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就是蓝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就是蓝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中,真的什么事情都会发生,而这些很多都是教师无法预料的。即使重构别人公开课的课堂,也会有新奇的事情发生。事实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节课存在,即便是由同一个教师执教。

笔者参加了区里的一个教研活动。对其中的一课《画触觉》进行二次重构。时隔一个星期,笔者同样也执教了二年级美术《画触觉》这一课,课后,受到了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好评。应该说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但笔者却始终因为一句话而耿耿于怀。

那是在课堂最后的评价环节。在黑板上众多的学生作品中,有一个学生用蓝色的块面、白色的点,再加上用直尺蘸取颜料后刮出的线创作出了一件作品,我觉得很有意思,然后就想问问这位学生。

笔者问:“xx,你画得是什么感觉呢?”

学生答:“我画得是凉凉的、冷冷的感觉!”

笔者问:“你为什么要用蓝色呢!”

学生回答:“因为水是蓝色的!”

笔者说:“其实,水不是蓝色的,它是无色透明的。因为天空是蓝色的,所以它看上去才会是蓝色的!”

学生明白地点了点头。

课还是顺利地上完了,可是,我却是平静不下来。我该不该打断这个孩子,该不该把这个水是无色透明的,科学上水的概念讲给二年级孩子来听呢?事后想想,我是在不经意间犯了错。

一、谈科学上的“水”

水在百度百科中的含义是这么说的。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而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上也讲到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看来似乎笔者是纠正对了,可那是在科学上,而在美术上呢?是不是等同的呢?有必要把这个“水”的概念灌输给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吗?

二、谈艺术家笔下的“水”

笔者不禁在想,艺术家笔下的水怎样的呢?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些名家名作。

他们的笔下,水不但可以是蓝色的、白色的,甚至还可以是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等等。

因此,那种认为树是绿色,花是红色的观念,显然阻碍了、框住了学生的思维,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由错误产生的思考

1.彰显美术课堂的愉悦性

《义务教育美术新程标准》谈到: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同样是一件作品,每个人欣赏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与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年龄阶段都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情况下,成人对儿童绘画表现的认识是以自己的眼光来对待的,即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形态为标准来判断。作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和知识灌输给学生。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接触到三年级的科学。他的认识范围,还没有达到“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的程度。他们有的是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因为在它们看来,水就是蓝色的,天空就是蓝色的。他们的眼里世界就是彩色的。毕竟,小学生对世界、对事物、对人生的看法或感受与我们成年人不同。我们的思想、思维方式和小学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何必把成人的看法强加给学生呢?

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多彩的、丰富的,是充满诗意的。如果哪天他们把水画成红色的,一定也有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相反的是,我们这些老师和大人们,缺少了那份纯真和幻想。

2.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看法和观点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想在美术课堂上很好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除了形成良好的积极课堂环境之外,让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和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培养画家的训练基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显然,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权利。首先,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表示自己的意愿;其次,他的意愿可以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尊重,这样的做法,使学生感到课堂和家庭有了更多的相似之处,对课堂有了亲切感和归属感,自己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因此,更好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做的。

3.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上张扬个性

美术重在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及对个性的张扬。《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而张扬学生的个性,重在教师。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看法和观点。

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师本身的思维、行为和语言,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笔者一次参加了区级观摩活动,课题是《画触觉》。在欣赏感知环节中,教师出示了很多图片。同样一张图片,有同学说是冷冰冰的感觉,还有说硬硬的感觉……而最后老师公布了正确的答案,课件上明确地出示了冷冰冰的感觉。难道说硬硬的感觉的学生就是说“错”了吗?冰的感觉不同时也是硬的感觉吗?教研室要求每个观摩的老师都要在学校进行重建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我就是重建了这一课。

总之,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课堂,尊重学生的感受,多点耐心,多问“为什么”;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最后,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实现美育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第五章.印象主义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2-162.

[2]叶惠琳.浅谈鼓励性教学与学生个性表现的关系.中国美术教育,2008(168):49-5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