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张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张扬其个性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即老师是课堂上的“讲师”,以讲代学,以问代学,甚至是自问自答,以牵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地应付,接受性地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老师滔滔讲,学生静静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个性被压制。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环境了,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实现由“讲”到“导”的转变,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的课堂学习。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认知规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下面我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导“趣”,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故教师若能联系学生的认知、动机、兴趣和意志信念,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就能使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1.巧妙地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问:1+2+…+100=?
学生会回答:5050。(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有关高斯的故事。)
师:这个5050是怎样得来的?
生(立即):(1+100)+(2+98)+…+(50+51)。
师:1+2+3…+1000=?
生(略加计算)回答:500500。
师:2+3+…331=?
这时学生当然不会立即回答,此时老师可以抓住契机说: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探索解决的办法……
2.留问题,设悬念,丰富其想象,激发其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讲《立体几何》第一课之前留下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西瓜切三刀,最多可以切几块?”这样既接近生活,又能提高其兴趣,激发其寻找答案、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导“思”,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材。”观察是联想的基础,联想是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必备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吃透知识,使思维插上翅膀,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
例如:在讲函数值域时,有这样一道题:求函数y=的值域。
学生不能求出答案。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已知函数的结构特点,并启发学生放开思路,联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充分利用其发散性思维。很快有同学发现它的结构同斜率公式k=相似,于是我就让同学们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们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我又启发学生:加上一些条件怎么办?学生很快就想到加上如θ∈[0,]等,问题均得到了解决。
三、导“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学习之前先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处理和解决问题。质疑是学生发现方法和掌握方法的必要途径。有疑问,才有发现,有所创新。“问”是学习的钥匙,读书的起点,增长智慧的阶梯,问号的后面隐藏着许多感叹号。
例:求y=x++1(x<0)的最值。
我有意在黑板上这样板书:
y=x++1≥2+1,y=2+1
有的同学很迷信老师,认为这样解是对的。可令我想不到的是有位同学提出:“老师你的解法错了,y没有最小值,只有最大值。”我故意睁大眼睛问:“为什么?”他说:“这种解法不满足应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从而使问题得到了正确的解答。
在讲完这一个题目时,我以此为契机,同大家一起引出几种与其有关题目:
1.求y=x++1(x≠0)的值域。
2.已知f(x)∈[,3],求F(x)=f(x)++1的值域。
3.已知t∈[,3],求f(t)=的值域。
特别是第3小题,学生化简后是f(t)=t-+1,这时有的学生仍用上面的办法解决。有的学生说这是非常规函数,要用函数性质解决。这时部分同学已想到了用函数单调性去处理,这样这些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
对原题的推广、引申、应用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和创新,是思维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结果,实现了学习的一个“再创造”。
四、导“忆”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完美
回顾反思是建立在一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对所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从而使知识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将使学生的思维更完美。
例:已知a>0,不等式|x-4|+|x-3|<a在实数集上的解集不是空集,求a的取值范围。
对这个题目,同学们按常规思路,分区间讨论去绝对值。在学生得出a>1的答案后,我又引导他们用其它方法解。同学们想出了另外两种方法求解(数形结合)。我回顾本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作如下反思:
①|x-4|+|x-3|>a的解集为R,求a的取值范围。
②|x-4|-|x-3|<a的解集在R上不是空集,求a的取值范围。
这样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超常规的解题指导,使过程直观形象,而且新颖、独特,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灵感。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思维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几个基本观点,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地探索学习,就一定能将学生的思维培养到一定的高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光怀.中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2]谢光伦.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探索.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3]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