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铜陵县白姜姜瘟病的致病因素及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铜陵县白姜姜瘟病的致病因素及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铜陵县白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是生姜中唯一以收获嫩姜为主的品种,是铜陵“八宝”之一。铜陵市白姜常年种植面积400 hm2,年产量约4 000 t,产值近亿元,是当地重要的特色农业。姜瘟病是目前白姜生产中的最大威胁。铜陵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调查结果表明: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6.2%,在发病田块中,有20%田块绝收、40%田块发病率高达70%~80%,平均产量损失7.50 t/hm2以上,直接损失400万元以上[1]。同时控制姜瘟病的药物使用次数多,成本高,加重姜农负担。为了使姜农能经济有效地控制姜瘟病,笔者将多年生产经验总结如下。

1姜瘟病发病症状

感病白姜病叶萎蔫、反卷,叶尖和叶脉鲜黄,后变成黄褐色;茎基部初期为淡黄褐色水渍状,组织逐渐软化,病菌横截面用手挤压有污白色菌脓;病姜发病初期为暗紫色,逐渐变为黄褐色,组织软化腐烂,有明显的臭味[2]。

2姜瘟病的致病因素

2.1姜种带菌是发病主因

白姜的姜块是姜瘟病的重要发病部位,该病有潜伏侵染的特性,部分姜块外观没有任何症状,实际上已经被病原菌侵染。姚革等[3]从农贸市场收集各地运往成都市销售的生姜5批近200份,经检验,每批姜块中均发现潜伏侵染现象,带菌率为31.4%~78.6%,平均带菌率为52.2%。杨自保等在新姜区,通过选择上年零星发病田块的生姜作种姜,用福尔马林浸种消毒,防效达到90%以上。

2.2田间积水是姜瘟病流行的关键因素

水是土传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田间积水加速病原菌的传播扩散。细菌的繁殖需要高水活度的环境,一般需要在有自由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快速的繁殖。田间积水为细菌的繁殖和扩散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加速细菌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导致细菌性土传病害的流行成灾。6—8月降水量大,姜瘟病重,降水量少则发病相对较轻。

2.3连作是姜瘟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姜瘟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以上[4],一旦上季生姜出现少量姜瘟病,再次种植生姜易导致姜瘟病的暴发。部分从来没有种植生姜的田块,由于附近姜田的带菌水流过,也会导致姜瘟病的发生。姜瘟病菌寄主范围广,导致多种植物青枯病的发生。因此,在上季出现青枯病的田块种植也能导致姜瘟病的发生。

2.4栽培管理不当加重病情

部分地区有采收老姜的习惯,即在栽后50 d左右,生姜幼苗有4~5片叶片、株高20 cm左右时采收老姜。此时已到6月上中旬,正值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环境适宜于细菌的繁殖,采收老姜造成的伤口,为病原细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易造成姜瘟病的暴发成灾。

在除草、培土等日常田间管理中,农用器具携带的病土能加速病原菌的传播扩散;未腐熟的农家肥,特别是用发生青枯病的秸秆制作的农家肥能传播姜瘟病菌;化肥特别是氮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理化性质下降,降低生姜抗病性;铜陵县白姜忌曝晒,由于遮阳棚或遮阳网的不合理设置,夏天高温、强日照抑制白姜的生长,降低植株抗性。

2.5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降低防治效果

细菌具有繁殖速度快、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防治姜瘟病时,化学杀菌剂的过量和频繁施用,加大了选择压力,少量的突变在选择压力下迅速成为主要病原物,使原有的化学药剂失去防治效果。

3姜瘟病的防治技术

针对铜陵县白姜栽培习惯以及姜瘟病发病现状,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健身栽培的农业措施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3.1轮作换茬,姜种消毒

有条件的地方,与水稻、山芋、大蒜、油菜等轮作,3~4年后再种植生姜,能有效减少姜瘟病的发生[5]。避免与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等易感染青枯病的作物连作,尽量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另外,做好姜种消毒工作,使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种姜30 min,再闷种3~6 h[6]。

3.2建立无病留种田,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选择无姜瘟病的田块留种,培养无病良种。种姜单收、单贮,杜绝种姜带菌。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保持沟渠畅通,做到雨停水干,田间无积水。

3.3加强栽培管理

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强植株抗性。使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发生姜瘟或青枯病的秸秆不能制作姜田有机肥。及时搭建遮阳棚,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并撒生石灰于病穴及其周围。干旱浇水不可大水漫灌,防止传播病原。

3.4做好药剂防治工作

发病初期,发现病株后,在拔除病株的同时,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克菌康)600~800倍液[7]、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可杀得)400~600倍液[4]等药剂对全田轮换灌根,5~7 d灌1次,连灌3次,每株灌250~500 mL药液。

4参考文献

[1] 杨自保,姚继贵,丁祖明.生姜姜瘟病发病因素与防治对策[J].长江蔬菜,2004(8):30-31.

[2] 韦斌,罗作奇,陆朝晖.姜瘟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蔬菜,2011(9):27-28.

[3] 姚革,彭化贤.姜瘟病原菌及其潜伏侵染[J].西南农业学报,1993,6(S1):27-32.

[4] 王芬.生姜姜瘟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0(8):108-109.

[5] 郑存棉.姜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中国蔬菜,2007(10):62.

[6] 刘秀龙,李付军,王法坤,等.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J].吉林农业,2010(6):93.

[7] 刘刚.如何科学选用姜瘟病防治药剂[J].四川农用科技,200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