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潮州“礼佛度灵”习俗的文化功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潮州“礼佛度灵”习俗的文化功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丧葬习俗是以丧葬为基础,在民间长期相沿、积淀而成的丧葬风尚和习俗。也就是说,没有丧葬制度,也就不可能产生丧葬习俗。潮州偏嵎一方,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潮州丧葬习俗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与进步,国家殡葬制度的改革,长期形成的丧葬习俗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丧葬;礼佛;度灵;功能

儒、释、道三教随着二千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传承和发展。随着中国各个时期统治者的需要和社会条件的许可,以及民间的选择而此消彼长。如西汉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南北朝的释教兴起,盛唐的道教流行。三教有时互相制约,有时互相配合,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潮州是偏偶一方的优秀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丧葬礼俗。潮州丧事礼俗的操办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中国传统的丧俗

对于人的生命走到最尽头之后的丧事,三教都对其产生浣的影响。除天灾人祸,人们无能力操办而草草从事外,正常日子人们都会在三教不同的影响下,庄严、郑重地举办丧事,以寄缺乏经验对逝者的哀思。其中儒家提倡“礼”、“孝”、“慎终追远”。。。。。。道家的灵魂学说和尊重当时的行政区域管理,阴阳一体户籍、关牒。。。。。。释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和接引、超度等等。

据史料所载:汉武帝请僧人作超度忏法,为其妻,后也为前线战死将士、臣民作《慈悲道场忏法》,称为梁王忏。自此之后,人们效法其做法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神化度灵仪式。到了唐代,道教的兴起,当时连皇家的婚丧大礼或其它带有迷信色彩的诉求多由道士主持,如唐玄宗请临邛道士为他向杨贵妃招魂以期相会等等。

至于千百年来一直被统治者直接利用的儒家,在其提倡的礼和孝两个方面在治丧中更发挥提淋漓尽致:如老皇驾崩则全国举哀、禁止娱乐;大臣父母逝世则要辞官回乡,丁忧三年;平民父母逝世则要举哀、带孝、守孝,甚至要守墓三年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的自由,因此在不妨碍他人生活的前提下,按照旧风俗习惯治丧,还是允许的。至于那些铺张浪费,不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相互作风,甚至地依仗权势、用丧事收敛钱财,肆意挥霍,糟蹋社会资源,造成恶劣影响的,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二、潮州的“礼佛度灵”习俗

潮州文化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潮州偏偶一方,其文化中既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成分,也有当地的新发展,因而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其礼佛度灵的风俗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与其它地方的现行做法有很大的差异。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一)礼过河

因潮州河流纵横,往来必摆渡,故高僧以慈悲之心,撰文为善男信女架设一场“渡礼河功德”以增加功德力。

(二)礼血盆

妇女因十月怀胎,带产污秽水府三官神,血盆坑中受苦,通过佛力加持、礼散、血盆得以超脱往生。从十月怀胎到养子成人,到结婚生儿育女,追思母亲一生功劳,备血盆粿12个、米筛1个、12碗红烟米水、血盆钱一份用小鑫等做礼品。

(三)散花

公用于裙裾齐的女人。需有孝子、孝女,且已婚成人才做。意为散去花心、散支娇气,使之清净身心。以银纸剪成花,放在红花米盘上,念百花名。大孝女手捧花盘行前,散花后每人分一包花米回家。米放米缸,红花放枕头下能得大吉。

(四)沐浴顶礼

灵魂在生有差错之处,经过礼佛、诵经忏悔即可沐浴换穿纸衣服,以便参拜佛祖,顶礼礼拜三宝,才能够到达超生、成道之意。

(五)荐祖

先祖创业艰难,先祖恩德必须缅怀,绍箕裘,父职子承;遵古训,铭刻在胸。供佛、供灵后,要追荐先祖。荐一代、三代、五代都可。已亲属也可寄荐冥衣,使祖宗香火代代相传。

此外,还有“拜七”、“担经”、“转池塔”、过奈何桥、“交库”、“化冥衣箱”、“施食”、“放生”、“大谢”、和“走孝”等环节。因篇幅所限,不一一陈述。

三、“礼佛度灵”习俗的文化功能

(一)感恩教育功能

丧礼作为推进孝道的一个重要环节。“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三年》)上至天子,下至庶民,莫不如此。汉朝宣称“以孝治天下”,皇帝庙号均冠以“孝”字,诸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庶民在先人的牌位或墓碑上亦冠以“某孝子(女)”、:“某孝孙(孙女)”等;官员丧父母,须辞官回家服丧三年,曰“守制”等等。这一切源於儒家理论。

人们通过丧俗活动,寄托哀思。虽是做给活人看,表达对亲人的重视,对于活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生动的感恩教育课。许多参加此礼者都会流出汪汪涙水,对匹练者深怀感恩之情,这不是在做给自己看,而是真情的流露。

(二)心灵净化功能

儒家第一经典《论语》中多处论述了“孝”对於修养人格、治理国家的重要意义,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者,德之本欤”。这一整套思想被历代国家所继承,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功利主义的“孝道资葬文化”。倡导孝道,以孝道敦厚人心,强化代际联系,进而促进社会治理,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丧礼文化的核心。

逝者已矣,留下的是人们对死者的怀念。通过礼佛的一系列活动,让生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真谛。以后自己也这样。参加礼佛活动的人,往往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会产生一种顿悟,真正认识人生的价值,把以往那种世俗的观念丢到九霄云外。

(三)敦睦亲情功能

周代丧礼中的「五服以及居丧时间的长短,也是根据亲疏关系的远近制定的。这一切都是在「明宗法。这样,人们既是在显示(或提醒)他们之间的血缘亲疏关系,同时也是在促进宗族内部的团结(所谓收族)。这一关系模式推及师生、朋友、同僚、上下级等等方面,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社会内容。如孔子死,弟子服丧三年,执父子礼。

使人明白自己所属的亲情与友情关系,以及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潮州丧事的礼佛活动活动基本上是在宗族范围内进行的,丧礼的规定也因人们之间关系的远近而各有不同。以前不管彼此之间的矛盾有多深,只要在这样的场合下,一切都化为云烟,前嫌尽释。相反,如果同家族中有人去世,同家族、姻亲若知道而又不去悼丧,会被认为是极大的无礼,要受到族内的指责,丧家一般会因此与之绝交。

(四)文化传承功能

传承是文化的基本特征。只有通过传承,文化才能不断发展。丧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也必须借助传承才能为后世所掌握。“生享富贵,死极哀荣”,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也是最高的生死追求。丧礼中的等级,政治上的,如什麼地位者死后用什麼称呼,用什麼礼仪,墓制等规定;精神上的,如国家向有优良德行或特殊贡献者赐以諡号,以此表彰死者并激励生者;坟墓埋葬制度上的,如坟高、墓区的大小;再有就是在礼佛活动的内容上,所有这些都体现出这一独特的死亡文化。

“做功德”是一种超渡亡灵,抚生恤死的仪式;而仪式规模之大小,则视丧家支付费用能力而 定。“大功德”两天连霄,从上午八时至深夜;规模较小的为一午连霄,从下午三时至深夜;也有丧家从简,选择做一霄的“佛事”。“做功德”皆用潮语唱诵 佛教经文、配以文武畔(鼓乐队之俗称),吹奏之潮州音乐。实际上这一仪式涵盖了葬俗的多数内容。这些都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而得到传承。

四、对潮州丧俗的思考

潮州葬俗以三教一体为特征,互相渗透,不断折衷、修改来办理丧事。形成了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治丧模式。这种基本内容还是一直保留下来至今。随着时代变化的加速,丧事的办理的变化也会加剧,简朴、庄严将是移风易俗的方向发展。

潮州葬俗经历了二重葬、土葬、火葬的过程。潮州自古以来崇尚薄葬,陪葬品少且价值低,特别是贵重的陪葬品几乎没有发现。就是历史上的潮州乡贤富商的墓葬也不例外。但是近年,随着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出现,厚葬的陋俗有所抬头。经济实力雄厚的人家讲排场,把丧事办得十分隆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给一般的群众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笔者认为必须加大殡葬改革的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殡葬的本质,意识到铺张浪费不是缅怀亲人的最佳途径,做好移风易俗正面引导,大力弘扬文明的殡葬文化,相信文明的殡葬模式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作者单位:潮州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