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立法加强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并采用先进质量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我国也于2002年开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研究,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各地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标准、系统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取得重要进展。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03302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发展和现状
1.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相关法律法规发展和现状
2002年农业部令第13号《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对猪、牛、羊必须佩带免疫耳标,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国家质检总局2003年启动的“中国条码推进工程”,部分蔬菜、牛肉产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2004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依据此系列标准加强原料提供管理,一旦出现问题有助于有效地追溯,采取应急预案,降低危害。农业部启动“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试点工作”,重点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2009年6月1日新的《食品安全法》已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条例规定:生产企业应如实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记录的保持期限不得少于两年;食品批发企业应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条例的实施为我国开展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发展和现状
自2004年起,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示范工作:山东省建立了“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安徽省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追溯系统。此外,比较成功的案例还有:为迎接并成功举办奥运,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编码规则,启用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超市设立终端查询系统,对食品进行全程追溯。南京建成全市饲料生产企业地理信息系统、农资连锁经营店监管地理信息系统和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管地理信息系统;上海市开发“上海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码查询系统”,利用ERP软件、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等先进工具,对农产品的种源情况、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栽种养殖过程、用料用药情况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山东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采用条码技术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济南推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登记台账》,详细载明了食品名称、进货数量、生产同期、保质期,以及供货商的详细资料等。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首次搭建了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该平台是针对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基于商品条码的追溯码查询、追溯信息监管、追溯系统构建的网络平台,面向公众、企业和政府开放。平台立足于公众监督,协助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辅助管理,帮助消费者看到透明的生产制造过程,规范企业现有追溯系统并引导新追溯系统的建立。
2 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食品企业对建立可追溯系统的需求和意识不足
我国的食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低,仅以安徽省为例当前QS注册食品企业就达到8000多家。这些企业生产水平不高,不少企业仅仅是满足生产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往往很低,这些企业对建立追溯系统没有很高的积极性。
2.2 追溯分头管理,缺少统一强制要求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国外不同,实行分段管理,因此对于食品安全追溯这样需要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衔接管理的系统的建设就必然存在诸如重复建设、信息不互连、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另外正是这种监管体制,使得法律法规对相关的要求无法明确到位,也使得管理复杂化。
2.3 技术标准少,体系不完善
由于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是近十年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是建立在质量管理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尽管我国对质量安全非常重视,对追溯也做了积极的跟踪、学习和实施,但是相对于关系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其标准少,指南少,体系不完善,政府和企业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缺少必要的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4 缺少有效的认证体系,追溯效果不明显
相对其他信息系统而言,建立在企业内部追溯基础上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诚信问题,这种情况在当前中国社会显得尤其突出。没有有效的第三方认证体系,食品安全追溯的信用大打折扣,因而导致追溯效果不明显,消费者和企业对追溯系统缺乏认同,往往示范多,应用少,政府投入多,企业自愿少,食品安全追溯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3 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的建议
3.1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相关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首先是从立法开始引导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虽然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如《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要求猪、牛、羊必须佩带免疫耳标,建立信息档案制度,但是法律上并没有对此具体的规定,这些条例行政效率强,但不具有长效的治理机制。目前我国亟需参考发达国家的相关法规,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可追溯法律制度,尽量与国际接轨。
3.2 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构建除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外,还要解决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可追溯技术问题。如建立和完善关于食品安全的编码、信息技术、物流技术标准;完善食品包装和标签制度等。通过支持供应链相关企业利用现代科技,实施标准化生产,鼓励开发用于记录和报告数据的技术和工具保证产品质量,为实施可追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3.3 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食品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分布的范围广,如果强制实施这些可追溯制度将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而,鼓励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发挥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相关的信息系统,为国内企业逐步推进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进程提供经验。
3.4 发挥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支持和引导
由于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原先基层的设施薄弱,加上我国的食品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在农村农产品的生产呈现分散型态,因此需要政府对基层的资金、设施设备给予投入,配备与信息库相适应的现代化工具和熟悉操作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可追溯系统的最底端有完整、准确、详细的资料投入。同时,政府和企业之间通过加强合作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3.5 加强可追溯相关知识的宣传,建立实施的社会基础
充分利用当前全社会重点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契机,加强对食品安全可追溯有关知识的宣传,让民众认识到可追溯系统能够帮助提供安全、放心、有保障的食品,能够跟踪和监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激发消费者对可追溯产品的消费需求,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的社会基础。同时,通过宣传,让食品生产企业认识到使用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可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有效的监控,降低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经营范围,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文向阳.食品安全追溯应用现状与发展[J].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2006,(4):1013.
[2]管恩平,张艺兵.部分国家食品可追溯性管理实施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2006,18(5):449452.
[3]杨明,吴晓萍,洪鹏志,解万翠,蒋志红,邓锐,彭银桥.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建立[J].食品与机械,2009,1(18).
[4]汤智超.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6(01).
[5]文向阳.GS1系统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09,6(15).
[6]王风云,赵一民,张晓艳,尚明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J].农业网络信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