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说明文阅读考点例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明文阅读考点例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明文阅读解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的五类题型是阅读训练中一般都要涉及的,掌握了这些考点及答题技巧,将大大提升你的应试水平。

一、指出说明对象

(贵州铜仁)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解题思路】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本文第一句话是“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后文是对这些因素的介绍和说明,文章是总分结构,开头统领全文内容。

【参考答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评分细则】答“物候现象”或者“大自然的语言”不得分;答“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给一半分。

二、概括说明内容

(浙江温州)阅读全文,结合标题概述文章主要内容。(3分)

湿地?失地!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中所描写的场景就是湿地。在人们眼中,湿地充满种种意象之美,引人产生无限遐想。

②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跟森林、海洋并行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相对于自然湿地而言,人工湿地强调了社会和经济功能,弱化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

③中国是世界上湿地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从地理分布看,湿地分布较多的省区是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和。总面积为17.7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湿地面积的55%。

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湿地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从1990年到2008年的近20年间,我国湿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见图)。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尤其是农业开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业高产量的追求,以往未能开发的湿地如今被大量开发为农田,或排水后成为牧草草原,或改造为鱼塘和盐田,或在河流上建坝拦水、修建水库等。

⑤由于开发过度,我国的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也逐步减弱。201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指出:遭到破坏的湿地遍布华夏大地,破坏面积已经涉及原有湿地的40%―50%。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350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玛湖已干涸沦为沙漠。曾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大草原”的若尔盖,300多个湖泊中已有200多个干涸,草原沙化面积已达到1053平方千米,每年还在以11.65%的速度递增。

⑥可悲的是,这些教训还不能给现代人足够的警醒。在湿地边上建别墅,在滩涂里面打野鸭促旅游等破坏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些饱受洪涝灾害之苦的地区,退耕还湖刚有成效,便又有人重新开垦。

⑦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湿地的兴亡只是整个生态环境变迁的缩影。为了让湿地这个大自然的天然公园不再成为永远的“失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肾”。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2月上,有删改)

【链接材料】三湿地地处温州市瓯海区,湿地面积13.6平方千米。据调查,区域整体水质属于劣Ⅴ类,氮、磷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更可怕的是用地和水体存在着被大量蚕食的危险。三湿地的现状已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按照政府规划,三湿地将建成“桔浦芳洲、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的生态园。

【解题思路】说明内容的概括要考虑以下问题: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事物说明文的内容可以总结为:说明对象 + 特征。答题格式:这篇说明文介绍了……的……特点。事理说明文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这道题要求“结合标题”概括主要内容,那么“湿地”“失地”两方面都要概括。

【参考答案】我国湿地遭受严重破坏,很多湿地成为“失地”。(我国湿地保护面临巨大压力,若不重视,会有更多的湿地成为“失地”。)

【评分细则】指出说明对象“我国湿地”1分,“遭到严重破坏”的遭遇1分,“很多湿地成为‘失地’”的现状1分。

三、指明说明方法及作用

(江苏无锡)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地球上的水

③地球上的水有98.5%存在于海洋中,还有3.5%存在于大气中的云、水蒸气和河流、湖泊、冰盖、冰谷与所有生物的体内。由此可知,地球表面绝大多数的水都是存在于海洋中的咸水,而为我们人类(当然也包括绝大多数生命体)赖以生存而提供的水却只是剩下的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

【解题思路】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资料以及摹状貌、作诠释。答题格式为: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段中数字的列举是显而易见的,略有难度的是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判断,将“绝大部分水都是存在于海洋中的咸水”与“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而提供的水却只是剩下的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形成对比。

【参考答案】作比较、列数字,具体准确地强调了淡水资源的匮乏。

【评分细则】说明方法判断共1分,作用1分。

四、分析说明顺序

(四川资阳)简析选文的说明顺序。(2分)

云南松怕冷的秘密

罗红里

既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当然是不怕冷的了。没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场尾寒,真个把好生生上万亩云南松冻得直打抖,枝枯叶败后冷死了。

云南人怕冷,难道云南松也怕冷吗?

松树怕冷,自是奇闻。人说云南的松树是云南的好天气宠坏了,这却是天大的冤枉。

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松树――这树中的伟丈夫正是被一种叫做致冰细菌的恶魔折磨着呢。你也许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一个叫丁香假单胞菌,一个叫草生欧文氏菌。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可是如果你真认为它们是君子国里的良民,那就上当了。

人类最好的朋友――水,有一个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到0℃时就结冰啦!也许,你没听说过,有低于0℃而不结冰的超冷水吧?我们的水朋友在植物体内,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几摄氏度时,它也不结冰而是保持超冷水的姿态,使植物能持续经受-6℃―-8℃的寒冷而不致冻坏。水是植物的血液,血液涌动着,不会析出冰晶,生命组织形态正常,松树能怕冷吗?

偏偏冰核细菌这两个恶少,有一手被科学家称作催冻致凝基因的真传:当气温急剧下降,它们会在叶面形成一个特殊的晶核,引起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叫它们冰晶种子。

植物的血液凝固了,这命还能保吗?许多像松树这样的好汉都被这两个病魔缠倒了。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

俗话说“助人如助己”。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树木生长季节到了,人们把经过改造的细菌喷射到大片树林上,它们以全新的面目取而代之,将那些没经过改造的丑恶的同类排挤掉。于是,致冻菌不致凝了,气血顺畅,云南松不怕冷了。这就是遗传工程在防霜冻灾害上的应用。

【解题思路】说明文的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具体可分为:由主到次、由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特征到用途、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等等。作用的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先说明……,接着说明……,然后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后面的空格逐层填入层义)

【参考答案】选文先说云南松怕冷的情况,接着分析怕冷的原因,最后说明治理办法。使用的是逻辑顺序。

【评分细则】简析基本准确1分,说明顺序1分。

五、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黑龙江牡丹江)全文用了很多表示猜测的词语,从画线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试说说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④水和野草从根基腐蚀掉整个城市,任何用木头建造的建筑物将开始坍塌,尤其是在白蚁繁盛的地区。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在一个世纪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将生锈腐烂掉。

……

⑧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几乎不会留下人类曾经存在的痕迹。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它们正巧被掩埋在沙土层中,由于缺少空气和水,它们或许仍可以幸存成千上万年,并且1万年后仍然可以被阅读。

【解题思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准确、严谨、科学。表示估计、猜测的词语多是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词语不能删改替换的答题格式为:表明是否可删改替换;结合原文解释原词含义,分析原词在文中的作用;比较删改替换后效果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能删除。“几乎”表限定,在文中的意思是30年后大部分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如果删除则成了30年后所有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二:不能删除。“绝大部分”表限定。在文中意思是100年后极大一部分的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如果删除,则成了100年后所有的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将统统消失。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细则】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