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壮族嘹歌中的婚俗与英语民族婚俗文化成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壮族嘹歌中的婚俗与英语民族婚俗文化成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婚俗是文化风俗的一部分,是不同的民族群体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作为两个不同的民族,壮英民族的婚俗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婚姻传统文化、婚神信仰、生态环境与经济状况等方面对壮英婚俗文化的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壮族;英语民族;婚俗文化

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是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两性的结合,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婚俗文化是各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壮英民族的婚俗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壮英婚俗文化的具体表现,探讨形成的原因,使我们对壮英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壮英婚俗文化的具体表现

(一)壮族的婚俗文化

壮族人素来爱唱山歌。据记载,壮族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出现了“歌圩”这一壮族特有的民族风俗。而“歌圩”是壮族人展示个人才能的一个重要场所,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在你问我答中了解对方,披露心声,达到交友、择偶的目的。壮族《嘹歌》所处的年代大约在公元758至1911年间,在此时期,壮族盛行的是自由婚配的择偶方式。壮族人自主择偶后,经过媒人的“问亲”后,如双方家长对孩子满意,则进入订婚环节。订婚当天,男方家庭择黄道吉日,送鸡、鸭、肉、糖、或染成红色的糯米饭等聘礼到女方家。送礼的数量颇为讲究,在此之前,男方要了解清楚女方家族中亲戚的数量,要确保每户亲戚都有礼品,如果礼品少了,有的亲戚没有得到,男方往往被认为是没有诚意或小气,婚事因此而告吹,所以,男方送的礼品宜多不宜少。当天,女方请自家亲戚来共进晚餐,并送给男方自己亲手制作的一套衣服或一双鞋子作为回礼。

壮族人一般选择在秋收过后举行婚礼,此时物资丰富,气候冷暖适合。新娘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就开始“哭嫁”,这也是壮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因古时壮族地区交通不便,来回须翻山越岭,女子出嫁后,回一趟娘家不易,故女子出嫁前,必诉说自己对娘家的不舍,表达对爹娘养育的感激之情。婚礼当天,男方一行人抬着花轿,挑着聘礼来到新娘家里。新娘则在道师、伴娘(由2至10人组成,必须是双数,年纪要与新娘相当或小几岁,而且必须是未婚的)等人的陪同下,身着红衣,坐着花轿,与男方迎亲队伍一起,一行人抬着新娘的嫁妆,吹着唢呐,一路鸣放爆竹,热热闹闹地来到男方家。来到男家后,新娘新郎祭拜祖先,为长辈敬酒敬茶后,新娘在姐妹们的陪同下进入婚房。男方设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席间,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举杯畅饮,场面热闹非凡。

由于壮族浓厚的“母权”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其历史原因,古壮族有不落夫家的婚俗,即婚后生育前不住在夫家。壮族人举行婚礼当天夫妻并不立即同居,新娘当晚跟女伴一起睡,第二天天不亮就返回娘家居住了。到了节日或农忙时节,才到夫家过节或干农活,一两天后,女子便又回到娘家,直到怀孕生育才到夫家长住。壮族人婚后一般与父母兄弟同住,共同劳动,父母亲作为家长,有权分配家庭财产。共同生活2至3年后,才视情况分家,组成新的小家庭,但如果兄弟妯娌之间相处很融洽,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在壮族地区也很常见。

(二)英语民族的婚俗文化

英国在由封建制度向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新的社会婚姻状况。主要表现为青年男女追求爱情,渴望能够自由选择配偶,在择偶时看重的是男女双方心灵的沟通。从英国的谚语“Love cannot be forced.”(爱情不能强求)、“Love is above price.”(爱情无价)可窥见英语民族对爱情的态度。他们经常在集市、小酒店、节庆活动地、跳舞场、家庭舞会等社交场所聚会,经过互相了解,找到自己的伴侣。双方确立恋爱关系,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由女方家庭选择日子,举行订婚仪式。男方要在订婚仪式中,送给女方订婚戒指。戒指作为爱情的信物,象征着忠诚,从此,两人的关系就可以昭示天下,已是“名花有主”。

英语民族的婚礼一般在宁静、祥和的教堂举行。新娘着白色婚纱,挽着父亲的手在花童的引领下步入教堂,父亲郑重地把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中,在牧师的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牧师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两人当众宣誓,交换戒指,接吻,意为双方愿意共同遵守这神圣的、相守终生的合约,婚礼场面神圣肃穆。婚宴在教堂的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举行,开支由新娘家庭支付。婚宴中通常伴随着舞会,参加宴会的亲朋好友互相敬酒,载歌载舞,充满喜庆。

英语民族中的很多人将“先成家后立业”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慎重选择配偶,他们认为结婚是男女双方的事情,婚后,大多组成新的家庭,家庭关系和谐、和睦、平等。谚语“Where love is,there is faith.”(爱心在,信任在)体现了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经营爱情、婚姻、家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二、壮英婚俗文化成因分析

(一)传统婚姻观念

“倚歌择配”的婚俗在壮族地区长期存在。明代桑悦在《僮俗》中有“男女分行戏打球”,“清歌互答自成亲。”的记载,其描写的正是壮族青年男女通过抛绣球、唱山歌择偶结缘的情景。《粤西丛载》曰:“宾州罗奉岭,去城七里,春秋二社日,土女星集,女未嫁者,以歌相应和,自择配偶。”“倚歌择配”的婚俗的形成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在嘹歌盛行的时期,封建统治及其正统观念在壮族地区相对薄弱,壮族地区社会变革不大,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心理较为稳定;其二,由于壮族素来善唱山歌,他们居住在丘陵山区,人们在生产劳作中,对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有感而发,以歌言志;其三,壮族人把能歌善唱作为评判一个人聪明才智的标准,故壮族“倚歌择配”之婚俗经久不衰。

英国在7世纪后期已基本完成了基督教化的过程,宗教活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英语民族中多数人信奉基督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基督教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修养”。英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变革,实现了自由、民主和依法治国,也造就了英语民族具有较强的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人们渴望享受到美满的、合法的、幸福的婚姻,在婚姻中体现出男女地位相对平等的价值观。著名的“绿村私奔风”就是一则鲜明的例子。苏格兰的“绿村”(源为“格莱特纳·格林村”)是著名的私奔胜地,它地处英国婚姻法律权限之外,只要男女双方逃至该地,即可注册完婚。

(二)婚神信仰

在壮族民间神话传说中,创世女神姆六甲创造了人类。传说女神姆六甲由花中长出,她看到大地毫无生气,便用湿泥捏成人形,后繁衍成了人类。在壮族创世神话中,世界、人类是神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人与自然是可亲近的。自古以来,作为稻作民族,壮民族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下,中央政权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一管辖,以及大批移民的迁入,在长期的民族大融合中,壮民族强大的包容性,使壮族文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安土地、尊祖先、崇人伦、尚道德的价值观对壮族人影响很大。壮民族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土地的信赖,发展成为了重农、敬天、信奉祖先、祭拜祖先的观念,通过祭拜,体现了他们对土地、对自然的依赖,对先人的崇敬和依恋。

在西方,基督教把上帝颂为万能的神。《圣经》中记载了人类的起源,即神用六天创造世界,天地万物都造齐后,第七天就安息了。在神话中,神具有无上的威力,是神用自己的神力创造了自然界和万物。上帝掌控着世界和人类,人类如果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带来的只有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大自然和自然现象则是神表现自身威力的工具,是神惩罚人类的工具。”人类对神充满了敬畏,只能服从上帝,恭顺上帝。英语民族大部分信奉基督教,为得到神的庇护,英语民族的婚礼一般在教堂举行,并由神父主持,祈求神的保佑和祝福。

(三)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

壮族生活在东亚内陆的岭南丘陵山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热湿润,适合发展稻作农业,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壮族的生产水平落后,经济状况欠发达,其母系社会解体较晚。在母系社会时期,夫妻生活在母系家族公社里,属于“从妻居”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男子的亲生子女能继承其所创造的财富,壮族的婚姻家庭形式变为了“从夫居”,即“男娶女嫁”,由对偶婚过渡成为了一夫一妻制。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一方面体现了壮族社会“母权”与“父权”相互矛盾的结果,是妇女为维护本身的权力地位的反抗,也是男子对女子妥协的表现;其次,由于壮族历史上盛行早婚,不落夫家的婚俗对年轻姑娘的生长发育具有保护作用;再次,与当时的生产水平落后,劳动生产需要更多人手,女子在娘家帮助劳动,学到更多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婚姻生活做好准备有关。

英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变革中,其社会婚姻状况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英国四面环海,其在社会发展中,“海”的性格占据了主导地位。英民族主张征服自然,强调人是世界的核心与主宰。他们大多自信,感情热情奔放,表达爱意直接、大胆。男女双方追求的是两个人心灵的沟通,婚后两人建立小家庭,独立生活。

三、结语

由于壮英两个民族的婚姻观念、信仰、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婚俗文化。壮族作为南方的稻作民族,重农,信奉祖先,其婚俗体现了人们对安稳的农耕生活的追求。英语民族地处海洋性气候,以渔业、牧业为主,其婚俗体现了该民族追求个人自由、重个人权利、开放的性格特征。古壮族的婚俗体现了他们依恋土地、不敢冒险、含蓄、内向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使他们长期囿于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保守的一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现今,壮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些落后的婚俗已逐渐消失,但壮族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壮族嘹歌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通过研究,认识到了自己民族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也应该学习、吸收外来有益的文化。随着广西的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提升,到广西来旅游、考察、投资、工作和学习的外国客人越来越多。为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广西,了解壮族的风土人情,我们应该弘扬壮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发展壮大我们的民族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