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编后记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编后记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是个回忆之年。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开始,各种怀念,风起云涌。围绕“那些年”,有好多东西值得回忆。比如书,比如电影,比如老物件。所以有了这本《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

那些年,我们都有读过的书。在无书可读的年代里,我们曾如饥似渴。如今有书可读,而且书越来越多,我们反倒不怎么读了。正如在禁欲的年代,爱情青涩但美好,到了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却怎么都爱不起来了。于是,不如怀念。就像怀念初恋一样,怀念那些年,我们与一本书的相遇,和相恋。

此生未完成,总有一本书或深或浅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这本书里的作者,他们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最大程度地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在这个不怎么读书的年代,对那些曾经广泛影响了一个时代、承载了读书人青春与梦想的书,进行了一次盛大的回忆。这种记忆里装的不是知识,而是情绪—对于过去、对于读书、对于青春的美好情绪。

在这个书评泛滥的年代,大多数书评,都如叔本华所说,不过是书评作者“与作者和出版者结盟,助其抢夺读者的时间和金钱”。我们找不到“诚实、可靠的,无法被贿赂收买,兼备稀有的知识和更加稀有的判断力”的书评执笔者,但总能找到“诚实、可靠”的阅读记忆。不诚实的书评是欺骗读者,不诚实的记忆,欺骗的是自己。幸运的是,这本书的四十多位作者,都很诚实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这四十多位作者的文章在书中的排序,主要是根据他们“那些年”所读之书成书或初版(中文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因为记忆总要有个逻辑,时间之河缓缓流淌,我们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姑且顺流而下,—尝透。

编者在约稿函中这样说过:我们采用您的文章的前提是,读完您关于一本书的阅读记忆,我们能有所触动,并且假如我们没读过您所提到的那本书,也能够对它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至于有没有触动和冲动,我们绝对不会触动了装没触动,冲动了装没冲动。

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触动了,也冲动了。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一种强烈的情绪所感染:阅读,原来可以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