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高层建筑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高层建筑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转换层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且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本文详细探讨、分析了高层建筑大梁转换施工技术,旨在保证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施工方案的比较选择

1.1转换梁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对比

转换梁混凝土浇筑有二种方案可供选择,分别是:一、常规浇筑法,即转换梁混凝土一次浇筑;二、转换梁混凝土二次浇筑。二者施工工艺中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施工工艺比较及效果分析

工程不同,施工方案的选择也会有所区别,应视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工程工期较为紧迫或者要求较为严格,常规浇筑法是比较合适的,该方案的关键在于做好支撑系统的设计以及安装;绝大部分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因而常常选用二次浇筑的方案,该方案的关键在于确保转换层的整体性。[1]

1.2叠合浇筑技术

当前工程施工中,二次浇筑施工工艺应用较多,如此叠合梁便会因为混凝土的二次浇筑而形成。利用叠合梁的形成原理完成转换梁的叠合成型,该叠合过程要分两次或三次完成。此方案中,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载荷将由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所形成的梁来支承,第三次浇筑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载荷由第一、二次浇筑的混凝土所形成叠合梁来支承,由此可见,位于转换梁下方的钢管支撑系统能够很好地完成第一次浇筑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载荷的支撑即可,因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钢管支撑系统所承担负荷量,不仅大大减少了模板的用量,而且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过高的问题也因为混凝土的分层浇筑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有效避免了因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施工时要做好叠合面的相关处理,如果有需要可于合面处运用特殊的构造进行处理。[2]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工程中若用到了叠合梁浇筑技术,支撑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将不再是重点,支撑系统只要能够满足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载荷即可。应将叠合面选择在受压区,楼板下方约300mm处较为合适。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对叠合面进行有效的约束:一、结合钢筋的配制;二、叠合面的凹痕粗糙处理。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以及配制

2.1原材料的选择

大梁框支柱节点处的钢筋数量较多,要保证这些部位混凝土的均匀性。一般位置的粗骨料选用粒径5—30mm的碎石即可,大梁柱节点处的粗骨料则选用粒径5—20mm的碎石。中粗砂可用作细骨料。另外,粗骨料、细骨料的相关指标(如泥、针片状崩料的含量)要在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

2.2混凝土的配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预先确定。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一、为了减少混凝土水化热应在合理的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二、为了满足初凝时间6—8小时的要求,需要掺加FDN(缓凝高效减水剂);三、为了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可采用推迟和降低水化热峰值的方法;四、混凝土塌落度要符合标准,即控制在150—180mm这个范围之内。[3]

施工组织设计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是相当复杂的,这是各个分项工程彼此之间的复杂关系导致的。所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顺序的安排,否则将导致窝工、返工、工期延误、工程事故等问题的发生。转换层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在于施工顺序的安排以及施工缝的留设处理。

3.1施工顺序的安排

绑扎柱钢筋——安装柱模——转换梁底模、安装板模、浇筑混凝土于大梁底、绑扎转换梁钢筋——安装转换梁侧模、浇筑转换梁底部混凝土到预先设定好的位置、绑扎板钢筋——浇筑转换梁上部以及转换层楼板混凝土。

3.2施工缝的留设处理

转换层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先后共有三次混凝土浇筑:一、柱;二、转换梁预定标高处;三、转换梁还有转换层楼板。所以,存在两道甚至更多的施工缝,第一道位于转换梁底大约50mm处,第二道位于转换梁距转换层楼板大约300mm处。

转换层钢筋的连接

4.1钢筋的翻样和下料

转换大梁的主筋不仅长而且布置密集,尤其是两梁交汇的柱节点区更是主筋“云集”,除了主筋之外,还有柱筋、腰筋等等。任意一根主筋位置不当都可能导致返工。所以,要做好钢筋的翻样与下料。注意点如下:一、明确设计意图,熟悉相关设计文件、规范,翻样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二、做好每根钢筋的接头处理;三、为了便于钢筋的安装,可将全部的梁主筋编号,编号以就位顺序为依据;四、下料时,尽量不要在梁箍筋的弯折处出现对焊接头。[4]

4.2各部位钢筋的连接方式

转换层各部位钢筋的连接方式:一、大梁主筋一般采用冷挤压连接法;二、柱钢筋以及剪力墙的竖向分布筋通常采用电渣压力焊;三、主梁腰筋和箍筋、板钢筋、联系梁的主筋适宜采用闪光焊接;四、其他不是主要受力的部位,绑扎连接即可。

4.3钢筋支撑架的搭设

钢筋长度较大,再加上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所以钢筋支架的搭设便成了钢筋捆扎的一种必要手段。

下部钢筋支撑架的搭设方法:于梁底标高垂直方向上方1000mm的位置,沿横向每隔3000mm便用钢管支撑于排架上,便可为下第一排钢筋提供了支撑架,接着按设计顺序将下第一排钢筋放于支撑架上。按照这种方法,完成下二、下三等所有下部钢筋的搭设。

上部钢筋支撑架的搭设方法:先完成最下一排支撑架的搭设,且依据设计要求完成该排钢筋的放置,按照这个方法,逐步完成所有的上部钢筋支撑架。值得注意的是,最顶端的那排钢筋支架开始搭设时,由于上一排钢筋留下了几米长的弯钩,需要用电渣压力焊进行相关处理,所以不可将上一排钢筋直接置于钢筋架上,应该在上一排钢筋支撑架上方约2000mm的位置,另外搭设钢筋焊接用的支撑架,接着按设计顺序把上一排钢筋悬吊其上,再使用电渣压力焊完成弯钩的焊接。[5]

5.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浇筑量较大,浇筑速度较快,整体的浇筑时间较长,且要注意温度应力带来的不利因素是转换梁混凝土浇筑的几个明显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混凝土浇筑施工最好于白天进行,且要保证混凝土输送的连续性。分层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各层高度要在300—500mm范围之内,另外,各层在浇筑的过程中应留有1.5—2h的间隔时间;二、机械振捣是混凝土振捣的主要方式,并辅以人工扦插。振动器的使用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在振捣时间上应以是否泛浆为依据。梁柱等节点位置钢筋太密集而无法插入振动棒时,可采用人工振捣的方式进行弥补,如钢扦插或者用橡皮锤敲打梁柱的侧模;三、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除了在梁位置需要用到插入式振动器之外,其他部位的振捣均使用平板振动器且沿着垂直浇筑方向进行。平板振动器要成排操作,并保证彼此间搭接良好,以防混凝土出现漏振。楼板的混凝土厚度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可采用柱墙筋外设置标高标志的方法或者加设移动式高度控制件(制作材料为钢筋)的方法进行控制,使楼板厚度符合设计标准。[6]

6.结语

大梁式转换层一般具有自重大、混凝土水化热大、钢筋用量大等问题,叠合式施工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转换层施工人员应该重视该技术的运用,并予以不断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夏中表,金时州. 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J]. 科技资讯, 2011,(06) .

[2] 汪绍洪. 高层建筑工程中大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J]. 中华建设, 2011,(06) .

[3] 梁敏波. 某商住楼梁式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J]. 今日科苑, 2010,(08) .

[4] 王锦洪.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 广东科技, 2010,(02) .

[5] 杨大钦. 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优化探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7) .

[6] 周青松.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 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