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内便利店为何遭受“夹板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内便利店为何遭受“夹板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便利店是继超市之后发展最为迅速也最有前景的零售业态。但国内便利店如果继续在“差异化”和“便利”这两把尖刀上流失锋利,将无法劈开一块细分市场,只能是简化版的超市和升级版的小卖部。

商业规律显示:在很多行业中,与经营规模高度相关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之间是呈正斜率变化的,即获得高市场占有率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企业的规模化经营。这几乎成了国内企业便利店发展的共识。

便利店因何成“画饼”?

政策掣肘、市场先天条件的制约、一拥而上和同业内耗,使国内便利店的发展并不顺利。

自1995年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登陆伊始,不到十年的光景,便利店在全国成燎原之势。其中,上海的便利店发展最为成熟。截止到目前,上海已有24小时便利店3500家。目前,一些大的便利店巨头仍在加速发展,如“联华快客”现有门店800多家,“可的”门店700多家,“21世纪”门店600多家,并且意欲来年每年再开500家,“好德”门店500多家,且还在以每天一家的速度向前推进。

但相对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盈利,目前大多数还只能是个“画饼”――中看不中吃。据悉,在上海10余家便利店中,目前几乎没有一家能够真正实现盈利。投资之初,不少便利店原打算营业后三年进入盈利期,而现在,且不说盈利,就连维持生计也成了问题。他们一直很惶惑。日本的7-11食品的平均毛利高达47%,台湾7-11的平均毛利也达到了30%,真正做大做强以后的便利店,毛利率应该上升,至少也该在25%以上。而我国便利店毛利率普遍偏低,平均在20%左右,近两年,一拥而上的同业竞争和无为的内耗,毛利率在市场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甚至呈现出下降趋势。

近两年来,不少业内专家指出便利店将是继超市之后发展最为迅速也最有前景的零售业态。但事实上,便利店在国内由于政策掣肘和市场先天条件的制约,发展得并不顺利。

差异化竞争是便利店的立足之本

当便利店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无法施展时,无论这个地区市场多么诱人都应离开。但国内不少企业在这方面犯下了策略失误。

便利店的目标顾客有两大族群。一类追求娱乐、享受、习惯“夜生活”,以12~25岁年轻人、单身一族、青年学生、夜间上班族为主;一类是迫于快节奏生活而习惯快速购物或急需购物,以职业妇女、家庭、老年人群、旅途应急人群为主。根据便利店选址所在地域的不同,便利店目标顾客族群的选择是不同的。如在生活小区、学校、网吧、商务区,市场构成常以第一族群为主,而在加油站、火车站等地区,便利店则常常会选择第二族群作为服务目标,企业应根据现有和潜在市场的构成状况,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群或族群组合。

有选择就会有放弃。便利店在市场发萌初期应极力规避超过企业能力所及的目标顾客。如在北京,若以高档写字楼和商业区白领为目标顾客,就会面临店铺租金成本高和购买力不足的状况,这会使便利店面临困境。同时,由于便利店是传统超市的一种游离业态,目标顾客在需求上会有所重叠,便利店在价格竞争上的相对弱势,这要求便利店应尽量避免竞争业态的直面冲击,在同一目标顾客群的不同需求上截取细分层,以形成差异化,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如果一个地区因政策掣肘以致束缚了便利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发挥时,企业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不管这一地区目标市场是多么诱人。因为如果只能在同一竞争层面上与当地的传统超市和烟杂店角逐,最终落败在所难免,这是国内不少便利店犯下的策略失误。

便利是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

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是“便利”的集合体,集邮局、银行、办公室服务、冲印店、票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而国内目前的所谓便利店却是停留在对顾客“一般需求”的满足上,成为中小超市的翻版。

为顾客排除困难和创造新的价值,是便利店存在的意义所在。便利店价值提供应以所选择的目标顾客为导向,系统识别目标顾客的“特殊需求”和“一般需求”,以形成商品和服务上的精细化设置。便利店在商品满足目标顾客一般需求上,常选择速食、预煮食品和一些日常用品,这些商品共同的特点是品质好、保鲜度高、规格适量、品牌知名度高,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便利店的特色更多是由这两类商品来体现的:一类是精细化延伸产品,如一些非处方药、礼品等;一类是区域目标顾客需求的主打品,如日本7-11便利店在日本九州所开设的“酒铺型”便利店,其主力商品酒的日销量约占20%,再如在美国得到长足发展的“汽车服务区”式便利店,其经营汽油、柴油、油等,也售卖一些驾车者旅途常用的香烟、刮胡刀、睡衣睡袋等。而国内便利店却似乎在“一般需求”上更感兴趣,这也难怪有人称其为中小超市的翻版。

便利店精细化的服务配置成为便利店区别于其他业态的最显著的特征,便利店集邮局、银行、办公室服务、冲印店、票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同商品配置一样,其常常应具体目标顾客族群的需求进行“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的层次化的配置。 与其他竞争业态相比,便利店的竞争优势是通过“便利”来体现的。

这种差异化竞争优势可以使便利店有足够的信心在与其他业态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然而,便利店生存面临的不单是竞争业态的压力,更多的还是来自同业竞争者的威胁。如上海豫园地区的三牌楼路虽然只有百米长,却簇拥着4家便利店,他们分别是:好德便利、联华快客、捷强和21世纪便利,如此拥挤的程度,仅是上海便利店过度竞争的一个局部写真。一般来说,在行业发展的幼稚期,弱势企业应主攻市场的某一点,营造避风港,形成市场区隔,随着这一小块市场的成长而壮大;强势企业则可迅速规模扩张,形成成本领先优势。但国内一些便利店,无论企业大小都往规模扩张、数量制胜这一条路上挤。在市场容量增长有限的空间里,竞争企业数量过多直接导致竞争环境的恶化。

物流是制约便利店发展的瓶颈

北京的物流配送在结构上倾向于为大卖场、大超市等集中性大规模送货,还不能适应为便利店零散的小规模送货。

便利店作为零售业态最为灵活的分支,具有网络资源分布最广的显著优势,这使它成为了外界各种企业实体的战略传导枢纽。便利店内外资源的相互借势,使其商品和服务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足令其他竞争业态望尘莫及,同时这种与外界资源嫁接程度的差别,也对同业竞争者形成了结构性区隔。

北京便利店市场发展之所以坎坷重重,一个重要的制约瓶颈是物流配送。北京的物流配送在结构上倾向于为大卖场、大超市等集中性大规模送货,还不能适应为便利店零散的小规模送货。这种硬性的结构性制约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无法解决的,便利店应较多地应用第三方物流,以满足便利店便利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及满意度。目前,国内借助较多的是邮政系统的物流资源,由此而产生的便利店也名之为邮政连锁便利店,便利店总部借助邮政系统的分销配送优势,实现商品的当日及时配送。当然,第三方物流只是一个借势工具。如果企业实力足够强大,可以自建供应链,如日本7-11,其店铺选址上常采用多米诺集中开店模式,由于店铺间距小,并且每20家设置一个配送中心,其平均每台配送车辆的运输半径就大大缩短了,在节省物流成本的同时,又能实现货品的快速及时配送。

链接:

7-11的五大经营法则

日本7-11会长铃木敏文在最新口述力作《零售圣经》中,认为现在的消费已经完全进入心理学的领域。在时代的脚步已经完全进入买方市场的现在,虽然有些部分还是必须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但是商品的价值却是由顾客的心理来决定的。在现代人的消费欲望中,心理要素所占的比例已然超过了商品的效用。

总结多年来7-11的运作,铃木敏文提出了五大经营法则:

一、定价法则:相对价值比绝对价值更重要

如果商店的经营者没有公平价格的观念,便利店的商品在消费者心中势必将留下样样都贵的负面形象。在这种情形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以顾客立场来看,必须是公平价格。因此,我们最基本该做的就是安排有价值的商品进驻商店的店头,让消费者对价值产生共识,所以提供质量好、鲜度佳的商品是理所当然的。

二、商品法则:架上都是消费者想要的东西

流通业者必须找出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东西;换句话说,流通业者所采购的货品,都是自己站在消费者立场时所希望得到的东西。所谓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就是当消费者上门来买东西的时候,架上陈列的都是消费者想要的商品,推说因为天气突然变了,所以来不及更换商品;或者为缺货找各种理由搪塞,全都只能证明经营者仍然沉湎于卖方市场的理论中。

三、 换季法则:不能盲从过去的经验

当季节改变时,所有的商品也要蜕变得更有活力。不过在演出换季戏码时,必须先仔细衡量何种商品在现在的气候会受欢迎?

经营便利商店,就是一种以肌肤去感受的行业。例如,早春时候的20度,会让人觉得热,但是从夏天到秋天这段时间的20度,却令人觉得好凉快;在同样是20度的情形下,湿度是40%和湿度是70%的感受也完全不一样,当然受欢迎的商品也会随之而产生变化。

四、 质量法则:这是“便宜货也要重质量”的时代

消费者比从前更重视“质”,所以现在已经不是便宜就是好的时代。

在现今这个时代,不仅商品本身要讲究质量,连卖场的购物环境是否清洁、舒适,服务人员的态度是否亲切等附加条件,也会影响生意。因为这些条件都会左右消费者选择店铺及购买的心理。

我个人认为,把销售额的下降归咎于竞争对手的增加是很荒谬的事。因为销售额的下降,不是相互竞争所造成,而是顾客用心中那把比较商店价值的尺所测量后的结果而已。如果能提升质的水准,超越竞争对手,就绝不会发生销售额下滑一、二成的事。

五、 行销法则:打好基本功比宣传更重要

消费者评论零售业时,除了所贩卖的商品外,对贩卖的地点、人、待客的态度等等都会评头论足;接受综合评价,就是零售业所背负的宿命。所以我们宣传的诉求点是:“7-ELEVEN感觉真好,有亲切的服务、永远新鲜的商品、整洁的购物环境。”

宣传手段越高明,就越凸显现状和宣传之间的落差。所以做宣传稍不留神,就等于是自掘坟墓。也就是说,宣传活动事实上潜藏着极大的危险性。能否趋吉避凶,就看店铺对于鲜度管理、进货管理、清洁管理、服务态度等基本事项能否彻底执行。如果每一家店都不能确切实行,实际状况和宣传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