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对滞涨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对滞涨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通货膨胀的预期依然居高不下,然而经济增速却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局。滞胀的经济环境也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那么投资者该怎样应对,如何使自己的资产不缩水,更好地实现保值增值,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解读。

通胀压力未解,滞胀的威胁已近。

在经济学中,滞胀又称停滞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停滞、失业与通货膨胀同时高企的经济现象。现代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滞胀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从 1969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 年12 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实际GDP 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其他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仅为2.33%至3.54%。相对于通胀来说,滞胀更难治理。原因就在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够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却会将通胀推至更严重的程度;反之,收缩性货币政策能够降低通胀,却可能导致经济的进一步萧条。因此,货币政策必须与减税、增加公共支出等财政政策共同使用,逐步消除滞胀的现象。

“滞胀”之争

今年以来,一些学者开始提出对滞胀的忧虑。在3月上旬召开的政协会议上,总理也提到了对滞胀的担忧。

事实上,对于是否存在滞胀的风险,国内学者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认为,当前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就是防止通胀转向滞胀。在他看来,如果经济增速降到6%,就会出现“滞”。厉以宁认为,目前的通胀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用工成本的上涨以及不断上涨的地价、房价推升的企业成本是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组成部分,这4个原因同时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因此,当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定要保持适度,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滞胀。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去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确出现了滞胀的风险。”他指出,2010年的CPI数据一季度平均是2.4%,二季度是2.6%,三季度3.4%,四季度达到4.2%,呈现一个逐步上行的态势。然而,去年经济增长却是一季度11.2%,二季度10%左右,三季度9.6%,四季度9.8%,与物价指数相比出现了反向下行的趋势,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指数之间出现了“喇叭口”。延续到2011年,今年1月和2月的CPI数据保持在4.9%的水平,继续向上攀升。考虑到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基数较大,因此滞胀的风险并未消除。

而持反方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仍有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的能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的观点是:只要经济增长能够达到8%的下限,都不算“滞”,而今年达到这一增长率并不困难。连平同时指出,房地产的调控、信贷规模的控制,下半年CPI将出现回落,因此国内经济不大可能出现滞胀。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认为,中国今年出现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可能性较小,同时,人民币加速升值不失为应对输入性通胀的有效手段。

“滞胀”之忧

不过,纵观近10年来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经历2000年至2007年的低通胀高增长期、2007年至2010年的高通胀高增长期后,未来经济很有可能进入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期。尽管与成熟市场相比,目前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经济仍有强劲的发展势头,按照“十二五”规划中未来5年保持7%的经济增长率来看,这一预期目标仍远高于成熟市场,但是与前10年双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未来经济增长将出现明显的下滑。

与此同时,输入性通胀的威胁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尤其是近期国际市场上油价大幅攀升,将全方位推动生产成本的上涨,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指数之间的“喇叭口”将更加显著。“中国式滞胀”与上世纪70年代的通胀泥潭无法同日而语。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态势,也会对我们的个人投资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包括股市、房地产在内的资本市场处处充满蓬勃生机。然而也许在未来的几年中,投资者们会发现以往“闭着眼也能轻松挣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房地产市场是首当其冲。去年以来,在严厉的房产调控政策的打压之下,房地产市场几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这也给一路向上的房产投资敲响了警钟,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将迎来全新的转折点。

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也不能例外。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全球资金从新兴市场股市中流出的迹象日趋明显。尽管新兴市场仍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率显著地高于成熟市场,但是通胀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将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所发生的滞胀来看,股票市场将维持长时间的“牛皮市”,处于箱体震荡之中,在滞胀不消的状况之下,尽管会有一些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如一些滞胀板块可能出现高于平均收益率的投资机会,但整体上说,难以出现大幅度的突破。

“滞胀”之解

国务院总理曾表示,滞胀是最坏的结果。我们一定要努力避免。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可能出现的滞胀风险,同样也需要努力避免,及时对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进行调整。

在我们本期的文章中,也为投资者调整投资策略提供了一些思路。

首先,投资者需要更加注重资产配置中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这一点对于房产投资者最为重要。在单边上涨的房地产市场上,房产投资可谓只赚不赔。然而在未来的几年中,房产价格很有可能出现停滞的局面。如果在资产配置中房产等固定资产的比重过高,难以变现的压力将“困”住房产投资者,从资产调配的角度上来说,也不利于进行投资的转换。

同时,经济增速放缓,泡沫经济开始显出疲态,过剩的流动性效应也很可能难以为继,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比之前较为疲软乏力的股票市场,投资者需要适当降低对高风险、高收益类投资工具(比如股票)的比例,适当增加一些固定收益、准固定收益的投资品种,在经济逐步迈入滞胀状态的过程中,可能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投资策略。

增加资产配置的渠道也是应对滞胀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在投资地域的扩大,海外资产的配置将有效地降低单一市场的系统风险。像目前的环境之下,成熟市场受到的通胀影响要小于新兴市场,投资者可以利用跨地域的配置降低滞胀可能带来的影响。二是增加配置受到滞胀影响较小的投资产品,如黄金、白银等价格由国际市场来决定,作为大宗商品来说也是通胀的受益品种,能够增强资产配置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