地观察腮腺和颌下腺及其周围淋巴结的声象图表现。特别是对腮腺和颌下腺肿大较轻者,高频超声已可发现其内部回声的改变,可以较早地对流行性腮腺炎作出明确诊断。高频超声检查有助于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早检查、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文益.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0.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30.
[3]柳忠锋,于丽丽.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4]李雪霞,黄素君.高频超声诊断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价值
[5]都业苹,张澈,张振武.流行性腮腺炎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