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名人写作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名人写作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蒲松龄的积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fǔ)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了写好《聊斋志异》,蒲松龄专门作了这副自勉的对联。

这本著作中,他笔下的狐精鬼怪的故事并非都是凭空臆(yì)想,而是潜心采访搜集写作资料,不辞劳苦获得的。

在他家门前,有一条通往县城的大道,每天清晨,他就在大路边的树底下铺开一张芦苇席子,席子上摆着茶水和烟草。当有行人路过这里时,他总是以礼相待,请行人歇歇脚,喘喘气。等行人喝了茶,抽了烟,就再请那人讲个故事。即使是“缺胳膊少腿”的半截子故事,蒲松龄也是如获至宝。后来,乡亲们都知道蒲松龄爱听故事,凡是有奇闻异事或新鲜故事,都主动跑来告诉他。他白天收集故事,晚上整理,不分昼夜,潜心写作,终于完成了不朽(xiǔ)的名著。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细水长流的工程,需要耐心,更需要有心。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再注入精辟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和真善美的感情,进行加工创造,这就是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给我们的启示

欧阳修的“三多”“三上”

宋朝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文章被人赞誉为“浩如江河之停蓄”“灿若日月之光辉”“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他的文章,具有一唱三叹的情致。

其实,欧阳修写文章很艰苦。每写一篇文章,他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斟酌(zhēn zhuó)。他对别人说,自己写文章有“三多”“三上”。即看得多,写得多,与人商量得多;三上,则是由于他公事繁忙,文章大都是在床上、马上、厕上构思的。

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要把文章贴在墙壁上,以便随时都能看到,随时可以修改,直到改得满意为止。晚年时,他老伴见他这么辛苦,就劝他说:“你写文章真是太苦太累了,又是涂又是改,没完没了,你又不是学生,难道还怕先生打板子吗?”欧阳修风趣地回答说:“我虽不怕先生责怪,却怕后生讥笑啊!”由此可见他作文的认真态度。

时间是挤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欧阳修的“写作经”,相信自己的文笔一定能精彩无限!

的“游学”

的诗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意蕴(yùn)深远,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这种诗歌特色的形成,与他少年时代的“游学”经历不无关系。

“游学”就是带一把雨伞、一只挎包,包内装些换洗的衣服、笔记本、文房四宝,其余分文不带,路途中靠给人写写字换几个钱为生。“游学”的目的就是进行社会调查,不读死书。他最远的一次“游学”,曾历时一个多月,走了四百五十多公里路,游历了五个县、数十个乡镇,结识了各色人物,记录了大量笔记,使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增长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独学而不致用,则学到的只是一堆毫无生机的死知识。只有像那样,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会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才会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敏锐的洞察力,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活力、有特色。

(选自《科教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