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国好声音》视听语言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好声音》视听语言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The Voice(好声音)诞生于荷兰,从此风靡全球。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国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版的所有元素。而在其成功中模式化的营销手段、赛制和视听语言则可以说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选取《美国声音》第三季第一集的开场段落、选手上场段落、舞台表演段落进行视听语言分析

关键词:美国;好声音;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46-22010年,“The Voice”(好声音)诞生于荷兰,从此风靡全球,版权卖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荷兰是真人秀大国,从最初的“Big Brother”(老大哥)到现在的“The Voice”(好声音),他们的创造力让一切都可能成为一场“秀”。以往,真人秀、选秀类节目被引进到各国后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造,尤其是在中国,有时甚至会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比如“Take Me Out”与《我们约会吧》)。而“The Voice”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各国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版的所有元素,且不论这种选择是主动还是被动(荷兰原版制作团队对保持原貌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模式化的营销手段、赛制和视听语言可以说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功不没。下面将选取《美国好声音》第三季第一集为例进行视听语言分析。

一、 开场段落

作为本季的开篇集,本集节目的开场交代显得尤为重要,大致分为评委介绍、赛制介绍、往季回顾、本季精彩集锦等。本段落剪辑上的最大特色为重复蒙太奇,利用镜头内容、景别、角度、构图、运动、场面调度上的不断重复形成递进和强调。

(一) 导师出场。每位导师均等时长,景别上,导师A为大远景、B为中景、C为近景、D为手部特写,层层递进。之后连续四个导师按红按钮动作,动势相同、节奏相同。

(二) 选手走红地毯,正面固定镜头重复,也选择了由远至近的景别,形成选手不断向镜头走来的效果;选手上舞台由右至左入画重复剪辑;选手被选中后的反应为中近景重复剪辑。通过这一系列的重复,将本季数目众多的选手进行了盘点式的亮相,并让观众对他们的现场表现充满了期待,如同预告片一般为接下来的一整季节目留下了悬念。

二、 一号选手上场前段落

(一) 镜号4:运用航拍技术,俯拍城市全景,使用急推、抬升、降格镜头。镜号6:降格镜头,前景为“The Voice”标牌,后景为街道。虽然这些手段在真人秀节目中屡见不鲜,但依然能够被称为视觉奇观,形成大气、动感的效果,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震撼。

(二) 镜号7―11:拍摄选手候场区域,首先是连续三个摇镜头,分别是从右向左、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不同方向的镜头带来新鲜感和动感。五个镜头景别分别为远、全、中、近、特,虽然剪辑速度很快,但并不让观众觉得混乱,反而很好地展现了选手从肢体到表情的丰富个性。

(三) 镜号13―22:一号选手全家入场与选手在棚内的自述交叉剪辑。虽然是交代性的镜头,但也十分讲究,使用了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以及正面固定镜头、侧跟、后跟等角度和运动方式。

(四) 镜号28―56:主持人采访选手一家。手持拍摄比较灵活,同时也能拉近选手和观众的距离。较多地使用过肩镜头,形成访谈的空间感。在这一部分中,摇镜头、推拉镜头都基本没有使用,画面简洁,交代清楚有力。

(五) 至镜号67之前,一号选手上场前的段落便结束了,这一段落中有两个过场镜头比较有特色,一是选手亮相前用大俯角的摇镜头拍摄候场区全景,镜头快速拉,变焦后接一号选手全家全景镜头,二是选手背景是一家三口走出画面,紧接着是登上舞台前的通道。这两个过场镜头显然经过了精心设计,可以拉近观众与一号选手的距离。

三、 舞台表演段落

这一段落主要内容为一号选手的舞台表演、评委的反应和场外选手亲友的表现。与很多明星演唱会不同,这个段落中镜头运用流畅而不张扬,没有过多地晃动镜头、使用特殊角度、频繁地变焦,因为那样做的话可能确实很“炫”,但也可能很“晕”,会导致观众不能很好地认识选手、了解导师对他的评判,甚至削弱了“好声音”的主题。“The Voice”的舞台表现主要使用的是全景、中近景、特写等景别,利用了跟、拉等常见方式,但是其中也不乏亮点。

(一) 镜号86:大俯角拍舞台,远景―全景―远景的变化综合了摇、推、拉,从正面到背面180度展示了舞台表演,虽然不知道是用摇臂还是飞猫完成,但是整个镜头一气呵成,十分大气。

(二) 镜号88:与之前相似,用一个急拉镜头,从选手中近景拉至整个演播室,将舞台表演与观众反应有机地统一在了一个画面中。

(三) 镜号105:前景为导师C中景,手在红按钮上,后景为选手表演的全景,前实后虚,景深带来关系感,画面构图颇有深意,使每一个观众都在猜测导师是否会在这一刻为选手转身。

(四) 镜号107:依然是摇镜头和推拉镜头的完美结合,以平角度拍摄导师区,舞台全景推向导师背影,摇向导师正面后再迅速拉开,该镜头在表演的高潮时段,似乎在催促导师快快转身,将电视机前的观众情绪也带入了最高潮。

四、 舞美与灯光设计

“The Voice”的舞美与灯光设计彼此融合,没有发生互相干扰的现象,大屏幕使用适当,更多的是与灯光配合形成气氛,表演区蓝绿色块(大屏幕、地屏、灯箱)、导师区红色块、观众区紫色块,三种颜色使三个区域差别明显,但又有机统一,无论以哪个角度呈现在屏幕上都是和谐的画面。

时下全球流行的BEAM灯则将舞台灯光带入了新时代(BEAM灯在《中国好声音》中也有使用),从前舞台灯光只有氛围的变化,观众在电视机前只对灯光的颜色变化有感知,而现在则能够直观地看到光束的变化,我认为这也是节目中很少使用大屏幕动态素材的原因,BEAM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大屏幕的作用,丰富了舞台效果,又使画面不过分花哨。

另外,无论是选手还是导师的面光、追光都打得非常适度,保证了人物脸部干净柔和、五官立体,毕竟这是一个娱乐选秀类节目,将选手、导师拍得“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节目的终极目的还是要塑造偶像,并且给观众带来艺术的美感。

短短8分钟的段落,却有254个镜头,说明为了营造一个音乐派对的气氛,节目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视听语言,但更为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节目在此基础上又非常地有节制,不是一味地罗列技术手段,可谓“丰富而不堆砌”。这是因为节目制作人员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迅速了解选手背景、在3分钟的演唱时间里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爱上这一个个“好声音”。我想这也是好声音在全球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作者简介:

宋若冰,女,辽宁锦州人,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12级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