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师生共建化学课堂评价标准的行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师生共建化学课堂评价标准的行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6-0012-04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提出

无论是长期存在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还是目前的一些新课程课堂评价标准,对于终日站在讲台前的老师来说都不是很亲切。前者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计划”、“严密”和“程序”,上课是老师对经过深思熟虑的教案剧本的表演,后者强调“生成”、“共建”和“变化”, 上课是师生的交往和对话,探寻知识的旅程就是师生共建美好人生的历程。毫无疑问,两种标准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更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标准对教师来说都是外在的,它的评价主体是单一的,其制定者是课程教学专家和教学管理者,产生的基础是学术权威和制度权威,研制过程是由上而下的、单向的、指令性的,它没有课堂亲身经历者――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它没有实时性,没有适切性,没有针对性。这样的课堂评价标准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很难讲就是最好的。

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生活的经验,对课堂进行经验的和理论的反思,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样态,这是教师任职以后都会经历的事情。对课堂的思考和认识,就是其个人日常教学行动的指南和依据,它包含着教师个人对课堂的理解和追求,它体现着教师一种自觉的职业情怀,也是成熟型教师的一种标志。师生共同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课堂标准,体现教学评价的自主性,体现教与学的共生性,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究行为。

2指导思想

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由于每天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校相关事务,必须要把研究与工作结合起来,研究必须与备课上课、了解学生、批改练习融为一体,才能保证研究的进行,脱离工作搞纯粹的文献研究、资料研究是没有时间保证的,也没有条件。坚持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认识用审视的目光评判教师的课堂行为,向教师建议和反馈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提出建设意见,此时学生是课堂评价的主人。老师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和学生是共同的行动者,是共生共建的研究合作伙伴。

教师从亲历的教学生活中,提炼出原生态的课堂评价标准,结合学生的课堂真实感受和现实需求,整合出一个课堂行动执行文本,(从生活中来)。师生按照此标准规划自己的课堂生活,再通过教师实践反思和学生感受,反馈、磨合、调整、完善直至其成为师生满意的课堂行为准则,期望以此准则作为提高师生课堂生活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行动纲领。

3研究方案

计划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教师将学生的调查意见对照自己的观点整合出课堂教学标准的初稿,按照此标准进行课堂活动,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再修正课堂行为,同时反思自己课堂的得失,提出与学生的商讨意见,师生如此不断地矫正课堂行为,经过二个月约20节课(录音)的研究,最终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程序如下。

4研究行动

教师行动1:梳理出自己头脑中的好课标准。

教师日记1

将自己理想中的好课标准进行梳理写到纸上以后,才惊讶于自己平常上课的粗糙,自己内心的想法、经常挂在嘴边的道理为什么进入课堂以后就会抛置脑后?可见,要在每天重复的课堂上去执行别人的思想就更难了。“话语易换,实践难行”,说和做之间还有长长的距离。我想这就是很多教学理论进入不了教学的原因。如果我能够坚持做到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好课标准去上每一节课,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学生行动1:

写出自己头脑中想象的好课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来写,也可以对照老师的课堂情况提建议。对参加实验的65名学生的意见进行整理归类,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课堂目标、课堂结构,教师的教学技艺。

教师日记2

学生的好课标准要求比较简单,他(她)们关注于掌握更多的知识,他们需要我精心准备好知识在课堂上高效地输入给他们(重点突出、讲解细致、易懂,生动易记),实验是知识的点缀和附庸(让他们把知识记得牢固些)。他(她)们漠视对科学的情感体悟,漠视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可能不知道有这些?)不知道上课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对话,人们因知识的牵连而发生的心灵的撞击等,他(她)们几乎不需要对情感的体验和科学精神的感悟,已经不自觉地成为吸收知识的动物、盛装知识的容器。

这种课堂的单调、重复、无趣折磨着学生,他(她)们感到难受却无法改变,也许他们从来就没有要改变的想法,他(她)们天生觉得课堂就是这样的,他(她)们根本就不知道还有另外样式课堂的存在,他(她)们觉得学知识就是课堂上天经地义的事儿,他(她)们对课堂给予的折磨已经失去了知觉,他(她)们整日无怨无悔地在课堂上像动物的吸盘一样狠命地吸着知识。

他(她)们只是强烈地要求我尽量能使课堂幽默些、宽松些。

教师行动2:提炼出学生的好课标准主要是“知识掌握为课堂核心,情趣调节为课堂手段”,按照“课堂的一切为了知识,一切为了课堂的知识”原则进行课堂实践,分析自己的课堂实践(录音),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正自己的课堂行为。

学生行动2:给老师的课堂提意见,具体指出每节课的缺点和优点。给出自己的建议。教师行动和学生行动此时同时进行,相互补充,经历约4周时间。

教师日记3

昨天上了一节“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我按照学生的需要,力求课堂有趣,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试着使知识产生一种“召唤”力。并不以“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来板书课题,而以课文中一句原话“古老而具有青春活力的硅元素”作为课题,用三个小标题分述如下。1 古老:“秦砖汉瓦”、“景泰蓝”、“唐三彩”等古代物品都与硅元素有关,想了解吗?说明硅的“古老”。2青春: 建造楼房不能缺少的水泥、玻璃等现代建材与硅元素有什么样的瓜葛,想知道吗?阐述硅元素现在的应用。3 活力:分子筛、光导纤维、“硅谷”等词语熟悉吗?论述硅元素在信息尖端技术应用方面的“活力”。

这节课稍微变化了知识的面目,他们学得有味而轻松。学生在评议中说:“很清晰,印象深刻极了。”“很新颖,总结了零散而重要的知识。”“板书设计很到位,令我难忘,而且课堂气氛也活跃。”“用古老、青春、活力三个词惟妙惟肖地概括了硅元素化合物及其特点,令我耳目一新,记忆犹新。”看了学生的评议,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有点成就感,原来化学课是可以变化的,不一定非要用严肃的理性和机械的刻板来统治课堂,文采和鲜活与科学是可以调和的。

学生对课堂的评议摘录:

生1:老师太过于重视讲解课本知识,未讲例题,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解题)中,不利于充分吸收应用知识。

生2:今天的课老师讲解细致深入,拓展全面,安排得当,便于我们记录,我对这节课很满意。

生3:今天的课比上次的好,今天的课内容讲解很细,易懂。

生4:上新课的时候,回顾以前旧知识,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好,请坚持。

生5:说事――讲课――例题――练习,这样上课方法好,使我们想听会做。

生6:这节课听的很好,记的不牢,学的不透,没底儿。

教师行动3:总结师生共建的好课标准。

5结果和讨论

显然,这个共建结果不能作为中学化学课堂评价的标准,它不符合时代主流,与新课程教学观念背道而驰。它带着乡愿一般的执着,对知识顶礼膜拜,课堂一切的一切都是知识的奴仆,教学富有强烈的功利目的――掌握大量知识,学会解题技术,快速做准试卷。诸如“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等等,这些美好的期待在此课堂标准中已经化为泡影。

此研究存在明显的局限是:实验的取样有限,它仅是一所小县城高一学生眼中的课堂标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研究的方法也很原始、稚拙,实验过程没有得到专家的指引,它是“那”片土地上结出的一味果实,具有狭隘的地域观因而不具有普遍意义。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如今新课改如火如荼的日子里,2006年的年终,有县城中学的老师和学生整天就生活在这样的课堂里!谁能说这只是极少数的个别现象呢?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2]黄小莲. 用可控制的实验理解教育[N]. 中国教育报,200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