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梨花风起正清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春暖花开,莺飞草长,蓦然惊觉间,寄托思念的清明节又随之而至。看那窗外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细雨和路上行人手持或金或银的纸箔,就已知晓这是个纪念祭奠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动身前往墓地,为自己的先故亡灵、挚爱亲朋烧纸上香,寄托哀思。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它是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这和寒食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后来二者就逐渐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早在宋代,苏轼就有“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的诗句。

古时,每逢清明节这天,民间有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活动,使清明充满了特殊的文化色彩,更让不少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首华章诗句,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扫墓俗称上坟。按照旧俗,扫墓时,人们要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焚烧纸钱,叩头行礼祭拜;然后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为坟墓添加新土。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中所描写的:“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而杜牧的一首千古绝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寥寥数语,便把人们在清明时节意乱神迷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有一首著名的《清明》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现代,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扫墓祭祖的习惯: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上香祷祝,燃烧冥币,或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清明旧称“鬼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柳是最先送来春的消息以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植物,有辟邪的功用,正值柳条发芽时节,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人们纷纷把柳条插在屋檐下以辟邪。

清明除了祭祀先人外,踏青的风气也极为盛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著名作品《清明上河图》中:春意融融,人群攘攘,行商坐贾,贩夫走卒,各色人物,栩栩如生,无不刻画得鲜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北宋首都汴京当时清明的风俗习惯和热闹繁华的都市景象。同时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此诗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西湖春天美妙的景色,以及游人倾城赏春的生动场景,凸显了清明踏青的盛行。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一年之计在于春,农谚也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分,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也是播种希望与憧憬的时节,让我们规划好这美好的春天,待秋天时去收获那一份甜美醇香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