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人为先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人为先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祖先创造的“人”字,共有两笔,一撇一捺。这两笔虽然简单,但却有着丰富内涵。

“人”字的一撇是起笔,代表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善良本性或者叫良知。《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字的这一撇就如同“人之初,性本善”。“性”是人的本性,是人的良知,这个良知,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如同我们生来就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即便不读书不识字的人,他们的良知与品格也不一定就低。“人”字的一捺是落笔,代表着“习相远”。“习”是习性之意,由于人们习性的不同,从而产生了种种差别,也就有了智愚贤不肖之分。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既具有高洁的品格与德识,又具有良好的习性与能力。“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着,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帮助了他人就是帮助了自己。

一个人,在他最初的学习中,应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就是“先做人,后做事”。一个人最初要学的,就是如何做人。对于如何做人,我们的祖先有着完整的理论与方法。虽然说起来比较难懂,但是,还是要把最基本的几点简单讲一下。

做人的第一步:格物致知。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格物,就是摒除一切不良欲望,摒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致知就是把自己的良知扩加到天下所有人的身上,对待所有的人就像是对待自己一样。今天说的“博爱”就是来源于“致知”。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最初,吕洞宾是钟离的徒弟,跟着钟离学道已经很多年了。一次,钟离想考验一下吕洞宾是否真正达到了至善的水平,就把炼丹的方法传授给吕洞宾,教他用丹点在铁上,将铁变成黄金。吕洞宾问钟离说:“铁变成黄金后,会不会再变回铁呢?”钟离回答说:“五百年后,仍旧要变回原来的铁。”吕洞宾说:“那样的话,岂不是坑害了五百年后的那个人,这样的点铁成金术我不学。”请同学们深深地体会一下这个小故事,也体会一下什么是格物,什么是致知。

做人的第二步:诚意正心。诚意就是内心真诚的意思。一个人要像真诚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那样真诚对待所有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发出内心的真诚,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因为我们同是父母生养,都是兄弟姐妹,这样想就是正念存心了。

宋朝有个官员叫王韶,曾向皇帝建议开凿熙河,为此杀了许多人,熙河凿成后,王韶因功而升迁做了枢密使。后来,因为战事,又故意杀死了许多已经投降的老少羌族人。等王韶到了晚年的时候,每每回想起自己从前的所作所为,就感到特别后悔,于是就到一个寺庙里询问寺里的和尚,和尚们说,你以王法来杀人,就如同船行走时压死的螺蚌,都是出于无心。可是,有个叫刁景纯的人却说:“就怕他打不过自己的一片心,若是打得过,自然不会来问了。”

“皆当自考”,是古人恪守的非常重要的一条道德原则。善不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要自己问心无愧。

做人的第三步:修身。“身有过恶,治而去之”就是修身。修身有从事上改过、明理来改过、从心上改过三种方法。打个比方说,人的过错如同是一棵毒树,从事上改过的,就像只去采下了毒树的叶子,在一定的情况下,叶子还会长出来,过错还改不彻底。从理上改过的,每当临之以恶事,就反复明理来说服自己,克制住自己不去做,这样的改过,就像砍掉了毒树的枝干;而从心上改过的,就如同拔掉了毒树的根,彻底干净了,这才是修身者最上乘的功夫。

古人的修身都立足于修心,修心,就是每当心中起了一个坏的念头就赶紧打消,使自己的心念时时刻刻处于良善的状态。古人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自己起了恶念,就怕自己还觉察不到这是个恶念,还在继续恣意妄为。所以,通过修心就可以正心,心念端正了,那么我们的言语、行为也就找到了出发点。

宋朝的赵康靖先生,曾经用瓶子和黑豆白豆来修身。若是起了一个善的念头,他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子里面;若是起了一个恶的念头,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子里面。开始的时候,投入瓶子的黑豆很多,后来就渐渐减少了。

古人特别看重德。“德”这个字,左边是个双人旁,右边是个“直”加“心”,它的意思是人人都以直心相待,以直心而行就叫德。倘若“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就是背理而行了。“德”可以很大很长久,大到可以与天地等齐,与日月同辉;德也可以很小很短暂,可以小到只是心中的一个善念,嘴上的一句热心话语。

古人说:“取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成亿。”所以,做善事,贵在日积月累的储积。知道是善事,就马上去做,而且还要很认真努力地去做。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的楼台,也是一筐一筐渐渐垒高的;千里之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宋朝的时候,镇江有位太守名叫葛繁,每天都做几件善事,四十年都不曾间断过。有人向他请教,葛繁就说:“我并没有什么奇妙的方法,只是每天做一两件有利于别人的事情而已。”他用手指着座椅间的踏板说道:“如果这个踏板放的不正,就会碰伤人的脚,我就将它摆正;别人口渴了,我就请他喝杯水,这些都是利于人的事啊!从宰相到乞丐,谁都能够做到,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恒,行之长久,才会得到真实的利益。”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说,人读书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在做人做事上,时时处处体现出自己的良知来,无论做人还是处事,都不可违背我们的良心。今天,我们学习的目的也应如此。学习就是要明理,这个“理”包括:明白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事的道理,明白科学技术的原理等等。我们应该越学习,越能“知书达礼”,而不是越学习越倒退、越堕落,甚至连小时候的一些优良品德都丢失了,那样的读书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做人的道理后,我们还要做到“知行合一”,还要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实践它。这是关于如何做人的最重要的一课。

【作者单位:淄博鼎金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