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从前,有个英国人在一首诗里预言了这件事。

在这个明火执仗的月份,好莱坞丢出两艘大船,文武组合,让几部华语青年导演的新作,突然面临集体灭顶。虽说落后就要挨揍可能是个真理,可真理翻着翻儿跑你跟前兑现之时,从噩梦里笑醒,就成了你唯一的惊喜。是的,有人用矢志不渝的善意,给这件事抹上一层厚厚的悲剧色彩,但宏观来看,这场碰撞不可避免。挨揍的日子肯定还要持续好一阵,《黄金》、《匹夫》,不过首当其冲。

接下来会怎样?忧患为先的媒体人士愿意将其称为“华语商业电影保卫战!”是啊,都来不及渲染这份惨烈,就有战士已经倒下。势态发展,很像那则著名的“温水煮青蛙”实验,泡温泉的快活一眨眼就没,从现在开始,你陆续会感到灼热、刺痛、呼吸困难,紧接着就是皮开肉绽。结局是,你成了桌上一道硬菜。

怎么能指望天降神兵挽救这场危机?当然,审查如果放宽,一定会给创作之源注入活力,甚至将一潭死水激活,让国片像当年的香港电影一样光芒万丈,可茫茫大地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如果。

继续小米加步枪的打法,看来也不行,毛同志当年那篇《论持久战》,此刻已不适用。是,这必然是场持久战,可你不能真放弃阵地去打什么游击,总要有人留守阵前,在白刃血拼中,跟对手来点儿真的。韩国电影在经历这个痛苦阶段的时候,曾一度厚积薄发,爆炸出惊人的创造热力,短短十年间,将整个国家电影工业的整体水准拉到了一个全新高度。而中国电影之前的十年,依我看,连最基本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我们有的唯一优势,是一个胃口大得惊人又饥肠辘辘的市场怪兽。它足以令资本心跳,却不能给原创力带来直接帮助,眼下,只是让胜负看上去更悬殊。

从来就没什么华丽转身,一具庞大而陈旧的工业体系,想完成转型,唯有不断牺牲弱小。独立纪录片和文艺片被迫自生自灭,以去年为最后分水岭,它们丧失了基本生存空间。看看今年戛纳,华语世界只有娄烨进了“一种关注”,这显然是创造力萎缩的结果。最吓人的是,没人在乎。宁浩这批商业片少壮派,相对活跃,可远未成熟到独当一面的地步,况且人数屈指可数——更多骁勇后辈,则恐怕连入场券都还拿不到。大叔那一层面的电影前辈,曾试图用以政策保驾护航的国家意志大片拉动内需,但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它避重就轻的打法,只是让市场和观众更困惑、更无所适从……现下,就是这么一个残酷格局。

所以,早在这场不可避免的大冲撞真正来临之前,战略上的错误 和战术上的失误,已经决定了胜负。但《黄金》、《匹夫》此时抱团儿而战,却并非没有价值。

2.

非常幸运,两部电影都参与了,不同程度,却足够近距离观察这个行业复杂的工作流程。认识不深,感动、感慨常在。现在看,宁浩、杨树鹏这批少壮,在类型化创作上显得特别自觉,但就在数年之前,他们也和许多导演一样,在如何定位未来的创作方向上,甚感纠结。看看他们的早期作品,骨子里都是满满当当的文艺情怀——《绿草地》(2005)、《烽火》(2008)。没有钻心之痛楚,难做如此抉择。

中国导演,普遍有文艺情怀,这是复杂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和现实背景共同造就的,彼得·杰克逊一出道就拍《坏品味》,完全没包袱,但国人自古讲究文以载道,这个惯性很大。张艺谋这种很早就意识到“该拐弯了”的大导演,也是在被市场猛揍几顿之后,才痛定思痛。挨揍是硬道理。

也有导演在坚守文艺路线,而这更多是个性、趣味和能力评价决定的,我特别钦佩的,是那些脚踏冰火两地,却仍然乐在其中的人,比如娄烨、刘杰、张猛、李玉……他们和那些转而专注类型片探索的导演一样,让人坚信,这个时代并非二流。无论何种方向,商业也好、文艺也罢,乐在其中,是我评价一个导演的最高标准。任何行当,最怕违心做事。

最恨沽名钓誉又色厉内荏的所谓文艺片导演,最瞧不起利欲熏心却又笨手笨脚的所谓商业片导演,他们需要的根本不是观众,而是心理医生。大多数电影创作者,只要你有足够诚意,肯尊重创作规律,又能确保言之有物,不自我敷衍,观众都乐于接纳。中国的电影观众,貌似苛刻,其实宽容度极高,他们的特点是成分复杂而阅历丰富,善于消解又忘性极大。他们想看、爱看中国电影,只恨铁不能立马成钢。

3.

事情往大说,中国电影到了必须踏上新兴之路的三岔口,百花齐放、百花争鸣不敢想,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是关键。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得尽快给政策,最利好又最立竿见影的政策,就是放宽审查。这算是业内共识吧?喊了很多年,对方一直没开机。

慢慢地,就有人觉得,这是拍不出好片拿审查说事儿,是找借口。我个人的体会是,审查作为遏制想象力的无形之手,对创造性的压抑与遏制,比它对具体项目的修正、冷藏和放逐,更可怕也更可鄙。无论到什么年代,在哪个国家都一样。对此,影评人图宾根木匠很有点儿痛心疾首,他是这么说的,“鬼不能拍,外星人不能拍,黑社会不能拍,世界末日不能拍,邪恶政客不能拍,这也不能拍,那也不能拍,结果引进片里什么都有,再这样双重标准下去,国产电影先被,然后就是窒息。到时候电影局改名电影进口局,国产片靠偷票房和行政包场来维持‘繁荣’!”我深味他的愤怒。也有人稍冷静些,比如张小北,他说,“指着中国电影一把就出个《泰坦尼克》,那是该吃药了。现在当务之急是重建基础市场,先把中小成本类型片操练好,夺回被《迈阿密行动》、《天际浩劫》这样的小烂批片占据的市场是关键。这个类型片市场的关键,就是题材和尺度。也不指望多挑战制度,起码你让我跟批片一个尺度就行。剩下的,请相信观众。”

是啊,请相信观众,我们不穿开裆裤好多年了。

再多说审查之害,我就有点儿祥林嫂了,那单说题材。有这么一些题材,看上去蛮适合拍成电影,我的意思是放在别的国,他们恐怕早下手了,但在利刃高悬的我们国,只要你开口,马上有人送你仨字儿:拍、不、了。

关键词如下 ——《马加爵》、《杨佳》、《三鹿》、《蒙牛》、《非典》、《传销》、《武钢》、《高铁》、《黑砖窑》……这个名单,一万字估计挡不住。在中国搞电影,真是得有点儿工兵王的本事,你要一面排雷,一面匍匐着前进!据说,《钟馗》、《鬼吹灯》两个项目的搁浅,原因都是涉“鬼”。“社会主义国家没有鬼!”多新鲜呐,资本主义国家不但可以有《捉鬼敢死队》,还可以《人鬼情未了》呢。

须知,物极必反。

4.

我们爱好莱坞,不想跟他干仗,底线是,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国片在几年后溃不成军。全球化不是这个玩儿法。想在短期内达到好莱坞水准,基本是做梦,那台机器既能吸血又能造血,而我们目前只能吐血。但四月这场大冲撞,却并非完败,在其中,能看到可贵的坚持和忍耐,能听到理智的判断和行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从对中国电影寄予厚望的路人甲,变成一个个肯付诸艰苦行动的人……也许,《黄金》、《匹夫》都是不乏亮点而不尽人意的作品,但它们不是坏电影,从一场持久战的意义上讲,初战失利,恰恰是年轻电影人们一次必经的心理准备,意义或许深远。电影允许五花八门,但拍电影,绝对是个严肃较真的事,不以心血为之不行。前路苍茫,与同行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