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常用药物黄牌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常用药物黄牌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牌,多见于足球等比赛,它通常是裁判对犯规球员的警告和提醒,如果后者不加以重视,再领到一张黄牌,按照规则他们就会被请出球场。对他们而言,比赛就提前结束了。

而不少常用药,尽管疗效不错,价格也便宜,广受追捧。但由于不良反应较大或常被不合理使用等原因,它们也已被药物专家或管理部门亮出“黄牌”。对于正在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来说,或许不需要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但至少在使用时要更加留心,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药物也像双刃剑,准确用药能治病,用药不当也可致病,而不良反应,就是用药过程中始终绕不开的难题。

“黄牌”药物谨慎用

在药物治疗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种药物虽然不良反应较大,但其治疗某种疾病疗效卓著,由于找不到“替身”而不得不用它;也有些药物虽然不良反应并不大,但属于非处方药,人们购买很方便,加上价格低廉,遂频繁使用,常导致超量摄入或出现蓄积中毒;还有的药物具有一定毒性,但多数人并不了解,随意购服而伤身……

下面,我们将选择性介绍一些进入“黄牌”榜且在医院、民间应用较多的药物,以帮助您尽量避开其较大的不良反应,提醒您使用它们时切记谨慎!

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多

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激素类药,药效卓越,应用广泛,堪称药坛“一哥”,它能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还具有抑制免疫、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它能降低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的反应,使机体在不良环境(指内环境)中能够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而顺利度过危险期。

然而,这类具有明显疗效的药物,风险也很突出,长期应用可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股骨头坏死、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其不良反应归纳起来有:造成内分泌改变,如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诱发或加重感染、溃疡;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白内障、青光眼、精神病和癫痫;引起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等。

因此,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精神病、青光眼、水痘者或妊娠早期妇女应慎用。

庆大霉素,伤耳伤肾

庆大霉素对多种细菌感染有效,更因使用前无须做过敏试验,应用非常广泛,但它对听力的损害也是臭名昭著的。由于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稍不注意就可能坏事。目前,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已从2%~3%上升到14.9%,应该重视。

我国现有74万聋哑婴幼儿中,30%~50%是由耳毒性药物引起,其中由庆大霉素引起者超过2/5。由于庆大霉素并不在儿童禁用药之列,医生使用这类抗生素也较多,这就使中毒性耳聋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庆大霉素的耳聋性与年龄、剂量和肾功能关系密切,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耳聋程度也越严重。

庆大霉素不仅损伤听力,还伤肾,是氨基甙类抗生素中肾毒性最大,也是最常出现肾毒性的药物,它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严重时肾功能受损,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以非少尿性急性肾衰多见。

因此,最好少用庆大霉素,即使要用,也应注意下列几点:(1)孕妇和婴幼儿忌用,老年人慎用;(2)避免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3)同一种药物不同厂家或同种药物不同批号,不良反应差异较大,不宜混合使用;(4)不宜与依他尼酸(利尿酸)及呋塞米(速尿)等利尿药合用,以免增加毒性。

耳毒性药物还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阿司米星、利维霉素等。

异烟肼、利福平,肝损害大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抗结核治疗药物中,异烟肼和利福平仍然位居一线,二者联用时,对抗细胞内外结核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但凡事皆有利有弊,二者合用也会明显增加肝毒性:单用利福平时,肝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0%;而与异烟肼合用后则上升为22.6%~35%,患者轻则恶心、厌食,重则出现胆汁郁积、肝脂肪变性,甚至引发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导致死亡。

尽管它们有种种的不足,但目前为止,抗结核还得依赖它们。有鉴于此,治疗时应注意这几点:(1)联用上述两药前应先检测肝功能,肝功能异常者避免使用该方案;(2)采用该方案后定期检查肝功能;(3)控制异烟肼的用量,每日一般不超过0.6克,患者每天的利福平用量不超过10毫克/每千克体重;(4)发现有肝功能损害症状时应立即停药或改用对肝脏毒性较小的链霉素、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同时进行必要的保肝治疗。

头痛粉(阿咖酚散),咖啡因非主凶

头痛粉售价便宜,而且对头痛等多种疼痛有较佳疗效,尽管频频敲响警钟,但在不少地区仍有广泛应用。它由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组成,购服者众,而且使用十分随意,往往因为超量而发生中毒。

不少人反映,吃头痛粉后略有点上瘾,这可能是因为其中存在咖啡因,不过其含量并不大。其实,另一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更加危险,它是最常见的损肝药物。据报道,约25%的暴发性肝衰竭患者和近50%肝功能异常患者与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有关,它还是引起急性肝衰竭的首要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因其可有效缓解疼痛和退热而被医生和患者熟知,是众多感冒药及镇痛药中最常见的成分之一,如应用极广的泰诺、百服宁、必理通、白加黑、散列通等,都以其为主要成分。

超量,是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害的主要原因,而不按药品说明书用药、擅自增加服药次数、重复就医或重复购药等则是超量用药的根源。因此,头痛粉、感冒药这些“家常药物”也不可滥用;而且服这类药物时不能饮酒,因为酒中乙醇进入人体后,可间接使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转向与肝、肾细胞结合,从而造成肝、肾组织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肝坏死。

服用头痛粉及其他感冒、止痛药时,最好仔细看看说明书,这些药物尽管名字不同,但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不要为图“好得快”而盲目叠加用药。

安定未必“安定”

安定又名地西泮,除它之外,“家族”中还有硝基安定、舒乐安定、佳静安定、去甲羟安定等。由于安定类药物具有稳定情绪、减少焦虑、缓解紧张、改善睡眠等作用,所以目前临床主要用来治疗焦虑、烦躁、失眠等症,为各年龄段(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常用药物。

“安定一族”虽然本身不良反应并不大,但它在镇静、催眠的同时会抑制呼吸,使患者呼吸变浅、频率降低,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容易形成依赖,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慢性积蓄中毒。有些人酒后服用此类药,很容易发生意外,它还常被轻生者作为自杀的“工具”。

安定类药虽然看起来并不“安定”,但它们更多情况下是在背黑锅。因为服用安定出现的事故,常常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此类药是处方药,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买到,如果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服用此类药时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尽量单一、短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赖;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肝肾肺功能不全者则不宜使用,酒后更是绝对不要服用此药。

诺氟沙星,“儿童不宜”

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肠道和尿路感染有良好效果,同前面的庆大霉素一样,它价格便宜,服用方便,应用广泛。但是它是一种“儿童不宜”的药物,因为此类药物具有软骨毒性,使骨生成受阻,并使骨骺线提前骨化,而骨骺线正是儿童长高的关键点。一般来说,男孩14之前、女孩12岁以前,其骨骼线细胞十分活跃,他们可以正常长高。若上述年龄段儿童服用诺氟沙星,生长就会受限,就会长不高,带来终生遗憾。除儿童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不要用诺氟沙星。

诺氟沙星和其他药名后2字为沙星的药物一样,属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儿童骨骼发育有影响者不只是诺氟沙星,凡是药名后2字为沙星者,以及萘啶酸、吡哌酸等第一、二代喹诺酮类抗生素,都不宜用于儿童。

今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出警告,要求对沙星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加以重视,目前,沙星类药品严重病例报告数量位列各类抗感染药的第三位,仅次于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占所有抗感染药严重病例报告的14.1%,因此,服用此类药要慎之又慎。

“黄牌”之中有“高危”

除了上述一些需要谨慎使用的“黄牌”药物,还有一些危险度更高的药物需要警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抢救药物、麻醉剂、肌松药、抗凝溶栓药、催眠药、细胞毒性药、胰岛素等,都应当列入高危药物。一旦发生意外,它们常显著而迅速地发挥作用,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尽管所谓“高危”药物在我国并没有公认标准,但美国医疗安全协会曾于2008年确定了一份高危药物目录,此目录虽然未得到权威医学机构的普遍认可,但也有一定参考性。在那份目录中,排在前5位的高危药物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氯化钾、抗凝药以及高浓度氯化钠。

胰岛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它能通过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治疗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胰岛素过量可使患者血糖过低,出现饥饿感、不安、瞳孔散大、焦虑、头晕、震颤、昏迷,还可能有胰岛素抗药性、过敏、水肿等不良反应,用量偏大则可能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还会引起腹部肥胖,体重增加。建议每次注射部位都应适当改变,避免因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而造成血糖波动,同时每天自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

阿片类

阿片类药物主要包括吗啡、可待因、复方樟脑酊和罂粟碱等,以吗啡为代表。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为先兴奋,后抑制,以抑制为主,有强大镇痛作用,同时也有明显镇静作用,并能镇咳,也用作麻醉和手术前给药,加强的效力。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欣快症和成瘾性,使用过量阿片类药物,会出现药物中毒,轻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昏迷、呼吸抑制、惊厥。慢性中毒则会出现食欲不振、便秘、消瘦、衰老和减退等。因此,支气管哮喘、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肝功能不全等患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成熟新生儿禁用,婴幼儿慎用。

氯化钾

这是医生常用的电解质平衡调节药,用于治疗和预防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等引起的低钾血症,亦可用于心、肾性水肿以及洋地黄等强心甙中毒引起的某些早搏或心律失常。使用不当时,可出现疲乏、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等不良反应。口服时,一定要严格按医生的嘱咐用药,切不可随意加量;注射时速度宜慢,浓度亦不可太高。高钾血症患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抗凝药

包括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咯雷、利伐沙班等,能够阻止血液在血管里“堵车”,维持血液正常流动,发挥抗凝、调节血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适用于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60岁以上患者等。抗凝药服用量不足,起不到抗凝作用,导致脑中风和心肌梗死风险增大;服用过量,又会出现出血、胃溃疡、黑便等不良反应。因此,抗凝治疗更多应强调治疗个体化,定期去医院检测凝血时间,以便及时调整用量。

编者注:关于几大抗凝药的介绍,参见本刊2011年3月上旬刊20页《疏通血管,看它们的》一文。

高浓度氯化钠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如输注过多、过快,可致体内水钠过多,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发急性左心衰竭。高浓度使用时,还可致高钠血症、静脉炎、局部肿痛等,长期单纯补给葡萄糖时易出现低钾、低钠及低磷血症。因此,使用时要同时考虑葡萄糖和氯化钠的用法用量,葡萄糖用量根据所需热能计算,注意检查患者血清钠、钾、氯浓度以及肾功能等。老年人、婴幼儿生理功能低下,补液量和速度均应严格控制。

编后:尽管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应该保持足够重视,但不良反应大不大,不该是衡量药效的指标。因为,影响上述用药安全的其他因素,还包括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个体差异、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等,它们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少列入榜单的危险药物,也暂时没有合格的替身,但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多数所谓危险的药物也会变得相对安全。

规避药害3招

1.掌握药理作用。严格选择适应证,注意患者既往病史、用药史,对症下药。诊断不明时,尽量不用或少用,选择疗效等同、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

2.掌握剂量、剂型。不能随便加减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在体内浓度愈高,作用也愈强。注意不同年龄,区别用药。

3.掌握给药方法。给药途径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分布情况也不同。能口服给药就不采用注射方式,能外用给药就不用口服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