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坛资讯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坛资讯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10月20日—11月20日)

1.韩寒等作家告百度文库侵权案获赔17.3万元生效

韩寒等三位作家状告百度文库侵犯著作权纠纷案现已判决。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院根据涉案情节分析认定,百度公司在其经营的百度文库上传韩寒、郝群等作家的代表性畅销作品,并向其他网络用户提供在线浏览和下载,存在主观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此案判决生效后,百度将赔偿经济损失17.3万元人民币。

法院的这一判决肯定了百度公司为制止百度文库侵权所采取的包括启用反盗版系统在内的措施。但法院同时也指出,百度公司未能实现在文库资源丰富程度与制止侵权方面基本同步,存在经营中尚待发展完善之处,未能切实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

2.海岩:莫言获奖宣传传统文学 严肃文学生存仍窘迫

日前,著名作家海岩对“后诺奖时代”的中国文学发展及面临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学边缘化多年,终于在这时得到前所未有的举国关注。希望借着莫言获奖,传统文学重新得到审视和尊重,吸引更多的年轻作者不计名利,纯粹写作。但他同时表示,传统文学越来越小众,这与时代有关。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文化是围绕消费而展开的。文学能不能够生存,能不能够被传播,能不能够受到尊重,几乎唯一的标准就是商业标准,已经没有所谓的纯文化的标准。

诚然,莫言得奖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学从此必然走向兴盛,它或许会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莫言作品脱销、再度被频频改编为影视剧,其家乡被打造为中国文学圣地,这些都是可以预见并正在发生的。但我们仍对中国文学保持乐观,无论如何,严肃文学因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社会的睿智发现,仍然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这种意义是在任何时候都无法被快餐文学替代的。

3.《大家》杂志2013年1月复刊 莫言获奖加快复刊

距离《大家》杂志被停刊已经过去了4个月,如今终于传来复刊消息,《大家》复刊后的编辑部主任项万和透露,杂志将于2013年1月正式复刊,复刊后的《大家》将不再有增刊。

而复刊后的内容还是以“好的、能打动人的作品”,以及“市场反响好的作品”为主,“保证刊物质量”。此外,项万和提到要恢复以前的“大家文学奖”,两年一届。该奖首创于1995年,奖金为十万元,首届得主是莫言。

一方面,纯文学的圈子日渐狭窄,作家的光环业已消失,甚至于社会出现“作者比读者多”的怪论;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少数人仍义无反顾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期待未来,作家们将不会躲在象牙塔里自我欣赏,其文字中的真、善、美能常驻人心。

4.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揭晓 浙江作家蝉联大奖

2012年10月27日,由浙江省作协《江南》杂志主办、富阳市政府协办的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在杭州良渚举行终评委会议。经过数轮的紧张投票,历时九个月的悬念终于被揭开。蒋韵《行走的年代》、东君《听洪素手弹琴》分获中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鲁敏《惹尘埃》、方方《刀锋上的蚂蚁》、张翎《阿喜上学》获评中篇小说提名奖,苏童《香草营》、盛可以《白草地》、甫跃辉《巨象》则分享短篇小说提名奖。继旅加浙江籍作家陈河获得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后,青年作家东君“爆冷”问鼎本届短篇小说奖,使浙江籍作家得以蝉联两届大奖。

郁达夫小说奖每两年举行评选,是目前国内极具影响的针对海内外华语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小说类文学奖项。而这些作品基本汇集了2010年至2011年间最优秀的华语中短篇小说。再次祝贺这些优秀的获奖者。

5.96岁女作家韩素音无疾而终 《生死恋》曾轰动文坛

在世界文坛上颇有影响的华裔女作家韩素音于2012年11月2日中午在瑞士洛桑的寓所无疾而终,享年96岁。韩素音原名周光瑚,生于中国河南信阳,父亲是一位早年留学西方的中国工程师,母亲是比利时人。20世纪40年代,韩素音的长篇小说《爱情至上》出版后,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生死恋》,轰动世界文坛,韩素音因此一举成名。她在文学创作上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约40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

又一位文坛巨星陨落了。民国作家创作的时代距今已数十年,但有些东西是可以跨越社会超越时空的。只要世界上还有罪恶、灾害、恐怖,作家就不会放弃呐喊;只要人类不停止对公平、真理、幸福的追求,作家倾心去表达的生命的本质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就会永远流传。

6.茅盾奖得主周大新推新书《安魂》 “对话”早逝独子

曾以《湖光山色》摘得第7届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周大新,日前推出了自己的最新长篇小说《安魂》,这是他献给2008年因病英年早逝的独生子周宁的一份礼物,同时也献给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灾难而失去儿女的父母。

在29岁的儿子因病去世后,周大新就开始了《安魂》的创作,历时3年,几易其稿。全书呈对话体,前半部回忆儿子从出生成长、发病治病以至于去世的过程;后半部则想象了儿子去世后在天堂的所见所闻所想,并融入了自己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与分析。

现在“失独”(失去独生子女)人群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但这个题材的小说并不多见,周大新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做纸,用灵魂书写出这部告慰死者、宽慰生者的小说,再次体现了“文学即人学”这一文学的基本要旨。

7.首部解读王阳明小说面世 小说90%内容来自史书

很多人对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了解,大概就是四个字——“心外无物”。而历史小说作家许葆云认为,如果只把王阳明简单归入“唯心主义”,就此抛弃他的一切学说,实在太可惜了。近日他来到南京先锋书店,是为其新作《王阳明》三部曲开讲。

这部作品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作者之所以选择了写小说而不是传记,是因为他觉得王阳明的人生实在太丰富了,传记有局限。不过,虽然是小说,但许葆云称自己参考了几十本史料,“小说中90%的内容来自史书,比如当时大臣给皇上的奏章、《明史》里的记载等等,只是我把对话场景用白话文表达出来了。”

在这样一个对“国学”追捧却“不求甚解”的年代,这本书的问世显然给了我们一个穿越历史走进这位历史大儒生活与学术世界的机会。而作者以小说这样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形式呈现,更使王阳明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8.路遥作品20年后仍受认可 自传体小说将改编电影

11月10日,纪念路遥逝世20周年系列活动在路遥的家乡陕西榆林举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众多网友自发聚集在网上缅怀路遥,畅谈着对路遥的怀念和追忆。在百度路遥贴吧上,有网友发起了“有多少80后喜欢《平凡的世界》”“看这本书的90后有多少人”等调查,结果,不少85后、90后站出来说,他们在重温着哥哥姐姐们曾被击中的温暖和感动。同时,由路遥同名自传体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改编的电影,已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立项。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用来描绘鲁迅的诗句,仿佛也是在说路遥。距离路遥逝世已经过去20年了,人们对这位英年早逝的黄土地之子的怀想、致敬,并没有缩减——他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作品,一版再版;在高校的图书馆里,路遥的小说依然在借阅榜中位居前列。路遥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坛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