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兴安岭林下育参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兴安岭林下育参技术及其效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介绍了小兴安岭林下育参技术,包括林地选择与整理、选种催芽、播种、抚育管理等内容,并分析了其效益及前景,以期为小兴安岭林下育参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育参;技术;效益;前景;小兴安岭

中图分类号S567.51;S753.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47-01

人参(Panax gseng)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补气救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忌强光和高温,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0~25 ℃,对土壤要求较严格,宜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强、pH值5.5~6.8的微酸性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伊春林区是人参的原产地之一,在林区开发初期野生人参有较好的蕴藏量,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人们的不断采挖,资源逐渐减少,目前已近濒危,且其价格不断攀升使消费者很难求购。尽管园参栽培技术相当成熟,园栽人参产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中,但因园栽人参易有农药残留、有效成分含量低等缺点,无法与野生人参相比,这就亟需开发替代产品填补市场空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此,笔者从2002年开始进行“林下育参技术”的试验,现已初步总结出林下育参的技术路线和措施。

1林下育参技术

1.1林地选择与整理

林地应选择以阔叶柞、榆、桦为主,针叶以红松、云杉为辅的阔针混交林,林下郁闭度在0.4左右,坡向东南或西南,坡位中下部,坡度15~25°;土壤为渗透性强的暗棕壤或砂壤土,厚度在20 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6%以上,排水良好,pH值在5.5~6.5[1]。将选择好的林地进行区划,并进行清林,割除藤条灌木。林地条件好的可采取横山条播,条间距2 m,条宽0.5 m;条件差的可采取穴播,穴间距1.0 m×0.5 m。

1.2选种催芽

选择抗性强、药用价值高、生长快、参形好、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消费者比较喜爱的人参品种――辽宁石柱长脖芦形人参。为解决种子生理后熟问题,在种植前一年7月末将种子去皮洗净,用50%扑海因800倍液浸种消毒24 h,按1∶3混砂层积,温度控制在20 ℃左右,湿度保持在10%~15%,并经常翻动,80 d左右种子裂口露白,当出芽率达90%左右时,用100 mg/kg赤霉素进行种芽处理,这时种子进入低温贮藏。可放在室外保存,春季天气转暖,拿入地下室或较凉的地方,温度控制在0~5 ℃。

1.3播种

4月15―25日,将催芽后的参籽直播在林下,用种量4 kg/hm2(约8.8万粒/hm2),条播的双行,穴播的每穴4~5粒,种间距10~15 cm,覆土厚度4 cm [2]。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林地条件播种,适宜生长的地块密种,条件差一点的地块稀植,保证纯绿色面积不少于1 300 m2/hm2。

1.4抚育管理

林下育参人工抚育5年以上,自然生长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播种后当年6月中旬开始陆续出苗,这时及时抚育可提高参苗保苗率。前2年主要是培土除草,后3年主要是割除参周围的杂草,连续抚育5年,每年3遍,第1遍抚育时间在6月中旬,第2遍在7月上中旬,第3遍在8月上中旬。林下育参主要是防治鼠害,春秋两季必须进行灭鼠,平时也要经常观察,发现危害及时施放鼠药。人参虽然耐寒,但因初冬特别是早春土壤一冻一化剧烈的温度变化易引起冻害,使参根表皮脱落腐烂,在10月上旬用树叶覆盖种植点进行防寒。翌年4月上中旬撤除防寒物。

2效益及前景分析

2.1经济效益

2002年4月18日播种,播种量4 kg/hm2,当年出苗率67%,密度为5.89万棵/hm2,前5年生长情况见表1。按5年后起参计算,生产成本6.1万元/hm2,可收入22.3万元/hm2,除去生产成本纯利润为16.2万元/hm2。按15年后起参计算,生产成本8.5万元/hm2,可收入60万元/hm2,除去生产成本纯利润为51.5万元/hm2(表2)。

2.2市场前景

人参属于药食兼用品,很多药品和保健品都有其成分,是比较珍贵的资源。现在野生人参极为少见,园参由于易有农药残毒和药用价值较低,消费者在使用时比较谨慎,销售呈下降趋势;林下参在生产上不使用农药,自然生长年限较长,属绿色药材,药用价值远高于园参,具有野生人参品质特征,生产成本低,投放市场后,将会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5]。

3参考文献

[1] 唐桂凤.林下育参技术要点[J].中国林业产业,2004(3):58-59.

[2] 尤伟.大力发展林下育参[J].中国林副特产,1997(2):59-60.

[3] 王贺新,宋相录.我国林下育参研究现状及其复合经营效益[J].辽宁林业科技,2002(6):32-33,40.

[4] 王贺新,范俊岗.我国林下育参研究及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J].林业科技通讯,1994(12):8-10.

[5] 范国儒,田秀珍,庄严.林下育参与其经济效益的分析[J].辽宁林业科技,1995(3):28-3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