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中教师观念的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旧的观念。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课程的改革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观念 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离“一支粉笔写古今,一块黑板种春秋”的日子越来越远,笔者深感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渗透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应自觉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适应课改新形势的需要。

一、改变教师权威“统治者”的形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位成功的教师一定是一位细心的“母亲”,用这句话来形容教师的工作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需要、有自尊,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研究、调查分析学生时,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或武断的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在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不公正。而那种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只能引起学生的怀疑心理、戒备心理,加大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学生也不会向教师倾吐心声。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话:“你要想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你当好学生了,你就当好先生了。”当好学生的意思就是说要向学生学习,要了解学生,了解他的内心,知道他在想什么。无论是调查了解学生,还是教育学生,都要通过情感来沟通,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老师,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爱戴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的教育好学生。

二、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观

知识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哪些知识很多都已经滞后了。“一次教育管用一生”的观念必须向终身教育转变。传统的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新课标的需要了。而今天的教师有一桶水是永远不够用的,教师在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智慧。因此教师不能只为“教书匠”,应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创新型的教师

著名画家齐白石说:“学我者活,用我者死。”意思是说,在学习别人的东西的时候你一定要有一个借鉴,化众人之所长为己,然后再改变自我,提高自我,创造出新的自我。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创新的情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与课堂结构,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引导学生排除障碍,标新立异,寻求开发创造力,引导学生学会创新的规律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想做,最后达到要说、要问、要做。

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情感介入

要做好教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情的人,懂得爱的人。有人这样说,爱孩子是做教师,即合格教师的底线。如果一个教师连孩子都不爱,那他就不适合做教师。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成其为池塘。一般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偏爱,只爱学习成绩好的或长得漂亮的学生,而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或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往往持歧视或漠不关心的态度。有时学生偶尔犯些小错误,老师就大发雷霆,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会是师生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在学生心里留下阴影。其实,学生犯些小毛病,并不是品行差,而是其年龄特征所决定的。这时,需要老师善意的提醒和帮助。

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爱,而是精神上的爱,他们真正成了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乞丐。教师如果不改变教育方式,还用传统的、高压式的方法来教育当代的孩子,时时用显微镜似的眼睛发现学生的缺点,然后再用放大镜一样的眼睛强化学生的缺点,学生在老师眼里,永远没有优点,有了也视而不见,那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的。

五、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北京实验二小有个叫霍懋征的老师,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当年她就选择做小学教师,理由是:我喜欢孩子,我要做小学教师。她从教60年有四个从没有值得我们思考。从没有和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请过一个学生家长,从没有惩罚或变相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她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心灵上服务于学生。教育是一个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一门学科。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和快乐成才。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品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有特殊才华的学生有更多、更快发展的机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更多、更细的关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受到鼓励、感化、召唤和指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感情态度,是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新课程需要教师要有合作观

多年以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在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很少同其他教师交流,形成单一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这样,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断泯灭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学校正逐步成为一种“模具”,不管学生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型。教师正像辛勤的“园丁”,不管学生有多绿、多艳,为了整齐划一,都将在“园丁”修枝剪的咔嚓声中被无情的剪掉。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高,就逐渐变成“听话”的“解题机器”。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教学工作。中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当班主任有一个习惯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人干。而且他班的那些班级班规没有一条是他定的。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主要就是合作。

总之,新课程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旧的观念。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