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型城镇化蓝图如何实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型城镇化蓝图如何实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方政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真不知道该怎么搞城镇化,也不知道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该怎么去做。第二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第三类是有一部分地方政府确实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先行先试,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积累经验。

城镇化热了很久。在政界、学界、民间和媒体上,四面八方的声音甚嚣尘上,众说纷纭。

那么,城镇化到底在“争”什么?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这些问题关系城镇化的蓝图如何实现,本刊围绕这些待解的争议,专访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易鹏。

地方政府的三种态度

《决策》:您认为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该重点研究哪些问题?在城镇化的新形势下,哪些问题是首要的?

易鹏:我个人认为不宜单纯地讲新型城镇化,而要提“新四化”,就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要有这个概念。如果单纯地讲新型城镇化,那是走不远的,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城镇化怎么走?城镇化中农民进入城市,进城要有就业。而土地的城镇化不可持续,全国普遍的空城鬼城就是例证,这些地方的空置率很高。

新型城镇化总的来说,我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二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第三是以提高中国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第四是以制度改革作为保证。只有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城镇化才能实实在在地推进。目前,城市群将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这一点已成共识,同时大家也都认为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的城镇化。

《决策》:在目前经济形势趋紧的背景下,您认为地方政府在推动城镇化上会是什么态度?

易鹏:地方政府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真不知道该怎么搞城镇化,也不知道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该怎么去做。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是“吃饭财政”,但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都是要掏钱的,地方政府没钱搞。第二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城镇化一搞,就大拆大建卖地了,又想搞投资、基础设施,这样既能保证经济增长还有利益关联的收益。第三类是有一部分地方政府确实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先行先试,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积累经验。

《决策》:您有个观点,认为城镇化如果解决不了公平公正问题会导致灾难,为何如此警示?

易鹏:城镇化的核心问题讲大一点就是要解决公平。为什么说城镇化解决不了公平的问题会有很大危险?因为就目前而言,中国社会是二元结构,或者我认为是三元结构,第一个是城市有户籍的市民,第二个是生活在城市但没有户口的流动人口,第三种是农民。三种人的诉求不一样,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也得到了一些福利,打工增加了收入,但这部分人还没有真正全面享受到公共服务,如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各方面的公共服务。户口不重要,重要的是户口后面的公共服务。这样的差别长此以往,社会的贫富差距会拉宽,大家的机会不一样,这就是不公平。短时间的不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升,但是长时期的不公平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钱”从哪里来?

《决策》:“摊大饼”式城市扩张一直遭到反对,您也说用土地财政支撑经济、推动城镇化的模式后患无穷,城镇化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需要成本,既然不能靠卖地支撑城镇化的成本消耗,那么钱从哪里来?

易鹏:城市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那样才可持续。城市的发展要量力而行,现在发展得太快了,快得有点“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蓦然回首已经不是灯火阑珊,而变成全是高楼处。

解决钱的问题,还是要大力发展产业,发展实体经济做支撑,卖地说白了不是实体经济。用卖地来支撑经济发展、用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后患无穷的,土地总会卖完,土地卖完了就不能持续。

因此,城镇化必须要有产业,才能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尤其是发展服务业,其次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以前的工业产能已经过剩了,发展服务业能产生新的增长机会,解决就业。

《决策》:在发展产业之外,还能有哪些办法来构筑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途径?

易鹏:我认为第一是时间,需要时间来积累。现在全国13.5亿人,达到峰值可能15亿人。15亿人要实现全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可能要一代人来实现,西方国家完成城镇化过程用了两三百年。所以不能急,不能一下子就解决。一个农民变成市民,最低的成本也要十万,现在户籍人口只有36%左右,也就是说还有八九亿人没有跟这36%的人口一样同等享有公共服务。如果这八九亿人乘以十万是什么概念?九十万亿。近一百万亿元解决全部的城镇化,如果分成30年、40年或50年来完成,相对成本就降低了。

第二是三方合力。不能完全靠政府掏钱,比如农民工加入养老、医疗等五险一金保障体系,企业、政府和个人各承担一部分,形成分摊机制。

第三是想办法提高国有企业分红或者国有资产分红,比如矿产资源、外汇储备,利用提高分红等各种方式来增加国有资产,使全民所有制真正体现在惠及全民,而不是仅仅惠及国有企业的几十万职工。

我认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急不得也缓不得,快不得也慢不得,要往前做但也别太快,总的来说就是要想各种办法来构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途径。

不能抱有急躁心态

《决策》:过去的造城运动和圈地扩张模式频遭质疑与反对,现在提新型城镇化,地方上的新抓手应该是什么?

易鹏:第一个抓手要抓产业,产城一体化。首要发展服务业,其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个抓手要抓城市集约对低碳的要求。生态环保,集约低碳的发展。怎么推进混合社区的建设,也就是我们现在要推进产城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解决一系列问题。

第三个抓手是要有意识地来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比如医疗学校养老院的投入,通过市场机制的力量,让更多资本愿意进来,如投融资体制改革,让民营资本进入到公共设施里面,另外就是要将更多财力集中用在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而不是都用来修大马路、大办公楼、大广场。

第四个抓手是要大力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新型城镇化之所以说是“新”,就是以前没走过的路,总结以前的经验,以现在的节点去看以前的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自愿原则,不能强迫式进城和进楼。但也考虑到农民由于小农意识的影响,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认识度有限的客观事实,为此需要更多地通过引导方式让这两者有机结合,从而更加和谐地推进城镇化。

未来中国除了现有2.6亿农民工之外,还有3亿左右的农民进城,将是一个5到6亿人口规模的进城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面对此工程,千万不要抱有“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的急躁心态,不要对城镇化率进行硬性考核,不要刻意突出城镇化率的提高,而是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立足于推动人的公平为主要目的的制度改革,立足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立足于城市的合理布局,走一条质量型的城镇化道路。

《决策》:这么多人进城,城市靠什么来吸纳?如何才能承载?

易鹏: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他们都要就业,劳动力跟着产业跑,产业追求经济效益。产业说白了就是钱,大城市的产业肯定更容易赚钱。

同时,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如交通、医疗、文化、教育等。有人担心随着城镇化率越来越高,城市将难以承载。我觉得总体上的空间会越来越好,如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都将提供巨大的产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