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市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市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借鉴国外经验,实证分析上海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现状和问题,并对上海市养老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意愿 养老对策

一、研究背景介绍

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增至367.3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7%,较上年新增19.57万人,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上海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已从8.1人增加到8.8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如何养老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此,本课题对上海老龄人口养老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年人家庭基本情况、收支状况、居住状况、物质生活状况、精神生活状况、人际关系(主要指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对养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六大方面,共设计具体问题 30 题。调查范围主要包括长宁区,虹口区,松江区。共发放问卷 180 份,收回问卷170份,其中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1.67%。

二、上海市养老现状分析

上海市区的老龄人口从原职业来看,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国家公务员(占 12%);二是企事业单位职员(占 40%);三是个体或私营工商业者(占 36%);四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老人(占 8%);其他( 4%)。

1、老龄人口的收支情况

被调查的老人月可支配收入中2000元以下 的占13%,2000-3000元 的占46%,3000-4000元的达 36% ,而4000元以上为5%。而上海市2012年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为 3349 元。上海市老龄人口的收入水平,大约是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的中上层。在被调查的老人中,月支出在 2 000 元左右的老人最多(2 000 ~3000 元的占 46%),全部老人月平均支出为 2870 元。在月消费支出中,用于饮食和衣着的支出为1280元,用于医疗支出 584元,两项之和占月平均消费支出的 64.95%,平均文化娱乐消费额以及储蓄1006元,占 35.05%。这说明上海市老龄人口消费中除了用于吃穿和治病等基本需求外,还有部分用于娱乐等高等消费。

2、养老经费的主要来源

在被调查的老人中,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于离退休金、子女供给、社会养老保险和政府或原任职单位的补贴补助。从收入来源结构看,上海市养老经费主要靠国家、地方政府、原任职单位和子女供给,其中国家、地方政府和原任职单位负担近半数,子女供给的占三成,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占比还不到两成,说明上海市老龄人口赡养的社会化程度还有待发展。

3、老龄人口的生活状况

被调查老人中,回答“身体很好”和“一般但没有明显疾病”的占 26%,患一般慢性病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白内障,耳聋耳鸣,帕金森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及风湿等的占70%,另外还有3位老人的身体有明显残疾,这类老人生活中需要得到的关照更多。这些数据表明,上海市老龄人口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是部分的老人身体是有小毛病的,是需要定期去医院做检查的。因为他们中大部分的老年人是有医疗保险的,所以他们不必很担心高昂的医药费用。

此外被调查老人中,愿意去养老院居住的老年人的比例明显提升,占到26%。在现代老年人的想法里,去养老院养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前,上海市老年人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感觉是比较满意的,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比较亲密、和谐。这主要表现在老人感觉生活比较幸福(在“是否幸福”的问题中,回答“幸福”的占 54. 8%,回答“一般”的占 40. 8%,两项合计占 94. 6%),能得到子女经常看望(在“回答对自己的看望”问题时,回答“经常”的占 57. 14%,回答“一般”的占 34. 69%,两项合计约占 92%)。说明大部分青年人在“感恩”、“敬老”履行赡养责任方面,能尽到义务,给老年人创造了一个愉快、幸福的生活环境。

三、上海市老龄人口养老问题分析

调查结果反映出上海老年人生活比较幸福,但同时也反映暴露出当前上海市老龄人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很严重。

1、收入差距较大。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上海市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是蛮高的,他们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如爬山,钓鱼 ,唱歌、跳舞,打拳,舞剑,看电视,看报纸,杂志,上网,玩乐器,听收音机等,其中听收音机的比例最大。可是,从我们的调查表中同样也可以看出,月收入不足2000的达到了13%,其中,还有一位年近80的孤寡老人,每月的唯一收入来源就政府补贴的500生活费。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14%)的老年人来自农村,他们现在的生活费用主要靠子女提供或社会最低保障,生活开支捉襟见肘,只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我们不能只看着大众的群体,政府以及社会对于那些生活在平均水平线下的老年人,也应给予切实可行的帮助,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平等。

2、在养老问题方面不够重视。同样是需要照顾的人,可是人们对于小孩的花费支出,时间支出,精力支出就远远大于对老年人的照顾。如“月子会所”随便走在马路上,地铁等候区都有各种月子会所的介绍,随便输入月子会所,就会弹出上千条的相关信息,而且月子会所里的设施,人员培训,都是很优秀的,类似于月子汤,月子饭一应俱全。当然花费也不低,动辄就9999元,还打出了优惠价的字眼。可是人们对于老年人的照顾上又有多少呢?会花费多少在老年人的照料上呢?还有部分老人省吃俭用的来给孙辈们钱花,资助他们上学,照料孙辈们的生活起居。我们这些成年人能拿这些是理所应当么?

3、存在不孝敬老人的现象。调查问卷中在选择“与子女的关系”的四个选项:“很密切”、“比较密切”、“一般”和“疏远”时,16.33% 的选“一般”,4.08% 的选“疏远”;问及子女是否经常看望老人时,选“偶尔”和“很少”的高达 8. 16%。统计结果反映少数子女对父母不孝敬或不够孝敬,他们很少陪伴在父母身边,没有尽到应有的关心、照顾、赡养责任。而且,这种现象已不是“极少数”或“个别”现象,占到了两成.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针对上海市养老问题的建议

1、进一步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老龄人口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当前我国离退休人员基本靠离退休金生活,而目前离退休金标准偏低。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企事业单位转制时期离退休的人员,其收入水平更低。后来虽经多次调整,但仍然处于低收入阶层。所以必须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离退休金标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待遇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彻底清理离退休人员身份、来源、工资关系等,全面核查过去国家各项增资项目的落实情况,对未落实的应按照国家工资政策及时予以落实。二是在上海市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尽可能提高上海市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这样 ,可以使一部分主要靠低保金生活的老龄人口的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三是改革不合理的二元养老政策体制,尽快缩小或解决城镇、农村老龄人口养老收入差别。

2、加强社区居委会在养老工作的中的牵引力。

由《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可知,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性群众自治组织。所以在对于照料老人日常生活,保障特困老人的基本生活,为老人提供多元化服务,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如居委会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和活动的场所,建立社区医院,保证老人基本的健康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年人搞好自己的个人卫生护理以及房间的卫生,给老人送医送药送餐,陪同老人聊天、读报。此外社区居委会应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开辟符合老年人情况的旅游线路,定期组织老人出去旅游。居委会也可以定期组织老年人参加志愿者活动,如2010年的世博会,如在晚高峰到轨道交通做疏导员,促进城市的有效运行,同时也是帮助老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居委会同样也可以参照国外的方式,组织60岁左右的老年人去养老院做义工,等这些老人需要住到养老院的时候,以往的义工小时,可以换来,别人给他的帮助。

3、增加和丰富养老方式的选择

在回答期望的养老生活方式时,选择“与子女孙辈共居生活”的占 60%,选择“居家生活,社区提供必要服务”的占 22%,选择“到社会老年机构(老年公寓、托老所、敬老院等)生活”的占18%。说明上海市社会养老事业发展迅速,在老龄人口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回答“对养老院的看法”的开放型问题时,大部分老人表示可以表示可以接受,还有部分老年人表示,很期待嘉定的一家养老院的开放。我们了解到嘉定这家养老院的特点在于,它的价格适中,一个月两人间的价格是2580元.这个价位是大部分老年人可以接受的。其次这家养老院交通便利,方便子女的探访。再次,因为这是一家连锁养老院,而且这个养老院推出,夏季可以到北方,冬季可以到海南,同家养老院居住的特色服务,很受老年人推崇。所以可以看出,在社会舆论的善意引导以及国家大力宣传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改变,不再是单一的居家养老,人们可以选择的方式多了,不论住在哪里都可以快乐。老人可以按着自己的意愿活出自己的精彩,使自己乐活。故而,我们应加大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在认为老年人就是负担。同时加大对老年市场需求的调研,建立符合老年需求的养老场所,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4、从法制角度加强社会养老,尊老,敬老意识

国家应建立健全养老、尊老、敬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鼓励社会承担养老责任。在瑞典、芬兰等一些北欧福利国家的法律中都有规定,子女对父母精神赡养的具体要求也有明确的规范,比如要保证老人们晚年的幸福。这些要求以量化的方式规定了子女跟父母的居住距离,每年、每月、每周,甚至规定每天应当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和次数,子女与父母谈话的忌语也作了规定,从而最大限度地从立法上保证赡养行为的质量。我国也已将“常回家看看”作为一项法律条款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政策的规定,无非也是希望子女能多点时间回家陪陪父母,与老人聊聊天,让老人在精神上有所寄托。现实中要想真正让老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做子女的从内心中有意愿,愿意为老人付出,哪怕是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关爱老人。即使一句简单的问候,一声轻轻的祝福,也能让老人内心充满阳光。同时也是对用人单位的一种约束,强化用工方为第三方,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的义务,适当给予员工时间,让其可以常回家看看,从而共同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杜家龙,尹作亮.荆门市老龄人口养老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湖北荆门:荆楚理工学院 老龄事业科学学院,2013.

[2]周淑芬 张慧.上海市居家养老现状调查研究,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11

[3]潘黎玟.完善上海为老服务体系研究.上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3.

[4]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