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设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设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政府合法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社会、政府和公众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强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等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诚信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诚信政府;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提升途径

近年来,随着华南虎事件、上海钓鱼执法等事件的发生,政府公信力问题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2006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2007年10月,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尽快“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标志着政府公信力建设正式被纳入国家治理的范畴。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诚信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一、政府公信力及其现实价值

何谓政府公信力?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程度,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是政府实施行政行为时的形象和所产生的信誉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形成的心理反应。一句话,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政府合法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强化政府政治合法性基础的迫切需要。一切政治权力要想获得持久巩固的基础,必须获得作为被统治者的公民的认可、信仰和支持。作为政治权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的合法性取决于其有效性,亦即推动经济持续不断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政府要实现其有效性,就必须使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行政行为受到公众的普遍理解、信任和支持,使得政府能以较小的成本实现其统治的有效性,进而强化其政治合法性。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对政府的认同与转型前相比有所下降,提升政府公信力,强化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就成了当前政府极为迫切的需要。

第二,提升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秩序为前提,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自觉遵守和信任,缺乏秩序规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由于政府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倡导者,如果政府缺乏公信力,整个市场经济必将出现混乱,因此,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三,提升政府公信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若社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认可低于一定限度,社会成员就会放弃通过国家公权力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转向用私权力寻求自我保护,从而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因此,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核心,只有具备了较高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第四,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然要求。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必将严重损害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支撑,导致社会陷入一种低信用状态,在这种低信用社会约束下,机会主义者将以不讲信用、坑蒙拐骗作为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而那些自身利益受到机会主义行为严重损害的行为主体,为避免吃亏,也会纷纷加入失信者行列,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也不断提高。然而,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意识,与公民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学者们分别用实证分析和理论论证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们通过对“政府信任程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很相信中央政府,逾70%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地方政府。与此同时,政府官员以80.3%的绝对多数被网民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这大大影响了政府形象。尽管各种类型的调查或统计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误差,但总的来说,它们反映出一个问题,即目前中国政府在不同层次存在不同程度的公信力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一是政府行为存在行政违法、行政权力异化、行败等现象,影响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二是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与民众意愿相背离,公共政策责任机制不完善,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等。三是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评估的真实性受到了公众的质疑。四是政府资信传递渠道不通畅、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瞒报等行为使公众对政府资信持怀疑态度,直接导致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政府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导致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功能确有力不从心之感,加之官僚体系本身的保守、消极、被动、低效率,这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另外,社会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失信行为涉及范围从商品生产者到销售者,从普通老百姓到政府要员,其足迹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在社会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下,政府信用也呈现出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