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教育要有点“传教士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教育要有点“传教士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做教育的常常遭到公众批评,教师和教育专家们颇有怨气;其实,教育界自己的一些新做法和改革,不也在业界内遭到求全责备吗?麦可思为高校提供的跟踪数据与咨询服务,也会被批评。这是任何事物,特别是前进中的创新事物必须经历的阶段。有时,麦可思青年人在遇到不理解时就很沮丧,这时我就说,我们做教育事业的人,不要计较他人看法,要有自己的信念,就是要有传教士精神。什么是“传教士精神”呢?

到了美国留学,我才领教了“传教士精神”。中国留学生居住的宿舍区,常常有人来传教,我就接触过两位。一位是老美,地毯清洗工,敲开我家门,来讲《圣经》。好吧,反正我学英语。他给我讲旧约中神创造天地的故事,我就反驳他,当然乘机练习英语对话。他除了简单执著,还真回答不了我这个博士生的科学推理。当天驳了他,自己都挺内疚的,第二天他乐呵呵、厚着脸皮又来了。唉,真没治,还带来女儿,给我女儿讲《圣经》故事。我还是反驳他的神话故事,大概坚持了一年多,他就没来了。我到现在还是忘不了他坚定和纯真的眼神。

第二位是老中,姓曾,他当年在台湾还是学习好的人,旁人说他什么试考了个台湾第一。他娶了个太太原是台湾篮球队的明星,而且是台湾女子篮球队最强时期的主力,总赢,家里挂着蒋经国接见他太太的照片。曾大哥来到美国学“打波艺”(EE,电子工程),那时美国的电子产业如集成电路、计算机正是红火时期,EE是就业热门专业,找工作是雇主求他呢。

嗨,曾大哥居然弃学了(唉,我都泣血了)。他弃学去做传道人。他做传道人不是做牧师,人家牧师是正规就业,有职业定岗,有薪资,有社保,有年休,有家属医保,免费住教堂。他老兄连灵活就业都不是,啥也没有,靠老婆当年打球赢的奖金过日子。三个小孩很可爱,分别叫真美、善美和赞美。我说没医保,孩子有病咋办,他说天上鸟儿都不存隔夜粮,我怕啥病。说到底,他这位传道人相当于“教堂行走”,也就是无学、无业、无低保的全职“志愿者”。

他不知道前车之鉴,那老美撤退后不久,他盯上我,来我家传道。我那时认为宗教是封建迷信,跟这些人打交道显得很没学识,有负博士生段位。我住的那小楼都是中国留学生,他每次大摇大摆来我家,我都赶快把他让进门。他好感动,因为他常常被拒之门外。其实他不知道,让他赶快进来是怕别人看见我接待他,以为我跟他一般见识,搞封建迷信。我还是坚持反驳他,他坚持说服我。唉,唯一问题是,他是台湾本省人,我这个川人跟他连普通话都没得练。他想天天来看我,我不同意,最多一周一次。我读书忙,早点毕业早挣钱养家,没时间搭在神话故事里。

他很动脑筋,知道穷学生想啥,经常借口告诉我哪个店里的菜有特价,还带来报纸上剪下来的折扣券给我。我那时既没时间看报纸,也没钱订报。他报告完减价消息后不走,说你参加集体查经班吧。他帮了我多次,推却不过,我就去查经班视察一下吧。一去很不适应,学一段《圣经》,要讨论,有人还检讨自己,或分享一段神迹经历,我比较反感这种老套。他还要我学会祷告,说神会聆听照顾我的。我不祷告,1994年留学生找工作那么困难,我也没祷告。他说,你祷告,就有工作了。我说,自己没啥贡献,更不能麻烦上帝了。曾大哥一直坚持到我毕业,以后也打听我是否有“属灵成长”,说是对我有“负担”。

多少年过去了,这两位“传教士”执著的精神,挨家挨户敲门的劲头,一直留在我脑海里。今天我也是“传教士”之一,教育的“教”。麦可思所做的高校服务,是帮助高校进步,传播教育福音,这是根植于我心中的信仰。所以,我不怕别人拒绝,因为拒绝我的人是不了解,他拒绝,说明我有责任帮助他了解好的东西,也增加了我改进研究成果的动力,只有更好,才被广泛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才会有极大的热情去作讲座。记得2009年初在杭州作讲座,一位高职院长后来告诉我,看我讲得那个热情劲头,以为我精神不正常。在美国工作,我曾经历过两任犹太主管,他们并不比其他人更聪明,但是他们把工作当来做,不急功近利,不东张西望,一如既往,竭尽全力。把工作当事功和信仰来做是大不一样的。

我也想把自己的这份信仰播种在麦可思的青年人身上。希望她(他)们相信是把一份进步送给高校,而不是一个产品送给高校;希望她(他)们相信所做工作是一份追求,而不是一份就业。这样,她(他)们就会有信仰、有热情、不怕挫折、不惧压力地去坚持每一天。的确,麦可思就这样吸引了一些有志青年,她(他)们真的相信,真的会全力以赴,真的会因为没有尽美而哭。有个员工跟父母谈起麦可思的事情,由于过于兴奋,关爱的妈妈以为女儿进了传销公司;有个妈妈追到北京,看看考上公务员的儿子怎么就糊涂进了麦可思。这些麦可思父母们最终成了“麦粉”。我到安徽去出差,马妍的父母在宾馆等到晚上11点多,只是为了跟我说关怀和鼓励的话。其实,马妍是北大光华本科、法国留学回来,在哪里找不到比几年前的麦可思更好听的单位?

不要说寻求社会理解,就是对付我这个疯子就不容易。就说马妍工作的编辑部,为了上期《麦可思研究》连续两天加班到半夜,周五我没等到最后排版清样,周六早上七点我读清样,发现配图有不完美的,立刻通知凌晨两点才回家的员工修改,因为八点就要开始发送了。其实,高职示范校建设中比这还疯狂的故事多得很,广东轻工和天津交通申报示范校的故事就感动了我。这就是我敬仰的“示范精神”!也是麦可思追赶的品质。

做教育的特别需要有点事业信仰,有点“传教士精神”。社会公众如同“慕道友”,不是“教徒”或者说不是教育专家,对教育的批评有一些误解是正常的。我们要如同传道士努力释道。教育界内部如果不能对改革创新多些鼓励,我们怎能要求社会公众对我们齐声喝彩呢?做改革要耐得住批评,教育的创新改革是长期才能见效的活儿,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因言废行。在自己的角色上,为教育添砖加瓦,大厦就会拔地而起。

(摘自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