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藤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藤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得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根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升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成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根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洗礼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与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一千三百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据悉,藤依然六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过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生出了一个孩子,还是个大胖小子呢,她成为了一个母亲。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藤”“腾”同音,也同义。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或一束花。有的人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藤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月7日,有删改)

[阅读思考]

1. 文中引用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2. 有人认为,最后两段是多余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 ①增强文章的趣味。文章除了描述藤的精神气质外,引用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赋予藤以灵性。藤由何仙姑的绿丝带变化而成,因此也就有了不同于一般藤的意义和影响。

2. 不多余。①最后两段从侧面深化了藤的形象。很多人同藤照相合影,正是对藤的神秘莫测感到好奇。②最后两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虽然藤已枯老,但仍承受住了人们的攀爬。人们离去后,藤依然坚守孤独,不失风节。

[写作借鉴]

托物言志,赞颂生命之尊严。

作者选取生活中的藤作为意象,逼真地描摹了它的生活姿态:时常跌落,但又精神焕发,力争上游;受尽苦痛,但却不悲不叹,枝条兀自乱于风中;无所依托,却不偃旗息鼓,依然开花如瑞雪……作者通过抒写藤的生活境遇,塑造出藤顽强的形象,显示出其生命的尊严。作者用藤来象征如藤一样的人。文中出现的老态女子,虽然身体残疾,弓腰驼背却同样可以孕育生命。这个女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小子,用从容和安详捍卫了生命的尊严。

整散句结合,行文活泼生动。

在表现古藤历经的磨难时,作者选用了整齐划一的句子——“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洗礼过它”;在表现像藤一样生存的人的艰难时,作者选用了整句——“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作者在表达对古藤的惊诧与赞叹之情时,又多用散句来表现。比如“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这种灵活多变的文风,使文章魅力大增,给读者以阅读享受,令人沉浸其中,惊叹于作品的文质兼美。

(作者系河南省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