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阅读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阅读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强化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处处留心,灵活运用教材,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他人之未想。

一、利用文题想象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简洁含蓄、生动贴切、新颖别致的课文题目俯拾皆是。教师要因题制宜,艺术地设计解题思路,注意留有余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支玉恒老师在教学《草原》时,是这样引领学生解题的。

师:咱们今天讲哪一课?

生:草原。

师:(板书“草原”)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想象中的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颜色,上面有牛、羊、马在吃草。牧民们都在放牧。草原上还有山丘、小河,是很美丽的。

师:他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和你想象中的草原一样吗?谁还有补充?

生:我想象中的草原,是草之间开满了各种鲜艳的野花。

师:开满了野花。在一片绿色中,万绿丛中点点红。这色彩更美了!

生:我想象中的草原,那美丽的景色,使我陶醉,那里空气清新,天气晴朗。

师:他用到了课文上的一些词语。

生:我想象中的草原,还有蒙古人的帐篷,有的人在放牛,有的人在骑马。

生:我想象中的草原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许多牧民都骑着自己最好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草原上非常热闹。

师:很好。咱们先说到这里吧,大家说得都很对,想象很丰富,都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抓住课题这个训练点,引导学生打开思维闸门,充分想象,不但展现出来自于学生心灵深处真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而且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二、利用插图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借助想象演绎画面情节,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再现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请看一位老师执教的《自相矛盾》片段:

师:那个楚国人有什么表现呢?请看插图。

生:满脸通红。

生:满头大汗。

生:目瞪口呆。

师:课文是怎样写的?

生: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

师:能把“张口结舌”说具体些吗?

生:他嘴巴张得大大的,舌头像打了结似的。

生:张着大嘴巴,舌头动弹不了。因为他不知道,也想不出回什么话才好。

师:此时此刻,他脑子里会想什么?又怎么做?

生:他会想“我咋这样蠢?我先说盾坚固得很,在锐利的矛都‘戳不穿’;又说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戳得穿’,这不是自己伸手抽自己的嘴巴子吗?”

生:“哎,我这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生:“真是的,我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生:“我实在是无地自容,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吧!”

师:至此,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

生:以后说话可别自相矛盾,自讨苦吃。

生:吃一堑,长一智。今后可要实事求是,别说大话。

学生依靠平时储存的表象,从人物的外表到内心,从动作到语言,对插图作了补充,进行了再造想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三、利用标点想象

有些标点符号往往意蕴深刻,令人回味。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类标点,让学生思考标点隐含的内容或包含的深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黄山奇松》一文: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理解此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再加以补充叙说。

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指名回答后齐读):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省略号)

师: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赏图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生1:黄山松像独占鳌头的仙鹤。

生2:黄山松像孔雀翘首展翼。

生3:黄山松状如蒲团。

生4:黄山松酷似一只黑虎卧于坡下。

生5:黄山松如苍龙凌波。

生6:黄山松宛若凤凰引颈,又恰似凤凰开屏。

学生的思绪一打开,便一发不可收,在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既体会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激活了思维,充分开发了学习潜能。

四、利用“留白”想象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空白跳跃处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运用文本,并拓展积累学生的语言。如《荷花》一课中“这满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教师顺势问道:“荷花会有哪些姿势呢?”学生通过看图,调动已有经验,张开想象的翅膀:“那朵已经开放的荷花,真像一位穿着白纱裙的小公主,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两朵对开的荷花,多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姐妹啊!”“你看,那朵荷花弯着腰,多像一个低头梳头发的小姑娘啊!”……学生驰骋想象,更能感受到荷花的美,这不经意的“补白”,远远超出文字本身所蕴涵的美。

还有的文章结尾处戛然而止,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这时我们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奇大胆的说话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学生就能释放出一种意想不到的能源。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让想象的种子在学生心灵中得以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