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英与民粹主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英与民粹主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很容易成为批判的靶子。近日,他的一句“社会要成功转型,只有靠精英”,又遭到了讨伐,被称为“著名青年学者”的羽戈先生质问,中国的社会转型能靠精英来掌舵吗?

一般而言,捧抬精英,就容易渺视精英之外的芸芸众生。茅差轼先生是不是这样呢?并非如此。连羽戈也承认,“茅先生并未漠视、鄙弃普罗大众的基本权益。他认为,一个稳定的社会,一定是精英和大众的结合,社会由精英来治理,但治理者必须考虑到大众的利益。反之,如果精英只顾自己的钱包,或者抛开了精英由大众直接治理,这个社会便难以稳若磐石”,但这也没能止住羽戈向其倾泻炮火。原来,羽戈认为,不能用“精英一大众”论来分析当前中国的转型,“无法想象,靠一群精英就能推动中国号航船在历史三峡中的前行。不必言必称西方,中国的转型史从晚清就已经起步,不正是精英领导的改革运动,中华民国不正是由权力精英所建构,其结果如何?”

我非知识精英,也非财富精英,更非权力精英,我也不喜欢对丰富多样的人群作“精英一大众”的僵硬划分。但情感归情感,事实归事实,一个社会,就是由普罗大众和“相对”精英的人群所构成。回顾历史,不得不说,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果精英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则社会转型相对顺利。你难道说,参加美国制宪会议、为后来美国独立和发展定调的代表,不是当时北美大陆的精英?英美等国在民主之初,对被选举权施加过财产、受教有程度等限制,曾被人视为“虚伪民主”的例证,今天看来,也有“精英治国”的气味。

“中国的社会转型能靠精英来掌舵吗?”发出这样的质问自然容易,但不靠精英掌舵,又该靠谁掌舵?精英、大众一起掌舵?须知,吾乡有一句俗话,“梢公多了,是要翻船的”。而所谓“掌舵”,指的只是主导权,并没有排斥同舟共渡者的参与权,他们发现暗礁,完全可以提醒掌舵的人注意,如果掌舵者置之不理,换一个就是了。而所换的人,肯定还得是熟悉水况、精熟驾技者,还得是一船人中的“精英”。

现在的疑惑是,哪些人才够格成为这样的精英?茅先生没有清晰界定可能是疏忽,更可能是中国人对精英的认识向来约定俗成。这就是,只有知识精英和财富精英才被称为精英。如果用这样的精英观回顾羽戈所指出的“中国的转型史”,就会发现,中国的转型之所以直未见大效,根源并不在精英身上,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掌握过真正的主导权。戊成变法的确是康有为等知识精英领导的改革运动,但当时知识界的主流还在迷恋圣贤经义,多数知识精英并未发动。更何况,决定这场运动失败的还是慈禧太后握有的绝对权力,与知识精英没有关系,既然中华民国是“由权力精英建构”,其转型不成功,当然更无法归咎于知识精英和财富精英了。余英时先生曾经揭示知识精英在民国政府中被逐渐边缘化的过程,都已经边缘化了,还要指责其为未能主导社会成功转型而负责,世间恐无此理。

社会的前进总是需要个相对精英的群体来指引方向的,但这并不表示精英自动获得了免于被质疑的权利,大众听他声招呼,就蜂拥而去。培根说:“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在一个正常的市民社会里,成熟的公民绝不会轻率地对精英盲信盲从,除非精英的每一提议后面,附着坚实可靠的证据。这种从质疑到信仰的过程,无论对精英还是对大众,对社会,都是一个进步的过程。然而这种质疑不应该成为对精英这群体的全面否定,否则有堕入民粹主义陷阱的危险。民粹主义的恶果,我们吃得已经够多了。

从理论上讲,社会不分精英和大众。任何公众问题,精英和大众都在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后拿出解决的方案,这是社会前进“最优”的路径。但很可惜,这常常只是厢情愿,近于幻想,特别是在社会转型这样个特殊的纷纷扰扰的时刻。没办法,我们只能舍弃“最优”,选择“次优”,即方面给予精英主导权,另一方面对精英的每一项具体的指导坚持质疑,使之努力趋向大公大善。

不必忌讳社会转型中精英的主导权,我们最迫切的问题倒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知识精英、财富精英享有真正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