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同伴指导”学有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同伴指导”学有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同伴指导”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高中政治课学习活动的机会,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促进学科知识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综合技能,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教学实效;同伴指导;合作学习

在长期的政治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中,笔者有种感慨:学生不动,老师白弄。笔者尝试采用“同伴指导”形式,探索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的策略,论述如下。

一、含义

有研究发现:We remember(我们可以记住):

10% of what we read——10%我们读到的东西;

20% of what we hear——20%我们听到的东西;

30% of what we see——30%我们看到的东西;

50% of what we hear and see——50%我们既看到又听到的东西;

70% of what we discuss with other people——70%我们和别人讨论的东西;

80% of what we experience——80%我们实践的东西;

95% of what we teach others——95%我们教别人的东西。

可见,我们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会收获更多。本文所说的“同伴指导”是指学生教学生,或学生指导学生的方法,属于合作学习的范畴。相比一般的合作学习,“同伴指导”更加强调认知层次相似、彼此间接纳程度高的同伴之间产生的学习效果。相同年龄、相似背景的同伴通过共同学习、合作式的对话,相互切磋、彼此鼓励,不仅增进受辅导者的学习动机与自尊、降低学习压力,同时也能有效提升辅导者的社交技巧与心智发展,达到“学有进”的目标。

二、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重心应放在学生身上,教学要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是教学的主体,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同伴指导”的学习过程更符合人性化的学习情境。

2.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强调同伴与同伴交往的社会价值,认为只有在平等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观点。在平等关系下,最容易产生认知冲突和冲突解决。在同伴关系中,学生是建立在平等合作基础之上的,更有利于认知的变化。

3.社会学习理论

阿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他认为整个学习过程就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如果同伴间整体上处于同一认知水平,有相似的生活经验及社会文化背景,就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学习搭档,产生更为积极的互动与模仿。

4.建构主义理论

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经验世界,重新组合,去构建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这种建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学习群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中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协商而完成的。同伴指导中,学习者积极地相互帮助和激励,在寻求和提供帮助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学习意义自我建构的兴趣和勇气。

5.认知精致理论

要达成最佳学习成效,学习者面对新知识时,需将新知识与既有的知识节点进行多方联系,为新知识寻找到各种相关的解释性信息,这个过程就是“认知精致化”。精致化处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向他人解释材料。“同伴指导”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人性化的学习情境。

三、实施策略

任何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途径也是人,方法还是人。要实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就要最大限度、最大可能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笔者以政治学科高考复习过程为例,渗透“同伴指导”的形式,探求提高政治教学实效的策略。

1.构建合作的同伴关系

“同伴指导”不一定要通过分成固定的组来实施,但分成学习小组更容易实现有效的相互指导。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座位,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平衡。

(1)每小组4人,包括A、B、C、D四个层次。A为指导者,B、C、D三名为被指导者,其中,B、C为中等学生,D为一名水平较低的学生。对于指导者的选拔,应考虑其能力水平。通常情况下,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才有能力为他人提供该领域的有效指导和帮助。(2)沟通能力与服务意识也很重要。

2.预先和分层指导“同伴”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预先告诉学生将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逻辑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炼出问题,引导各组学生在指导者的带领下,主动地讨论、学习、思考,分层次地布置任务和作业。

3.倡导、鼓励同伴答疑

笔者发现,同一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也是一致的。笔者尝试优先A的问题,随后,A会把解答的思路进行反思和整理应对B、C、D提出同样的疑问。笔者也尝试集中指导D所遇到的问题,因为D的学科水平相对比较低,基础知识薄弱的缺点可以通过精细阅读书本来补足。如果D要指导A、B、C,即使无法用语言说明白,也可以查书来实现同伴指导,在这种情况下,D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4.引入“同伴竞争”机制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

5.反馈评价“同伴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抽查、检测等来评价小组的学习情况。笔者把学生自己做的问答题在小组内传阅批改,让大家相互赏析、相互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对解题思路的描述更加准确,语言更加自信,记忆更深刻、精确。如果“同伴指导”形式开展比较好的组,组员的学科知识、理解能力、解题思路的水平都会有所提高。

四、实践意义

1.有利于学生“公开”表达自己

学习的生命力是对学习环境的把握和判断,对学习经历中的种种“事件”做出有意义的分析,因此学生要重新找回自己的“个人化实践语言”,让学习成为一种“讲述”,当学生向周围的同学“讲述”自己学习经历中的种种“事件”时,学生有意义学习才更容易发生。

2.有利于学生实现各种对话

(1)实现与自我的对话。高中政治学科知识点庞杂,有些是以前掌握的,有些是需要拓展的,有效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不断地盘点自己的知识,更新调整。“同伴指导”的过程就是在互动中学生会不断完成自我对话,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和要达到的水准。实现与同学的对话。在以“同伴指导”模式为基础的学习中,学生就会主动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意向,相互认真听取同伴的指导,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增进友谊。

(2)实现与文本对话。阅读不仅包括政治课本,还应该包含所有的文本。阅读书籍学习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阐释和对话的过程。

3.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为了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素养;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实效。

4.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同伴指导”形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最可贵的是,政治学科的“同伴指导”形式延伸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了全科的学业水平的提高。

笔者认为,政治教学借鉴“同伴指导”理论,是实践新课程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学生学而有劲,又有进步。当然,有效的实施同伴指导,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真正意义的同伴指导形式的实施需要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燕燕.同伴指导的理论解释和组织模式.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20-22.

[2]肖雯婵.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72-74.

[3]王磊.同伴辅导在教学中的作用.学术平台,2007(9):78-79.

[4]万运京.论学生同伴关系及其影响策略.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78-81.

[5]黄艳芳.分层分组教学方法与大学高中政治写作教学.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140-141.

[6]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01.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