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理利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如鱼得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理利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如鱼得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26-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落实课堂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下面就对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巧用多媒体丰富图象,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导语的设计。导入要关注到学情的不一样,考虑学生的差异,以及教材版本的不同,运用恰当的导入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习的欲望。这时可运用多媒体录像资料作为课文的导入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正是秋季,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春的气息,这时电教多媒体可助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录像可再现课文景象,让学生感受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教学《春》一课时,可用多组图象的录像来再现春天的画面,展示春天的气息,学生可看到各种鲜花争妍斗艳。五彩斑斓的画面,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急忙翻开课文,细致地品读文本中有哪些美丽的春天景象。同时在教学中播放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的录像,让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景观,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诗情画意的春天境界,让学生感受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气息,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 运用多媒体动画手段,夯实词语教学,提高理解能力

语文教师都很重视词语教学,他们采用的办法通常是,让学生先预习,边读书边划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查词典。殊不知,未思先查,其弊有三:首先,忽视了学生感悟理解的思维过程;其次,也使新课标要求的“强调语文课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成为一句空话;第三,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对词典形成依赖性,一旦没有词典便束手无策。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给这种教学模式注入活力。通过教学实践,可借助多媒体在词语教学中的应用,让信息技术与词语教学有机整合,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生可借助多媒体视听手段,更有效地完成对词语信息的加工、汲取,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讲授《背影》一文时,里面有个词语“蹒跚”,学生对这个词语刚开始并不能很好理解其内涵,只根据词典里的注释,生硬地记住抽象意思。教师可利用Photoshop或用flash做动画,先制作出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场景,再利用PPT的操作程序制作出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动画,在播放时随着画面的出现,显示出“蹒跚”“探”“攀”“缩”“微倾”等关键的字词,以加深学生的认识。活动中逼真而形象的动画效果,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特别是画面中文字与图象的结合,帮助学生从“物象”中来理解词语的涵义,解决了学生只知道“蹒跚”的音、形,而不了解“蹒跚”意义的缺陷。看动画的过程中,也领会父亲疼爱儿子的那份真挚的情感。这样使枯燥的课堂趣味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声效功能,落实朗读教学,提升赏析水平

语文新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强调朗读,无疑是一条提高语感水平的捷径。放录音和教师范读是训练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一种常用方法。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朗读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利用网络下载好的音频资料,指导学生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找图文并茂、伴有动画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还可以事先将需要背诵的课文制作成课件等等。这样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很好地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果。如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时,搜集视频资料,其内容包括五部分:一是视频画面和诗歌具体内容的朗读同步显现,二是“作者简介”,三是“赏析”,四是“妙语佳句”,五是“链接与拓展”。“链接与拓展”反映的是关于刘禹锡家乡的动态的峡谷风光和水上点缀的明星――村落文化习俗情况,以及刘禹锡家乡人们劳作的情景。在学生看了第一块内容显现的过程以后,伴随着多媒体声音示范朗读的氛围之中,学生就已经对诗歌的语词和描写的情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去朗读,自然有了准确的节奏和停顿,并且学生的脑海中时时浮现出江南美丽的风景。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诗歌反映的主题,接着去分组讨论;这时学生是有了对意象的感悟,只差用语言表达出来了,教师可去点击第三块内容,为学生搭建一个深入思考的平台。此时学生们各抒己见的时机成熟了,要紧抓契机,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朗读提示,进而教学生配乐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然后向学生发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什么意思并含有什么哲理,学生便会回答出“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景象壮丽,一改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等诸如此类的语句来。这种利用多媒体朗读教学的途径,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出诗文的深刻内涵,让人赞叹多媒体的魅力。

四、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巧用问题设计,培养探究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一节课总有近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问题是全班齐答,常常是问题一出,优生一哄而上,把答案抢先定了格,齐答成了优生的专利,而大多数学生还未动脑,思维便被扼杀了,或是滥竽充数地跟着起哄,这样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摒弃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软件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采用直观形象的诱导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提供实物、模型、图标、声音、色彩等重要的动态片段,给以启发诱导,尊重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独特性。这些都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钻研精神、协作精神等良好的品质,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浅入深,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展示给学生,留给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教师提问题之时,尽量不要求学生齐答,而是根据问题的层次有针对地抽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单个回答,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维,以小组合作探究的答案为最佳的结果,这样促进合作探究精神的形成。如执教《向沙漠进军》一文时,由浅入深地设计如下问题:1.本文为什么文体?2.为什么向沙漠进军?3.哪几段写怎样向沙漠进军的问题?怎样向沙漠进军?4.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是什么,人类征服沙漠程中取得哪些成绩?5.本文运用什么说明顺序?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文本中寻找发掘答案,这样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授完课后,针对学生对土地沙化的现实忧虑,让学生围绕“防沙”“治沙”的探究专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写出活动后的感想、设想、报告等,在全班里进行交流,既增加了知识,还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用上知识。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成果,还有广阔的天地有待于去开发、去创新。人们应该相信,只要认真探索和研究,多媒体教学辅助模式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