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个转变”促进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提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经历十余年的实践,在受援对象、支援内容、目标定位以及工作模式等方面实现了“四个转变”,促进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提升,也推动了西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实现了多赢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79-03
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自2001年开始,至今已经历时十二年,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成效不断显现,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口支援工作本身也经历了提升完善的过程,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受援对象实现了从点到面的转变,受援高校范围实现了西部地区的全覆盖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于2001年6月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首批确定国内13所一流高校与12个西部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各一所高校结为对口支援关系。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别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宁夏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重庆医科大学、广西大学、大学和新疆大学。在总结首批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5年再次扩大6所新疆地区本科院校为受援学校。之后,又先后实施了“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师范学校工作”、“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和“内地高校对口支援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新疆高校、高校”等专项计划。2011年,教育部又将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5所国家民委所属高校纳入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范围。如今,已有94所高校对口支援了67所受援高校,涉及高校共160余所,受援高校的范围覆盖了包括西部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部西部地区。
受援对象由点到面的转变,使得西部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形成了梯队式发展的格局,不仅出现了一批快速发展的领头羊,更有一批第二梯队的高校在不断成长。以贵州省为例,第一批受援高校仅有贵州大学。在教育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贵州省的强力推动下,也受益于浙江大学无私和全力的帮助,贵州大学于2005年就进入了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序列,同时在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申请、院士申报、重点学科建设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领域实现了十几项“零”的突破,无论是人才培养质量,还是师资队伍水平,或是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快速提升,不但成为贵州省高等教育的标杆,而且与东部地区高校之间的差距也在快速缩小。继贵州大学之后,对口支援工作又增加了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毕节学院等,这些第二梯队的高校通过对口支援平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特色学科的建设成效显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工作任务实现了从提高受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单一任务到提高受援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的综合任务的转变,使受援高校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2001年,“对口支援”工程实施之初,教育部提出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任务,以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争取用五年的时间,使受援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提高,为受援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作。至2009年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启动时,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受援高校综合实力普遍提升,贵州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5所高校先后步入211工程院校行列。二是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年,首批13所受援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总共只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硕士点488个,到2009年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4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8个,硕士点1493个。三是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数量和比例都明显上升,从根本上提高了受援高校的办学实力。以首批13所受援高校为例,专任教师中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从3800多人增长到11200多人。四是提高了受援高校的服务能力,推进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8年多来,对口支援双方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多项。
为了推动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在2011年举行的对口支援10年工作总结会上,及时调整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内容要求,提出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要实现四个显著提升,即通过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和高校管理水平。对口支援工作任务的调整,既是在前一轮对口支援业已取得成效基础上有关工作的自然延伸,也是西部地区高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更大地发挥了不同类型的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使得对口支援工作呈现出各显其能的良好局面。
三、核心目标实现从服务受援高校发展到服务受援高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变,促进了受援高校办学理念的提升和发展模式的变革
在制定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时,教育部从推动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要把服务和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核心目标,要求对口支援工作从注重促进受援高校自身发展,转移到增强受援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来,为西部地区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也就是说,对口支援工作要成为东西部高校联合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平台,并通过服务西部发展推动东西部高校自身的发展。
在此目标的驱动下,许多对口支援高校在工作中紧密结合各地发展需要,将支援的力量直接延伸到为当地经济服务中去。如浙江大学与贵州大学对口支援工作,就不仅仅局限于两个学校之间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活动,还包括对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两校积极开展了三十多个合作研究项目,其中“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高效生产优质牛奶、肉牛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被科技部作为“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该项目以高校+基地+农户的模式,直接带动32万农民脱贫致富,大大支持了贵州省的地方经济建设;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对口支援期间,不仅关注青海大学的发展,同时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为青海省服务,省校之间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2010年与青海大学、青海省共建三江源研究院,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后续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综合利用及野外台站建设等相关领域开展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研究,申报国家及省级相关项目和实验研究基地,并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北京大学在与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的十二年中,不仅让石河子大学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利用共建的北京大学新疆研究生院为新疆以及新疆建设兵团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2012年,浙江大学利用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的契机,与新疆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开展四方合作,旨在借鉴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科技创新联盟(浙江省)和浙大近十年参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成功经验,通过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