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苏北一个县区基层文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基层文化发展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对建设基层文化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文化;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是新世纪的目标。作为贴近群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基层文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加强,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已成为基层文化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对基层文化宣传情况的调查入手,从当前基层文化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肤浅论述。

一、基层文化的现状与矛盾

近年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却萧条不堪,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也相差很大。下面是江苏苏北一个县区的文化建设现状:

(一)基层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工作难以开展。

近年,文化部门的文化市场管理经费,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活动经费,艺术创作经费,文物经费及其他经费共需安排业务经费300多万元,但实际财政只列支安排30万元,仅10%,文化部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按要求正常开展相关工作。大多数乡镇也因各项工作任务重、开支大,而大大削减文化费用的支出,文化经费虽然已纳入乡镇财政预算,但即使工作来了,花钱也是能省则省,这就使乡镇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次数和形式十分有限。从统计情况来看,全年乡镇自己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次数不超过7次,且文化活动的形式固定在棋类比赛、露天电影、文艺演出等几个方面;电影放映上达5500场,而除去以省厅要求的送电影下乡形式组织外,下村放映电影是空白。乡村文化生活更加贫乏,除了聊天、打牌、看电视以及极少数地方群众自发组织的有限的广场活动外,几乎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及封建迷信等活动中。

(二)农村基层文化人才现状堪忧,专业人才匮乏。

一是文化部门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目前,文化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具备开办艺术培训班的专业素质,整体文化服务能力不强,青黄不接的现象普遍存在,且50%乡镇街道没有专职文艺宣传队伍,严重制约着文化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乡镇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文化部门与乡镇文化站只有在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人事、编制等都隶属乡镇,缺乏管理权和监督权,而乡镇在选择文化工作人员时并未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造成了一批不懂文化,不爱文化的文化专干。一是年龄老化。据统计40岁以下的文化专干仅4人,仅占23%。二是业务不专。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和体制转换过程中,绝大多数文化专干在文化艺术上无一技之长,加上文化业务部门对文化专干后续的业务辅导、专业培训,由于各方面原因,难以正常开展,文化专干的业务得不到提高,缺乏必要的工作凝聚力,文化服务水平低。三是民间艺术人才缺乏。每个乡镇街道拥有的文艺人才平均在60人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等工作上,没有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措施及办法,大多面临断层、提高缓慢、后继无人的状况。

(三)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矛盾突出。

乡镇普遍存在文广中心人员不专职的问题。很多文化专干被作为乡镇“机动队”常年兼职或承担其他行政事务性工作,包村办点,计划生育,防火防汛,民事调处,社会维稳,并纳入考核考评,与工资直接挂勾,而文化活动不涉及到文化专干利益,工作责任性大、压力大,故而,文化专干只得把重点放到了乡镇其他工作上,而无法顾及本职工作。

二、基层文化建设建议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物质贫困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贫困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不断增长,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必须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并努力夯实这个基础性工程。

(一)抓共建,整合文化资源。

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结合辖区的实际和区域优势,树立“共驻互助”的理念,加强与地域内单位和经济主体的横向交流,积极争取辖区内单位、学校的内部资源对群众开放,筹建基层文化建设的“资源共建网”。

第一、依靠社会力量办文化。改变单纯由政府办文化的组织方式,从以往直接抓管的形式向扶持、引导的方式转变,对区域内的有效资源加以重视利用,鼓励辖区企业、学校、农民个人投资或利用现有资源共同兴办图书室、娱乐中心(室)健身房等文化基础设施,走“共识、共办、共荣、共享”之路,合社会之力办文化。

第二、建立基层文化网络。在现有的文化馆、站、屋三级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建设数字信息共享工程,将文化资源(人、财、物)的信息在网络中相互交流,成立乡镇之间的各种文化网络联谊组织,使各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人的文化资源能在网络中得到充分的整合、流动和利用,有效地将文艺骨干、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及文化经营者维系在一起,共商共施发展文化大计。

第三、充分利用辖区内广场、公园与基层设施办文化。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在无偿与有偿、低偿与高偿的使用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和契合点,合理开展文化经营,争取充足的外来资金协同建设文化社区。

(二)抓骨干队伍,夯实文化基础。

在文化工作中,骨干队伍是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整体功能的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队伍的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文化建设的状况。可以说,建设好一支优秀的文化队伍是发展文化事业的中坚力量。而如今,文艺专业人员星罗密布,却得不到有效地发掘和利用,负责基层文化工作的人员往往也是身兼多职,无力分身,形成了文化人不管文化的病态局面,这已成为基层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我们要在强调政府、社会对社区文化加大投入同时,更要强调建立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领导队伍和高水准的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否则,人员再多,财力再强,设施再好,也难使基层文化有更大的发展。

第一,组织管理队伍建设。乡镇街道的干群是基层文化的直接管理队伍,他们自身的素质、文化涵养及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基层文化的命运。在新的机制下,必须在加强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将文化工作做细做实,把广泛的基层文化划分为若干个狭义的点、面,如广场文化、家庭文化、农民教育、就业培训等,使其分块包干,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建美好和谐家园。

第二,文化艺术队伍的建设。文化艺术队伍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起着主流、引导、推动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专业文化艺术人才作为活跃基层文化事业的战略任务来抓。在提高从业人员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采取专业与业余并重的方针,通过自学、专业培训等多种渠道、多种办法积极培养各种人才,并用优惠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他们在基层文化建设的舞台上尽情发挥才能,贡献力量。

第三,群众文艺骨干队伍的建设。深入到所辖村居、机关、企业、学校、文艺体育团体等单位,通过与亲友联络、与个人交谈的办法,挖掘辖区内的人才资源,把那些热爱文化的业余文体活动骨干集中组织起来,划分成文艺、体育、宣传等小分队,进行集中管理,定期培训,鼓励帮助他们组建群众性的业余文化团体,将更多的人吸引到先进文化的大旗下,保证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三)抓活动载体,丰富文化内涵。

活动是基层文化的生命,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群众得到美的享受,也是丰富基层文化内涵、提高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把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作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以活动促进群众交流、提高群众良好文化素养、构筑和谐人际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一,开辟文化服务超市-----活动阵地。依托现有的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阵地,建立起图书室、文娱休闲中心、基层党校等为一体的“文化服务超市”。积极开展与党委、政府精神一致的宣传活动及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项目,比如,通过图书报刊借阅、书画及各种体育游乐活动、电影放映、曲艺、歌舞排练演出活动、各种文艺作品创作、科技普及、就业培训、道德教育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第二,适时举办各项综艺性的文化活动。(1)节日文化活动。每逢民族传统节日,乡镇单独或与辖区单位搞联欢活动,推出乡镇文化的“拳头产品”,通过群众自编自演、自唱自乐的节目,在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记住历史,继承传统,创新未来。(2)广场文化活动。以建立文化广场为重点,辟建相关单位的娱乐场所、活动阵地,举办秧歌、歌舞拔河比赛、棋类比赛等综艺性活动,以点带面,推动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

(四)抓特色品牌,提升文化品位。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在农村中蕴藏着极丰富的民族民间特色文化资源。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具有民族性的文化越具有世界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些久存于社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越来越受到青睐,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而且走出国门,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第一,挖掘、保护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成立普查、拯救领导小组或明确专人负责组织收集、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作品,特别要注意抢救隐于农村的一些民间老艺人的作品和濒临失传的作品,有些可以作为资料保存,有些可以作为创造新文化特色的借鉴,有的可以直接用来为群众服务。

第二,利用、创新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遗存,各具特色。如古迹、古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及民间艺术、传承文化等等,这些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时代文化的象征,我们应加以利用、创新。民间藏有无数身怀绝技的艺人、工匠,要充分利用这批宝贵的人才资源,在书画、地方曲艺等方面不断扩大品种,结合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文化品位。

第三,宣传、交流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地区都有着地方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而这些项目却大都不为国人所了解。我们要在挖掘、传承、创新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加快文化交流,重视介绍、发展本地特色文化,使之风姿绰然地走出村庄、走出城市、走向世界。

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三大文明建设、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临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们应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认真解决基层文化发展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新型文化阵地,共同营造一个舒适、和谐,充满欢乐、温情和关爱的理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