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帮您认识地黄丸家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帮您认识地黄丸家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医药超市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都市的大街小巷,药品零距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然而,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也许当你走进医药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药品仍旧一片迷茫。

李女士想给老家的父母购买几盒六味地黄丸,细心的她来到药店竟然发现,还有很多药品也叫地黄丸,而且价格不等,一时间无所适从,不知该买哪种好。其实,这些药品都与六味地黄丸有着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医家习惯上把它们称为地黄丸系列。这一系列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还有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地黄丸家族话家谱

六味地黄丸是临床常用的名方,原名地黄丸,最早载于《小儿药证直诀》,用来治疗小儿肾虚诸证。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物依据一定的比例组成,可以滋阴补肾。历经沿革,医生常在其基础上加减药物,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凡是出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或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等肾阴亏虚症状的,都可以选用。另外,六味地黄丸治疗牙齿松动、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也有良好的效果。

知柏地黄丸 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两味药而成,故而又名知柏八味丸。加入的知母能够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所以此方不仅能够滋补肾阴,而且又具备了降火的功能。临床广泛用来治疗阴虚火旺之证,譬如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

杞菊地黄丸 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枸杞、两味药物而成。增添的枸杞有补肝肾明目功效,善于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从而在滋肾养阴的同时,更可以提高视力,明亮眼睛。如果患有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肝肾阴虚证,不失为自我调理的首选之品。

麦味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补入了麦冬、五味子两味药。因为麦冬可以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长于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全方既能滋补肾阴,又能滋补肺阴,上下同治,金水共调,所以又名八仙长寿丸。它主要用来治疗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可见,六味地黄丸是平补之品,知柏地黄丸偏于降火,杞菊地黄丸偏于养肝明目,麦味地黄丸偏于敛肺。

为了便于记忆,古人将其编成一首歌谣: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萸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枸杞,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还有一些名字中不带地黄丸的,其实也与六味地黄丸一脉相连,同根同祖。例如左归丸、右归丸、都气丸、金匮肾气丸等。

根据药物功效,人们习惯上将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三味药,合称“三补”;泽泻、牡丹皮、茯苓三味药合称“三泻”,所以六味地黄丸是以补为主,补中有泻之品。左归丸、右归丸的治疗针对性相对来说更强。

左归丸去掉了三泻,加入了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能够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纯补无泻,治疗真阴不足之证,譬如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等。有“壮水之主方第一”的美誉。

右归丸也去掉了三泻,加入了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可以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纯补无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小便自遗,专于温补。医家有语:“益火之源此方魁。”

都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功效滋肾纳气,用来治疗肾虚气喘或呃逆之证。

金匮肾气丸则是六味地黄丸加入桂枝、附子两味药构成。其实,金匮肾气丸还是六味地黄丸的祖宗,它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去掉桂枝、附子,取名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的一系列症状。譬如腰痛脚软,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阳痿,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此方阴中求阳,阴阳并补。现代用来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

总的来说,六味地黄丸源于阴阳并补的金匮肾气丸。经过宋代钱乙之手调制,是千年不衰的名方。又经后代医家的加加减减,衍生出了地黄丸系列即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都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中成药。它们都在补肾上着眼,又通过药物增减及药量增减而各有偏重,有的偏于补肾阴,有的偏于补肾阳,有的阴阳并补,有的只补肾阳,有的只补肾阴,有的兼有降火、明目、纳气平喘的作用,为有关慢性肾病的治疗及延缓衰老提供了保障。大家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用。

补血补肾话地黄

了解地黄丸家族后,大家也许会对地黄产生兴趣。地黄盛产于河南省古怀庆府地区(今温县、武陟、博爱、孟州、沁阳一带)者,以块大、油性足、质量佳而享誉国内外,称“怀地黄”。

地黄药用其根,因品种和炮制方法不同而叫法多多。新采挖的鲜品捣汁用叫鲜地黄,焙干切片叫干地黄或生地黄,生地黄加黄酒拌或直接蒸至内外色黑油润(传统法要九蒸九晒)叫熟地黄,若加酒、砂仁等炒制或炒焦、炒炭则又有酒生地、砂生地、焦生地等名。叫法不同,其药性也各异,现多用生地和熟地两种。

生地黄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主要治疗热性传染病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各种发热和热病后期出现虚热不退、便秘,因血热而引起的吐血、鼻和皮肤出血、便血、妇女崩漏等出血证以及糖尿病、口渴等。而鲜地黄更偏于清热泻火养津液,生地黄则更偏于止血。

熟地黄有补血补阴、补精补肝肾的功效,主要治疗虚、血虚和肝肾虚所引起的眩晕、心悸、失眠、潮热盗汗、遗精、须发早白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怀地黄含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微量元素硒、生物碱、脂肪酸、维生素A等多种成分,因而有扩张血管、强心利尿、降糖、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对早搏、久泻有神奇疗效。当今人们因生活节奏快、生活规律差而容易生火生热生毒,酌服地黄有利于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地黄可药可食,多配方入汤药、丸药用,也可泡水代茶饮和制作药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