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军旅文学的“熔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军旅文学的“熔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山下的花环》、《英雄儿女》、《保卫延安》、《红旗谱》……建国以来,这些军旅题材文学作品伴随了几代人成长。那些扣人心弦的战斗场景、我军官兵英勇杀敌的闪光形象、军民联合抗敌的鱼水深情,早已牢牢扎根在人们心中。不论何时提起,总能激起大家的满怀豪情。

长期以来,我国军事题材文艺作品走的是一条弘扬主旋律、表现我军将士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创作道路,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品格为军事题材文艺作品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为振奋民众精神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有评论称,“部队艺术家始终坚守弘扬时代主旋律,不断创新,成绩突出。很难想象,没有了这支力量,中国军旅题材创作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然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军旅题材文学作品的繁荣似乎并没有在新时期得以延续。纵然读者案头每年都会摆上几部飘着墨香的军事题材新作,电视荧屏上每年也都会有一部甚至几部反映当代军人生活,展现当代军人时代风采的新作品出现,保持了广大观众对军事题材电视剧的持续关注度。但似乎再难有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能够像从前那样引起全民的热捧,历几十年而不衰。反倒很多军旅题材文学作品,刚一推出便遭到“吐槽”。

这其中当然与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民众思想早已不再满足于关注某一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关,但进一步探究,则与作者的创作态度、思路有着密切关联。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军加快了新军事变革进程的步伐,部队建设与发展也因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崭新形势下,许多部队文艺工作者因时而动,以良好的姿态投入到文艺创作当中。但与此同时,一些军旅题材文艺作品也陷入令人颇为尴尬的境地。一些专业军旅作家脱离军旅现实生活,一些作家不愿意长时间深入部队现实生活,去跟踪表现新军事变革的实践,其创作难接地气。很少有作家愿意下苦功夫甚至是笨功夫去进行扎实的创作了。而那些坐在书斋里,凭借想象和过往经验进行的某种观念写作,写出来的作品离当下真实的生活既遥远且隔膜。当越来越多的作家都沉浸在对历史的虚妄想象和苍白表现中,挥霍自己的文学才情和空洞的想象力,作品故事情节的虚假和生活质地的稀薄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作为文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旅题材的文学作品依然是读者、观众心中关注的大项。只要有好作品,不愁赢得观众。本期专题,我们走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这座军旅文学的大“熔炉”中采访了军艺文学系主任徐贵祥及近年来在此工作学习,深入部队,用心进行军旅文学创作的年轻军旅作家,倾听这些《和平年代》、《弹道无痕》、《高地》、《狂雪》、《暗算》、《风声》、《决战南京》、《掩护》、《永不磨灭的番号》等不同军兵种、风格迥异的作品的创作历程,通过他们的军旅生涯、文学历程来看一看,到底怎样的军旅文学创作,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得到读者、观众的青睐,甚至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