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留守儿童特殊节点期心理问题干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留守儿童特殊节点期心理问题干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留守儿童;节点期;心理干预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亲情缺失,普遍缺乏心理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不能正确调控自己的行为问题。根据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研究看出,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段或重大关键性事件里明显地表现出来。笔者认为所谓“节”,就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是指假节日、开学、放长假、春夏之交季节变化等时间段。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最好的写照。所谓“点”,即关键事件点,就是考试失利、情感上遭遇重大挫折、遭遇突发性创伤或刺激、与同学父母等发生严重人际(甚至肢体)冲突等时候。如果我们特别关注这些节点,施与干预措施,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特殊节点期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以下四个特殊节点期的留守儿童值得学校管理者和心理健康教育者特别关注。

1.春夏之交季节变化期

每年春夏之际油菜花开之时,渐渐暖和的天气,使得学生的代谢进入旺盛期,容易扰乱学生的生理功能,加剧心理机能和大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引发人体内部环境变化,进而影响人的情绪。此时,我们应该关注那些个性内向;情感受挫、情绪失控;个性暴躁易怒;患有心理障碍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的留守儿童。

2.各类考试前后期

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学习紧张状态,身心比较疲劳,面对因考试等带来的种种压力,如果受到外界因素诱发,容易引发多种心理问题。此时,我们应该关注留守儿童中优秀生初次重大考试失败;有心理疾病家族遗传史;考前复习及测试不理想;对考试产生认知偏差,如把各种考试成绩的好坏当成人生成功或失败的惟一标准,以至于产生“考不上大学这辈子就全完了”的念头的留守儿童;期望过高的学生,如经常流露“一定要读最好的中学或大学”“一定要比某某考得好”等想法的学生;个性偏消极的学生,如内向、孤僻、烦躁、人际关系差、自卑等学生;经常性考试前后心理焦虑的学生,如经常在考试前后出现严重心理焦虑、深度自责、情绪低落的学生。

3.各类假节日、各学期开学或结束时和寒暑假

近年来,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开展的关爱活动可以说是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但是他们看到的仅仅是留守儿童物质生活方面的匮乏,大多是送钱或学习用品,而较少关注留守儿童内心情感的缺失,孤独无依的感受,我们更应该情感关注大于物质馈赠。此时对那些失眠、烦躁、情绪不稳、话突然变多或变少;从外地(校)转学、因病住院或休学后复学;性格内向的女性留守儿童等,给予特别的关注。

4.遭遇各种重大变故、突发性创伤或刺激的关键节点期

如近期家庭(或学校)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时;遭遇性伤害、意外怀孕、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时;与同学、父母等发生严重人际(甚至肢体)冲突等时候;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如自杀)时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心理焦虑、惊恐、易激动等问题。此时,我们应该关注有自虐自伤自残记录;网络成瘾;五种类型家庭者(单亲型、个体暴发型、暴力专制型、溺爱型、犯罪型);心理测试显现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向及型边缘人格特点者;近期身体出现反常现象(如食欲不振)等问题的学生。

二、特殊节点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干预体系的构建

根据“积极辅导、预防为主”的原则和“及时发现、及时保护、及时干预、及时治疗(转介)”的工作方针,有效地开展节点期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学校干预

首先要建立预警机制。学校一定要落实班主任与班级心理委员、专兼职心理教师与学校各部门组成的校内预警机构,经常开展心理保健,关注重点预警对象,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全面了解摸排学生心理状况。通过学生访谈、家校沟通、心理普测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要重点关注情绪和行为有异常表现的学生,适时调节学生因假后及季节变换等原因产生的各种心理不适,以便及时进入预警干预程序。其次,学校在特殊节点期为留守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如有针对性的主题班队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活动等,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社会对他们的关心。 再次是合理饮食的及时调理。寄宿制学校和提供中餐的学校,要调理好学生的饮食结构,避免给重点预警对象食用刺激性食物。学校也要敦促这些学生的家长在家不给孩子喝酒、茶、咖啡等,多食用黑木耳、核桃、百合和蜂蜜等,有助于孩子清心安神。

2.教师干预,经常开展心理保健

对于重点预警对象,学校要给其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懂得学做放松训练可以让自己身心放松,找人倾诉可以释放自己的压力感受,借助运动、散步、看电影等可以转换心境,通过改变思维、学会转换情绪、调整期待、满足渴望等改变认知的方式来释放心情,使其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积极应对考试压力。考试成功是所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心愿,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是考试成功的基础,而考前心态的调节则是考试成功的重要因素。广大教师要尽量维护学生正常的情绪,营造温馨向上的班级氛围,避免过度焦虑。敦促学生睡眠充足。一般说来,心理疾病的发生多由睡眠改变开始。因此教师应告诫家长关注学生睡眠状况,注意孩子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睡眠充足适当运动,提高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3.家、校、社合作干预

加强家、校、社沟通,要让家庭和社会认识到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与留守儿童家长或托管人沟通。首先帮助他们转变养育观念,纠正一些家长只管孩子的温饱,极少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的观念。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维持家庭正常的生活状态,多肯定和鼓励孩子,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其次,教授正确的家教方法。比如,怎样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 耐心陪伴孩子和“情绪”待一会儿,想哭就哭一会儿;陪他大声唱歌,瞎编乱造也行;带他去体育锻炼;布置一面“心情墙”,和孩子一起把自己的情绪写或画出来;陪孩子说话,听他倾诉心情,并给他情绪支持。再次,与社会单位的联系沟通。工会、共青团、妇联、企事业、志愿者、医疗单位等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节假日的送钱送物这种单一的形式上,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留守儿童在节假日的活动更丰富,让他们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如,走出去认识社会和不同家庭;假节日爸爸妈妈等形式都是值得提倡的。

三、特殊节点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技术

在各种特殊节点期对重点心理预警的留守儿童一般采用“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心理辅导”三步骤,开展心理干预。

第一步,稳定情绪。以理解的心态接触重点预警学生,给予其倾听和理解,并作适度回应,不要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对方。增强安全感,减少重点预警学生对当前和今后的不确定感,使其情绪稳定。 适度的情绪释放,运用语言及行为上的支持,帮助重点预警学生适当释放情绪,恢复心理平静。 对于重点预警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关注、解释及确认,减轻疑惑。 实际协助,给重点预警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协助他们调整和接受因灾难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尽可能地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重建支持系统。帮助重点预警学生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建立联系,获得帮助。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灾难后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知识,帮助重点预警学生积极应对,恢复正常生活。 联系其他服务部门,帮助重点预警学生联系可能得到的其他部门的服务。

第二步,放松训练。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分离反应(表现为:对过去的记忆、对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控制之间的正常的整合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明显者不适合学习放松技术。

第三步,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来减轻心理危机对重点预警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咨询与辅导。首先,了解心理危机后他们的内心反应。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心理危机给重点预警学生带来的应激反应,并对此进行程度评估。引导重点预警学生说出在危机中的感受或体验,帮助重点预警学生明白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其次,寻求社会支持网络。让重点预警学生确认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明确自己能够从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包括家人、同学、朋友及社区内的相关资源等)。强调让重点人群确认自己可以从外界得到帮助,有人关心他(她),可以提高重点人群的安全感。最后是心理危机的应对方式。帮助重点预警学生思考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强化个人的应对能力,思考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鼓励重点预警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个人的控制感和适应能力。

任何心理问题或障碍都是人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行为反应。留守儿童在一些特殊时间段和关键重大事件刺激下容易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或障碍,关注这些时间和事件,有效防范有特殊经历、背景人群的心理问题,施以干预措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DIA110281)的子课题“北碚区留守儿童自主情感能力培养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编号为DIA110281—A001。

(作者单位:1.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校,重庆,4007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2.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