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公路工程项目实施中各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公路工程项目实施中各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国家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增长迅速,本文针对公路工程建设过程的几个阶段,提出了如何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关键词: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untry in a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unds to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especially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is growing rapidly,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everal stages,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how to control the engineering cost.

Key words: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要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就必须对公路建设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投资控制。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建安工程造价。为此,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如何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加强经营管理,实行经济核算,提高投资效益。运用科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面的经济权益而对建安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及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有效控制措施。

1、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1.1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确保资料详实、准确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交通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的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项目设立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周边环境等更多的资料。造价管理人员需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以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性。

1.2 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是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关键

可行性研究是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拟定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要做好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为项目建设的论证提供必要的依据。

1.3投资估算必须是设计的真实反映

在投资估算中,应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合理,这既是编制投资估算工作的关键,也是下阶段重要的依据。

1.4 项目投资决策采用集体决策制度

为避免投资的盲目性,项目投资决策时应采取集体决策制度,组织工程技术、财务等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2.1 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方案的优化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影响到项目在建成交付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积极稳妥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工艺。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项目前期方案优化过程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80%左右。要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前期方案的优化工作上。通过方案优化,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2.2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以控制工程造价

(1)分解投资和工程量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

分解投资和工程量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个专业工程,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通过层层分解,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同时实现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

(2)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是限额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工程各实施阶段,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设备、材料还需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以上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可能要拆除,势必造成重大的变更损失。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3)改革设计费的支付办法,建立优化设计的激励机制

在设计评优中,不能缺少对造价控制的评价。把投资效益作为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既有利于促进设计人员树立经济观念,又有利于激励工程造价人员努力工作,更有利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深入开展。在签订设计合同时应约定激励性的设计费支付方式,如正常情况下按国家现行的规定适当下浮后支付费用,对设计单位通过优化、限额设计而节省的投资,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因设计原因而引起的超额投资,不仅要扣减设计费,还应给予经济惩罚。

3、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要正确处理工程造价、工期和质量的辨证关系,把投入产出观念渗透到施工过程中,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

3.1合理确定人工费

人工费的控制要从用工数量和用工来源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根据预算定额计算出定额工日,并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等方面进行控制;第二,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的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人工费。

3.2加强材料的成本管理

加强材料的成本管理是施工阶段中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占建安工程造价的65%左右,控制工程造价,材料成本尤为重要。材料的成本管理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地管理。主要包括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和材料价格的控制。第一,对大宗材料要采取施工企业内部招标采购: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择优采购,从采购上降低成本,控制材料的涨价风险。第二,严格安排材料计划:根据编制的采购计划和施工企业的资金情况进行采购,周密安排好分阶段的材料计划,合理确定进货的批量和批次,少占流动资金,降低库存成本。第三,切实执行限额领用材料及奖罚制度,提高节约材料的意识。第四,在周转材料及料具的管理上,周转材料重复利用次数越多,投入量就越少,对降低成本起到很大的作用,加强现场材料的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的倒运损耗。

3.3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

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阶段中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课题。工期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的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业主索赔的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的,如停工、窝工、返工等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工期损失成本则会急剧上升。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工期成本中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赶工期进度,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大,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甚至导致项目亏损。

4、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结(决)算的造价控制应注意按合同条款执行,若需要进行合同价款的调整,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和根据。通过竣工结(决)算,可以与施工图预算和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对比,检查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和投资效果是否达到预计的要求。竣工结(决)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闸门,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搜集资料,保存完整。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变化,如地质条件的变化、材料的代换、工程量的增减等,故有关人员应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将设计变更、工程签证、隐蔽工程验收等情况记入台帐,这样能有效防止施工单位采用虚报、多报材料量、工程量、高套定额、重复计量等方式来套取工程款。其次,以图纸为主,审查工程量。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建安工程的造价,所以审查工程量是工程结(决)算的至关重要内容,实际操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所报工程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工程变更所要求的工程量一致,对于超出图纸要求而无签证的工程量不予认可。②审查是否有重复计量的情况,防止施工单位将同一分项工程分别多次混入其他工程进行结(决)算。③审查工程量是否按定额规定的分步分项计算规则进行计算。最后,按定额的规定,审查单价和费用:①审查工程项目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套用定额是否正确,是否将定额中已包含的工作内容另列项、多算等。②明确间接费率的取定,是按项目还是按施工单位的资质所对应的计费基础来计取间接费。

5、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是一个运用科学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投资进行严格的组织和监督的系统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控制目标和手段,应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灵活手段,加强控制,达到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危害之目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