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新课标高中语文写作教材的内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新课标高中语文写作教材的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新课标高中语文写作教材内容

新课标高中语文的写作教材内容先从分类和排列两方面加以解释。写作教材内容的分类是指教材中的各信息是以什么为重点来安排的。从内容上看,写作教材按照文体、篇幅、技巧能力等分成不同的类别。按文体来分,分为实用文与非实用文两类。即除了文学作品外的一切记事性、说明性和论理性的文体。非实用文就是指文学作品,等等。按照篇幅分,有段落写作与文章写作两类。按照知识、技能和技巧分,分为以知识学习传授为主线的和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两大类。

本论文中三种版本语文写作教材具体如下:人教版写作教材的组成部分:第一是“表达交流”专题写作。第二是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它是与“阅读欣赏”合在一起的。第三是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的写作练习。苏教版语文写作教材一共五册,分别以人文的话题为中心,设置了三个专题:“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每一册四个专题,一共二十个专题。粤教版五册必修教科书中的写作教材由单元主题和文体交织构成。读写结合的写作教材每一单元都是由语文综合活动组成,由“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近经济”五个主题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高中三年究竟能够掌握多少写作技巧、能够形成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并不能预知。这不仅是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和学生的能力差,跟写作教材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不能确定写作教材能不能提供培养写作能力的依据。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写作教材的功能

1.传播信息的功能

通过教材文本学到什么。过去传统教学常将教材课本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和对象。学生对教材要完全地记忆和理解。教材最基本的功用就是为教学提供资源。所以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控制着课堂,教师个人很少有创新的知识或是师生互动而来的新知识。即便老师有自己个人的知识见解,也是就教材来理解教材,仅仅传递教材中的知识。教师的个人知识一定是服从于教材内容,而没有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中。这样教学,教师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会在整个课堂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就能在理解和建构教材内容意义的基础上,让师生共同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能力。

2.学习辅导帮助功能

怎么来使用教材。在课文开头列举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通过课文后面的训练题提示学习重点,也应该预设学习过程,思考学习路径。教材的学习指导功能,是指教材教学什么,用什么教学,教材对学习过程有何制约与影响。学习过程正是把学习目标、文章主旨与语言知识等有意义价值的信息与学习活动联系起来的最基本过程。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多是呈现学习对象,缺少处理对象的学习方法引导。语文教材教本到现在学本的转变,使教材不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载体,还应该体现学习过程的进度。但传统的教学只罗列学习目标,缺少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目标写作教材,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只是应试地完成写作。学生关于写作的认知也只是来源于自己已有的积累认知。教师的任务就是检测学生现有的认知理解能力,然后选择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任务并且以合理的方式呈现这个任务,最后学生完成任务而教师从教材中提供所必需的帮助。而新课标下的写作教材就是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状况来设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阶梯,引导他们到达最近发展区。写作教材作为师生教学的共同载体,应该提供教学方面的帮助。因为写作教材的目标和内容都高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要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材目标的预设,就要为他们构建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提供教学写作的指导和帮助。

本文对新课标下新教材的内容、结构做了简单梳理,发现许多方面都是直指语文教学的写作教学和写作训练,还有一些重点落在写作教材的某一个大环节上,如写作训练体系的编排、写作训练的跨文化理论研究等。这些研究都为写作教材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文献。但这些研究关于写作教材是否应该有目标以及目标是什么,是模糊不清的。研究者大多跳过了教材本身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的帮助这个论题,直接进入到教学实践层面探讨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和学者对于写作教材的内容研究,没有能够形成共识。研究者多是就一套教材进行剖析,而把几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的则很少。

然而,现在的情形是,广大教师开发教科书的能力有待提高,而教学每天都在上演。写作教材如果能够在功能上更加丰富具体,对写作教学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目标、结构、内容和功能上研究写作教材,写作教材的目标要明确,教学目的要多样。写作教材的内容考查分类与排列两个方面,写作教材的功能则可以从写作信息、学习指导帮助两个方面加以考察。这种分类没有绝对,只是提供一个视角来研究教科书和更好地使用教科书。

(作者单位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