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教学中细节的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教学中细节的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本课教学中,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热烈的讨论气氛等均给人以很大的感染,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细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131-1

数学源自生活,整个过程由生活情景引入,由小朋友最熟悉的一幢别墅,引出各种平面图形,进而由生活中常见的几类图形进行分类,在分类中引出本课的主要信息,即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长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为了能让学生更准确、容易地把握定义的概括与理解,特意设计了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围”的过程。

本课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主要运用了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对知识有了完整而深刻的体验。

第一,在对图形的分类过程中,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思考,四人一组合作的方式。在这样一个小群体学习的环境中,学生积极地探究讨论,不断发现分类的不同标准,引发争论。最后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组内学生互相协调和共同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大家赞同的分法。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一种合作精神,团结意识,并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足之处是我没能及时恰当地参与进学生的动手分类活动,导致部分小组无法完全完成对图形的分类。

第二,在引出三角形,四边形等概念的定义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搭一个模型。学生通过亲自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将抽象的特征具体化成表象,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在玩中学,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不足之处是我没有引导好学生的语言描述:“用几根小棒围成了一个几边形”。还有学生在搭时多数选用了同色的小棒,很少有学生用不同色的小棒去搭,导致他们对三角形的形状有点误解,虽然这个问题在后面的联系巩固中得到了解决和强调,但是在这里要是能再讲解地清楚一点的话,这一点应该能让学生学习得更扎实。

第三,在引出四边形的名称时,我用了知识迁移的方法,引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四角形还是四边形”。通过比较,解释原因,使学生把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了他们对四边形名称和特征的印象。所不足之处是我没能倾听学生的说法,限制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第四,因为本节课是以学生的生成为主线,所以出现了几次突况。其中一次在对图形的第一次分类时,已经有一个小组出现了“按图形的边数分”的情况。这原本是我在第二次分类时要求学生做的事,而第一次分类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分类的思想和分法的多样化,同时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旧知识的复习。在处理时有点措手不及,当时我没有很具体地分析这种分类的方法,而在几种分法反馈完了之后,提出让学生们用刚才这个小组“按边数分”的方法把图形分成三类。可见,在教学中出现此类意外情况时,教师需要善于把握时机,灵活地处理,始终贯彻以学生生成为主线的思想,而不能一味地照搬预设的教案去教。这个情况是事先可以预测到的,但由于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所以没能更好地处理,要是能把这种分类的方法稍加分析,也许学生对三角形,四边形甚至多边形的特征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感到教学是一种艺术,很多地方自己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学生的调空组织能力,所以我还需不断地磨练自己。

作者简介:武登甲(1969-),男,汉族,甘肃古浪人,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镇张家河小学校长、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趣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