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藏彝走廊:远山的神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藏彝走廊:远山的神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那雄阔的走廊独一无二

对于寻梦者,它是久远的梦境

对于远去者,它是终极的追忆

对于行走者,它是一个温暖而幸福的手势

当你面带微笑与惊叹行走其间,你和它就

有了不见不散的约定

“我们以康定为中心向北向南大体划出一条走廊。这条走廊正处于藏彝之间,沉淀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贵源地。” 1980年,费孝通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藏彝走廊”的概念。

聆听遥远的历史回声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我国西南部川、滇、藏三省区毗邻处,在长约1200公里,宽约750公里的区域内,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6条大江肩并肩自北向南穿流而过。从行政区划而言,含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凉山等3州和攀枝花市,云南省的迪庆和怒江两州和丽江市,以及自治区的昌都地区一带。这就是“藏彝走廊”。

从远古以至秦汉时期,藏彝走廊主要为藏缅语族的先民自北向南迁徙的通道,他们在迁徙途中一部分停留下来,经过历史上的分化与融合,逐渐形成一些古代的民族,这些民族在汉文史籍中往往以“氐羌”作为概称,同时又以“某氐、某羌”等作为具体的它称。秦汉以后,中央王朝着手经营藏彝走廊,在这一区域东部及南部设置郡县,并有一批中原人进入,从而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动,并推进了该区东部及南部边缘的社会进程。

隋唐之际,在汉文典籍中称作“发羌”的吐蕃政权兴起于雅隆河谷,其势力逐渐壮大,统一了高原的苏毗、单同诸部,而东向发展,其力量逐步达到藏彝走廊的东缘,臣服了藏彝走廊西部、中部及东北部的“诸羌”部落,以其拥有藏传佛教的文化优势,而逐渐使其“藏化”。约在此稍后,以彝族先民为首的部落在藏彝走廊的南缘扩散,建立了南诏政权。吐蕃初联南诏以攻唐,其后唐联合南诏以攻吐蕃,形成藏彝走廊中汉、藏、彝及其所统率诸部在唐代大的互动,最终奠定了他们今天的分布格局。

元明时期,蒙古族两度南下进入藏彝走廊。一次为忽必烈南征建立了元代对这一区域的统治;另一次是明末清初,和硕特部蒙古首领固始汉率蒙军从青海进入藏彝走廊的康巴北部,在击败当地白利土司后,派兵驻守并分封数子于康北,形成这一地区的霍尔土司世系。元代在今凉山州一带置罗罗宣慰司,派蒙古军驻守。元末明初元云南平章月鲁铁木儿在此降明后复叛,所率蒙兵被明军击散于盐源一带,这便是今天川西南地区蒙古族的来源之一。

明清时期,傣族、壮族、布依族、苗族与回族,分别进入藏彝走廊的南部。由于当时中央王朝改土归流,清末还在该走廊设立了川滇边务大臣,这一时期也使大量汉族进入藏彝走廊。

穿越原生态民族文化走廊

对于从事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学者来说,这个地方是令人神往的思想源地。自古以来,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里世代繁衍、交往、迁徙,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古老文化的信息,日积月累,形成了一条特殊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其中很大一部分至今仍然以原生形态生活着在泸沽湖的摩梭人和鲜水河流域的藏族族群扎巴人中,迄今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在北端的高原,不仅保留着藏传佛教现存的所有教派,而且还存在着地区已完全消失的觉囊派,甚至藏传佛教传入以前最古老的苯教也在这里较好地保存着;在南端纳西族中,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

以物质文化论,为适应自然环境而有多种生计。比如纯农区的农业、纯牧区的牧业、半农半牧区的农牧兼营,以及渔猎与采集的遗存。而传统手工艺乃至商贸交换的形式亦各具特色。又如各民族的衣食住行,均丰富多彩。彝、苗等族的衣饰最为复杂,工艺水平极高。藏族的居住与建筑文化自成体系,形式众多,堂皇壮观。

以原始宗教论,藏族的苯教、彝族的毕摩信仰、羌族的释比信仰、白族的本主信仰、纳西族的东巴教等等,既有原始宗教的共性,又有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殊性。因此各种宗教文化共存是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的显著特点。

藏彝走廊中,各个民族文化既有自己丰富的色彩,也有大量的相互影响。这里,既有各民族具有鲜明特色的主流文化,也有横跨整个藏彝走廊的诸如碉楼、苯教等文化现象;既有母系制文化的孤岛,还有大片存在母系制遗存的区域。这种与藏彝走廊人群沿大江大河移动相吻合的文化带现象,正是在千百年来的你来我往中成就的文化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