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人慢性鼻窦炎153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人慢性鼻窦炎153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慢性鼻窦炎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抗生素使用依据。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153例标本进行了普通需氧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总结出各种致病菌的构成比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53例送检的标本分离出致病菌91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溶血葡萄球菌12株,大肠埃希菌9株,共占61.6%之多;药敏试验以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最高,敏感率为87.9%;其次为米诺环素(敏感率83.5%),万古霉素(敏感率82.4%)、阿米卡星(敏感率82.4%)和哌拉西林(敏感率81.3%)。青霉素的敏感性为最低,敏感株数仅为7株,敏感率为7%。结论 引起成人慢性鼻窦炎的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米诺环素、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

【关键词】 成人;鼻窦炎;致病菌;构成比;药敏试验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多为各种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国内关于慢性鼻窦炎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的报导相对其他感染性疾病来说相对较少,为了解本地区慢性鼻窦炎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我们对临床送检的153例标本进行了普通需氧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共153例,其中男98例,女55例;年龄18~82岁,平均37.5岁。病程0.5~7年。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1],且采样前7 d内未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1.2 方法 把临床采自上颌窦的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分离出致病菌后使用微量生化管法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判断标准按2000年CLSI推荐的标准进行判断。培养基和药敏纸片均由北京天坛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

1.3 质量控制 标准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结果

2.1 在153例送检的标本中,89例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为58.2%;其中有2例培养出两种致病菌,为混合感染。89例阳性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91株,具体分布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由于鼻腔鼻窦是人体向外开放的窦腔,正常情况下存在着各种细菌,在适当的条件下,某种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地繁殖而产生炎症反应形成鼻窦炎[2]。由于国内大剂量而又不规则地使用抗生素,虽说对各种感染具有极好的疗效,但也产生致使机体防菌屏障人为破坏而引起各种感染或合并感染的并发症[3]。为了解最新慢性鼻窦炎的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变化,我们对153例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上颌窦分泌物进行了培养药敏试验,并与国内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53例标本有89例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为58.2%;共分离出致病菌91株。在致病菌分布构成中,表皮葡萄球菌19株,占20.9%;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占17.6%;溶血葡萄球菌12株,占13.2%;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分离出9株,占9.9%;与其他地区的报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3~5]。

药敏试验以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最高,敏感株数80株,敏感率为87.9%;其次为米诺环素,敏感株数76株,敏感率为83.5%;敏感率在80%以上的还有万古霉素(82.4%)、阿米卡星(82.4%)和哌拉西林(81.3%)。青霉素的敏感性为最低,敏感株数仅为7株,敏感率为7.%;同时具备较低敏感性的还有四环素,敏感株数为14株,敏感率为15.4%。药敏试验结果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应该各地区生活与用药习惯有关[6,7]。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治疗慢性鼻窦炎,应首先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在获得药敏结果之前或在无条件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情况下,应首选敏感性较高的亚胺培南、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进行治疗;敏感性较低的青霉素和四环素应慎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 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6—7.

[2] 陈旭华,胡二红,尹治军. 慢性鼻窦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1):25—26.

[3] 吴桂珍,侯穗波,单衍梅,等. 慢性单纯性筛窦、上颌窦炎脓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80—181.

[4] 肖立智,郑静,杨蕾,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窦腔的细菌分布及药敏观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5):692—694.

[5] 马云鹏,孟大为,暴继敏,等. 慢性鼻—鼻窦炎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分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20):944—945.

[6] 赵运华,刘学兵,陈磊,等. 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山东医药,2010,50(42):37—38.

[7] 陈艳丽,徐小玲,付竞云,等. 慢性鼻窦炎细菌学研究及药敏试验分析.医学综述,2007,13(21):1621—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