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现代音乐及其创作缘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现代音乐及其创作缘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后现代音乐的思想背景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从本源上说,后现代主义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不过,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当代美国后现代主义者格里芬曾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 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同时期具有这种反传统理论倾向的哲学理论流派都可归于后现代主义,如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后现代主义反本质主义,不考虑艺术的本质,而是竭力抹杀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甚至断言“艺术已经死亡”。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二、后现代音乐的根本特征

20世纪90年代,伴随后现代主义思潮,世界出现了一种新的声音,即“后殖民批评”。所谓“后殖民”,是指虽然西方殖民者撤退了,然而原来的殖民地却依然残留着殖民文化包括音乐;世界依然以欧洲音乐文化为中心。在此背景下,一些后现代学者发出“后殖民批评”的号召,核心是反对中心。就音乐而言,就是要反对以欧洲音乐为中心,要树立“世界音乐”的观念。于是,从后现代主义那里获得思想资源的后殖民批评理论,对原殖民地音乐的“后殖民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由于许多发起者来自第三世界,不但生活在西方,而且还以学者、教授身份处于西方音乐文化中心,如萨依德等,所以后殖民批评既可以看作是全球范围的反中心主义的一种运动。

三、后现代音乐的创作缘由

以上是我们对后现代音乐的宏观透视。接下来,我们将从微观的视角来透视后现代音乐作品的创作缘由。

1.一些作曲家,无论是反现代或后现代作曲家 ,希望通过创作后现代音乐作品来,消除由现代主义的精英论者所制造的创作者和听众之间的界限。

2.一些年轻作曲家不愿意屈从于老师的喜好(调性), 而要创造出另一种音乐(无调性)。如同其他后现代主义者一样, 他们质疑学校所学的知识, 试图创造出一种他们喜欢的, 而不是被告知要喜欢的一种音乐。

3.一些作曲家反对现代主义的制度化,反对现代风格和观念在音乐体系中的权利位置, 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禁锢,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而后现代音乐创作就是要打破现代主义的禁锢。

4.一些作曲家深知音乐是商品,因此作曲家也必然要成为物质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这些作曲家明白, 后现代作为一个美学观念, 它的态度和风格体现出艺术的商品性。他们认为应该重视音乐在经济中的位置。

5.正如他们的前辈一样, 一些后现代作曲家企图寻找新奇的、不同的音乐。但随着先锋派对新奇声音、作曲技术、形式构成的探索, 同时随着对手对传统态度的改变, 他们醒悟了。他们在自身所接纳的“过去”中, 在零碎的不连贯中, 在多元论和多样性中, 探索新奇因素。

6.一些“古典” 的作曲家喜欢流行音乐, 今天的一些作曲家也欣赏流行音乐。他们认为没有理由将这些音乐排除在他们的风格之外, 作曲家可以创作他们所喜欢的, 无视它们是否“体面”。

最后,大多数当代作曲家明白后现代在他们文化中的价值。这不仅体现出他们所创作的音乐的价值,也体现出对它们的聆听和使用的方式的价值。尽管音乐呈现可能发生变化, 对作曲家和听众所产生魅力的原因也是多样的,后现代音乐必然是一个被社会渗透的文明的表现。

当然,创作后现代音乐的缘由远不止于此,而且在不断地改变着。后现代创作和聆听的特征也是无数的。正如人们对后现代音乐的评价褒贬不一,后现代音乐创作的缘由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