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预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预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1]。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长期置管患者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2006年4月~2008年5月我科共应用留置针120例次,年龄37~78岁,平均43.5±4.5岁。疾病基础:长期静脉营养治疗、危重抢救期冠脉造影及支架术前等。静脉留置针在患者血管中留置时间1~2 d 40例,3~5 d 70例,5 d以上10例。穿刺失败8例,套管针阻塞12例,局部组织渗漏肿胀10例,套管针脱落5例,合并静脉炎15例,静脉留置针过程顺利共70例。

2 问题分析及处理对策

2.1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 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技术不熟练,对血管特点不能很好判断,造成穿刺过深或针头斜面没能完全进入血管腔中,使血管破裂或局部渗漏肿胀,疼痛难忍至穿刺失败。处理对策:应在操作前认真选择血管,尤其是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存在时,血管壁变硬、增厚,弹性减退,管腔变窄。同时血管周围结缔组织疏松,血管易弯曲和滑动,选择血管时应避开关节活动处和血管弯曲处,用手指轻按血管以判断皮肤及皮下组织厚度,血管壁弹性及血管滑动度,做到心中有数,将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大有帮助。在穿刺过程中,回血后应减少进针角度,沿血管方向进针2~3 mm,此时一边固定好针柄,一边抽出针芯,防止针芯抽出时将软管一并带出血管。待针芯抽出0.5~1 mm后将软管全部送入,再度检查回血是否通畅,松开止血带,调节滴数后将针芯全部拔除,用专用透明胶布固定。

2.2 套管针阻塞 原因主要是静脉结束后未及时推注肝素稀释抗凝液,或由于带针肢体负重或受压至血液由于压力作用进入套管内,使针腔阻塞。预防及处理:每次输液结束时,取3~4 ml肝素稀释液由肝素帽处缓慢注入,注入1 ml边退边拔出针栓,直至将全部抗凝液注入后拔出针尖。

2.3 套管针脱落及局部渗漏 原因主要是由于穿刺血管弹性不良,穿刺位置选择不当,易受患者活动及被褥牵带影响或固定不牢,患者烦躁意识不清时自行拔出。处理对策:穿刺成功后应待局部干燥后再用专用透明胶布固定,并用大胶布带将套管针尾端向上盘起,固定在不妨碍活动的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应多巡视观察:每次输液前认真观察套管针是否在血管内,防止药物外渗,若局部肿胀明显,应立即拔掉套管针并进行局部硫酸镁热湿敷,以促进局部吸收[1]。

2.4 合并血栓 主要原因是多发生在血流缓慢的静脉窦附近或高凝状态的患者。处理对策:避免在静脉窦附近输液,不要过度活动,以免增加静脉内压力,高凝状态的患者,用甘肝液封管时量要充分,采用正压封管的方法。发生血栓塞时不能用注射期推注,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而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2]。

2.5 静脉炎 主要原因是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使局部炎性反应发生;再就是与血管管径有明显的关系,血管管径越小,其置管反应发生率越高,出现置管反应越早。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则静脉炎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处理对策: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是防止静脉炎发生的首要措施。为避免药物刺激发生静脉炎,静点时可对局部肢体进行按摩、热敷等以促进局部血运,减少局部刺激,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尽量将刺激性大的药物隔开输入。若发现局部血管红肿热痛,应停止并拔除套管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炎性反应局部用5%硫酸镁湿敷,直至炎症消失。

2.6 留置套管针应用注意事项 ①卧位时不要将穿刺肢体压于身下;②立位行走活动时不要用带针肢体负重,以免局部血流压力增加,致使血液进入套管。如有血液进入套管,应立即将带针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用肝素稀释液重新封管。一旦发生套管针阻塞,应拔除更换部位重新穿刺,不可强行挤压套管或加大输液压力,将凝固部分血液回血管内,以防造成栓塞。

3 小结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越来越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它的使用,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并能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并减少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以及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几率,临床效果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宋士霞.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2):15-16.

[2] 邓昌惠,班树萍,李有香.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