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与路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与路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成效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我国文化产业从 GDP 模式走向版权经济模式、智慧经济模式转型的总体发展模式,并设计出了基于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来因地制宜地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机制和相关对策,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并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文化产业;全球化;发展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受到的国家的高度重视(如表1所示)。在此期间,中国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试图提高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在划分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边界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计划,将文化产业确立为支柱性产业,也因此,使文化产业成为十一五后炙手可热的发展主题,并在如下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第一,文化行业的市场开放度明显提高,市场准入的政策门槛有所减弱,文化生产力空前活跃。在一些文化领域和一些文化产业环节,改变了政策限制,使各种社会资金、社会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这一点,在电影、动漫、电视剧产业等领域表现尤其明显。民营影视企业华谊兄弟甚至成为国内第一个上市的影视内容生产企业;华策影视、盛大以及一些新媒体网站也都通过各种管道上市,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国有文化机构开始转企改制,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迈出了第一步。转企改制尽管还没有解决资产自由流通、现代企业制度等深层次问题,但却为下一轮文化产业在市场基础上进行资源重组奠定了基础。新一轮集团化改革将通过市场逐渐从行政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从简单的合并同类项发展为通过资本市场完成优势互补的兼并重组。

第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聚集区的出现风起云涌,文化生产的条件得到改善。文化产业园区不断涌现,影视拍摄基地四处开花,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动漫中心、漫中心、演艺中心、展览中心、影视中心、媒体中心等,文化热度升高,也改善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四,文化产品数量倍增,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电影产量从年产40多部发展为 500 多部,位居世界第三,直追美国;每年数千万小时电视节目量和年产1.4万部集的电视剧在世界上更是遥遥领先;年产超过 20 万分钟的动漫产量也居世界前茅;图书、报刊的品种数量居世界前列;每年舞台新增剧目的数量也相当惊人,我国已然成为文化产品产量大国。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以上繁荣的成绩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曝露出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首先,我国文化发展以追求 GDP 为优先的模式,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不相吻合。文化产业是以版权经济为基础的行业,最小的边际成本和最大的边际效益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主要应“以最少的产品获得最多的消费者从而产生最大的效益”为发展模式。而目前,我国文化发展主要评估仍是以 GDP 为优劣判定标准,在各省追求数量、追求项目、追求文化工程等利益动机下,文化产业的某些领域出现了只追求数量不求质量、只重视生产而忽视市场,只求快速而不求精致的情况,导致我国成为文化产量大国但却是文化效益小国,文化精品十分缺乏。

其次,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不高。在现行政策框架下,我国文化产业的环节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所有制之间,仍然存在众多的体制和利益障碍,导致市场很难真正发挥资源配置、效益优化的作用,甚至某些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的省份,过度地依赖行政手段来求发展。分散经营、同质生产、恶性竞争、效益低下、积累缓慢,造成中国文化企业难以分工合作地做大。由于我国在国内缺乏真正具有市场主导性的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在国际上当然就很难出现跨国性的文化企业,这必然导致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不足。

再次,我国文化产业硬实力发展过热,软实力发展滞后。目前各地区在建文化园区、基地、聚集区等方面体现出极高的热情,但这些园区不少缺乏文化资源,生产流通能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长期经营,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帮助有限,反而流于浪费国家税收资源和土地资源。而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支持的文化人才专业化、国际化培养却投入不多,在市场规范、信息服务、发行管道疏通等软建设方面,政府的支持却不到位。软硬失衡,使得文化产业的续航力不足,硬件园区若无产业人才控管,将有沦为蚊子建设的可能。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转型与对策建议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转型的整体思路

基于上述转型模式,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基于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来因地制宜地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发展。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东部发达地区,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圈为主,即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这样的城市构成了文化产业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中部的发展中地区,以武汉、郑州、长沙、太原、沈阳、合肥、长春等城市为主体,构成了中部的文化产业发展地区。第三梯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以西部的云南昆明、青海西宁、新疆乌鲁木齐、蒙古呼和浩特、广西南宁、贵州贵阳、甘肃兰州等城市为主,构成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三梯。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路径

基于上述我国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模式与思路,为了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生产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结构,要构建起如下方面的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路径:

第一,建立文化产业市场体系,逐渐促成政府退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提升效益的功能。真正的市场体系在行政方式的干预下难以建立。

第二,改变重生产不重消费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式,通过需求带动供给,提升文化产品的整体质量。在产业聚集区、产业园区等政策方面,政府应多加评估考量,而非一面倒支持。政府更应减少资金直接投入文化产品的生产线,而应该将投资重点放到消费平台、消费场所、消费市场的培养上,规划完善的消费体系,并缩小政府采购文化产品的规模,将跨行业、跨媒介、跨区域的消费市场重组和整合,避免产业重叠。真正用内部消费来带动生产,完整建立供求关系,通过市场的良性竞争而非单纯的政府扶持来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完善文化产业基础条件的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持续性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房地产行业,最需要的不是地皮而是人才和技术。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在建立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体系,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国际传播平台等目前市场作用相对薄弱的领域给予重点支援,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婧.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影响因素[J].统计与决策,2008(3): 111-114

[2] 王梦君.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J].现代商业,2007(10): 14-15。

[3] 王庚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8):12-16

作者简介:

杨静 1977年7月,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营销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