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透明度的创新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透明度的创新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须尽快实现概念框架的趋同。本文在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关于有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现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衡量方法进行总结评估,并基于单一质量特征难以量化的前提下,提出采用透明度这一综合性指标进行质量特征的评估。

关键词:SFAC 8 质量特征 透明度

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越来越急迫,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前提是实现概念框架的国际趋同。2002年10月,IASB与FASB正式签署“诺沃克协议”,致力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并将建立“联合概念框架”项目列入其趋同计划中。根据其工作计划,“联合概念框架”确定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和质量特征”已正式,并将取代IASB与FASB的相关内容。鉴于此,本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衡量方法进行分析,由于单一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衡量非常困难,本文提出综合性测量方法――透明度指标,但是透明度的测量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测量方法的进一步创新

一、SFAC 8的三重革新

2006年7月,IASB与FASB联合了有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讨论稿,收到了179份回函。2008年5月,双方联合了该主题的征求意见稿,再次收到了142份回函。在充分考虑最大限度维护不同利益集团利益的基础下,“联合概念框架”最终形成了三层次的结构图。第一,联合概念框架将质量特征划分为“基本质量特征”与“强化质量特性”两个基本类别。这样划分凸显了基本质量特征的重要性,而强化质量特征的作用只是增强其决策的有用性,并不能起基础性作用。第二,明确阐释了“相关性”与“如实反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用“如实反映”代替了“可靠性”。SFAC 8认为,有用财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必须具备这两个特征,缺一不可。第三,剔除了一些指标,并引入了新的概念。“如实反映”下的二级指标“避免重大错误”首次纳入概念框架之中,其含义并不是要求完全准确,而是应当符合现实情况。同时,SFAC 8不再保留“实质重于形式”和“审慎性”,认为它们不能反映信息质量的特征,而且与“中立性”理念不符。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衡量方法

(一)基本信息质量特征

1.相关性。

(1)盈余质量衡量方法。通常可以用收益模型、价格模型及剩余收益定价模型三种进行衡量。收益模型是研究收益与剩余收益对市场调整后股票报酬率解释能力的模型,认为现期的会计盈余会影响预期的盈余,而预期的盈余通过影响预期股利从而对现期股价产生影响。价格模型研究的是会计盈余与净资产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将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财务会计信息直接联系起来。在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的则是剩余收益定价模型,其认为公司的价值是公司已获得的资产与该公司未来盈余的期望值之和,还可以将剩余收益定价模型扩展,引入一些新的解释变量或者进行细分,可以深入的考察相关指标的联系。

(2)传统财务指标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财务指标构建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的线性回归模型,以此来对比研究新旧会计准则的价值相关性。

(3)综合性衡量方法。这是在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可以通过年报,选取综合性指标衡量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可以考虑财务数据及财务管理指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行检验。

(4)未来现金流量衡量方法。可以运用Lang and Lundholm的分析框架,以未来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定义财务报告质量,也可以以DKW模型为基础,检验中国资本市场披露现金流量信息是否具有决策有用性。

上述相关性研究都是基于大样本统计得出的结论,是从统计学意义上验证某些指标具有价值相关性,因此难以应用到单个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价中。

2.如实反映。

(1)定义构造模型方法。即通过多次独立计量得出数据的离散程度来衡量财务报告如实反映,若得出的结果越相近则意味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越高。但是每个人对于误差的可容忍程度不同,我们可以在方差的基础上,引入自己的期望值与可容忍程度,若计算得出的结果在可容忍程度范围内,就可以认为该信息是如实反映的,反之则不是。

(2)具体特征构造模型衡量方法。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盈利较好的企业有可能为了少履行纳税义务而虚减利润,而业绩不佳的企业可能出于粉饰会计报表进行利润操纵。常用的手段是通过其他应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等账户进行调低或调增收入,但是这些期末金额难以反映出当期实际发生额,故可以采取现金流量指标作为辅助指标评价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为测度出不同情况下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选取指标的分子或分母项有重复的地方。

(3)实务归纳衡量方法。近年来,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之后,屡屡可见公司对年报的补充公告,称之为打补丁。补丁的出现意味着原来的年报中可能存在着错误或者缺失,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本文通过手工整理得到深市主板2010年年报打补丁的次数为58次,2011年为59次,相差不大;沪市主板2010年打补丁的次数为46次,2011年为76次,增长了65.22%;中小板2010年打补丁次数为22次,2011年为53,增长了1.41倍;创业板2010年打补丁次数为25次,2011年为44次,增长了76%。总体上说明我国打补丁情况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

以上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紧扣定义,但较难操作;第二种方法的衡量虽然容易操作,但具有局限性,很难推广;第三种方法从可靠性的反面角度入手判断财务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提供了另一观察点。

(二)强化质量特征

1.及时性。对及时性的衡量存在三种衡量标准:初步时滞、审计师签字时滞与总时滞。初步时滞指上一会计年度结束日与年报预告日之间的间隔;审计师签字时滞指上一会计年度结束日与审计师签署审计报告日的时间间隔;总时滞指上一会计年度结束日与年报实际披露日的时间间隔,使用总时滞衡量及时性还涉及是否将公告期间的节假日包括在时滞期内这个关键问题。

根据有关规定,年度报告应当在上个年度的12月31日截止起4个月内公布。本文整理了上交所、深交所所有的上市公司2011年、2010年的年报,统计得知:2011年年报在三四月份公布的上市公司共有2 570家,占比90.59%;2010年年报在三四月份公布的上市公司共有2 238家,占比90.42%。相较而言,二者公布时间变化不大,距上个会计年度时间间隔均较长。同时,有许多企业的年报与同一会计年度的第一季度季报重叠,不利于投资者消化、吸收信息,难以对投资者的决策起到关键作用。

2.可比性。由于可比性受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更改、企业行业特点、不同企业的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影响,衡量可比性有一定难度,关于可比性衡量方法的研究也较少。在经验研究中,不同时期盈余与应计额倍数差异、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差异、现金流量与应计额相关性差异的变化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此外,通过考察现金流量与应计收益的相关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比性还可以通过盈余质量来反映,但是这种间接替代效果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衡量方法创新――透明度

(一)透明度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透明度”在财务会计领域最早出现于1996年,美国SEC针对美国证券市场的盈余管理、利润操纵和会计造假现象日趋严重的现象,提出将其作为高质量的特征之一,并在不同场合不断重申其重要性,透明度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几十年时间里,透明度一词的含义不断扩展,我国最新的定义为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告这一媒介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公司真实财务状况水平的高低,是上市公司向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传递过程中形成的。

(二)透明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在联系

根据以上定义,透明度实质上包括五个环节:上市公司是财务报告的生成者,财务报告自身作为载体,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财务报告的传播途径与财务报告的反馈过程。从这五个环节可以看出,透明度事实上已包含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透明度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测算出质量特征水平的高低。而由上可知,衡量质量特征十分困难,有很多特征无法量化也无法找到替代变量,而综合性的指标则较易衡量。

(三)透明度的评价方法

1.直接使用权威机构的披露评价作为衡量信息透明度的变量。目前,比较权威的信息披露评级指数包括国际财务分析和研究中心所的CIFAR指数,标准普尔公司(S&P)的“透明度和披露评价体系”,普华永道(PWC)的“不透明指数”,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的深市上市公司的年度评级等。

2012年7月2日,深交所完成了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年度信息披露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显示信息披露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主板484家公司的合格率为97.53%,中小企业板646家公司的合格率为98.92%,创业板153家公司考核结果的合格率为99.64%。考核结果显示,2011年度的主板考评结果分别为优秀和良好之和的比例,较2010年减低3.19%,但比2009年提高2.91%;主板考评结果不及格比例与2010年相比升高23.05%,比2009年高34.01%。

2.自行构建透明度指数进行衡量。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其建立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建立了信息披露评价子系统,从三个方面对公司信息披露进行评价,他们认为,在衡量会计信息透明度时,应以稳健性、及时性和收益激进度作为代变量进行研究;更多的国内学者倾向于以企业自愿披露的数理作为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的变量。

而BPS构建的透明度概念框架,旨在建立一种从多维度度量公司层面会计透明度的方法。BPS指出一个完善的信息透明度指数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公司报告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中介机构公司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扩散和传递。

权威机构的评价结果是公开的,能够复制的同时又具有权威性,但是针对性不强;自建指标能够迎合特殊的需求,但是权威性不够,不容易得到认同。

四、结束语

2010年9月28日,IASB和FASB正式联合概念框架第一阶段成果,标志着向会计准则国际化迈出了一大步,也为实施其他程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SFAC 8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两部分,理清了质量特征的一些基础概念,深化了质量特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相关性、如实反映这两个基本质量特征和及时性、可比性这两个增强质量特征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单一独立的指标衡量非常困难,有些质量特征尽管本身不能量化,但可以寻找到替代变量来进行衡量,但也有很多特征无法量化,为此,进一步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透明度,通过对透明度的研究,可以涵盖多个质量特征。但是对于如何衡量相关指标的文献还处于较不成熟的阶段,需要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SFAC 8.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S].2010.

2.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3).

3.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8):透明度与信息披露[M].上海: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2008.

4.汪祥耀,叶正虹.FASB第8号概念公告述评(上)――兼议SFAC 8对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完善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1).

5.周晓苏,李进营.从高质量到高透明度――财务报告评价的演进及启示[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