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财经院校《新闻采写编》教学实践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财经院校《新闻采写编》教学实践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财经院校培养复合式的新闻采写人才面临考验。通过《新闻采写编》课程的探索研究,在非新闻传播专业进行新闻传播课程的教学,更应明确目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组建教学团队。根据实践,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提升财经院校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加强成果的应用推广。

[关键词]财经院校;新闻采写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7-0025-04

2009年3月笔者主持的课题“财经院校《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获得立项。自此,课题组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尝试,开展了一些教学实践活动,经历了许多研究的困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发现,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广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日益提高,它们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未来事业需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人才。希望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解决当前新闻传播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有新闻采写的教学中学生目的性不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不够,实践与实验脱节,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结合不密切。因此,课题研究立足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试图改进现有的教学体系,明确财经院校非新闻传播专业进行新闻传播课程教学的定位,探索出新闻学在财经院校中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通过教改锻炼教师队伍,使其适应整合型新闻学教育的发展。

一、构建课程实践的情况

明确目标,以课程实践改革为核心,构建财经院校非新闻类专业尤其是文秘教育、经济文秘专业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训体系,提高学生经济新闻采写能力,满足社会对经济文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研究思路,以课程实践改革为契机,调查企业等社会组织对经济文秘等专业的人才需求和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能力。

组建教学实践研究团队,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集中力量办好事情;组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教学团队,团队中以教授、副教授为教学骨干,他们科研成绩突出、教学水平较高,老师们还定期到媒体单位进行调研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实战经验。成果中的《新闻采写编实训教程》讲义稿已为课堂教学采用,并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课程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和成效

(一)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实现教学与研究的结合

本课题组成员对新闻与传播学学科理论和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成果显著,包括:国家级、省区级、校级课题共6项,学术论文6篇、教改论文6篇、教材1部。

新闻采访实践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在模拟人物访谈类节目中,各小组充分准备,演示成功,互动良好,能抓住关键问题提问,联系社会实践强,讨论问题有深度和广度。新闻写作实践是本次实践的重点,学生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料来源和多种采写方式,尤其在人物通讯的写作练习中,能抓住新闻写作的原则,把握写人物通讯的基本要领,从情节和细节等方面来凸显新闻人物的精神和品质。其中,曾任广西财经学院院报学生编辑的何春浇同学和杨柳慧同学的新闻稿件得到一致认可和好评。在有限的几周实训课程训练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内充分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听练写,尤其在练习过程中能主动提问,边练习边解决问题,提高较快。有些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练习和资料收集,主动性高。

(二)实践与实验结合,取得较为突出的教学成果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在校期间上机实验时间得到保证,设备利用率超过80%。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能充分发挥这些技能优势,制作出大量的作品。

项目研究的实践成果:近三年来,为理论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开设了《新闻采写编实训》实验课,安排近500名文秘教育专业的本、专科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训。从目前反映来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性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之后,我们将继续有序地推进该实验项目的开展。

经过多层次、多体系培养,广西财经学院2010级第一届文秘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0%。

部分学生担任《广西财经学院院报》编辑,得到了锻炼。学生在校期间活跃在各个媒体(广西财经学院院报、南国早报、南宁晚报等)并有多篇文章和作品在各种媒体和重点刊物上发表。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实践体系

(一)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

注意尝试实现多方面的转变,在培养模式上变院系理论讲授的独立进行为媒体积极参与,在培养主体上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在培养重点上变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为经验和能力的获取。

新闻采写编能力培养的质量如何,关键要看其综合素质能否适应媒体的需求,其所学知识能否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实操能力。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教学内容与媒介实践、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经常出现脱节的现象,未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媒体参与的有效互动。新闻采写编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面向媒体,更要有媒体的实质性参与。基于这种认识,学校把着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媒体资源开发的有效互动作为推进新闻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一方面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把课内理论学习和课外实务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强化学生在新闻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一方面主动征求媒体对财经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实习管理,并会同媒体建立实习生培养管理机制,以检验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的效果。

(二)丰富人才培养的内容

跳出传统的刻板的教学大纲、教案和内容体系,代之以贴近媒体实践、贴近现实生活的创新理念和方法,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以及新闻报道领域能对媒体实践保持新鲜的感知,并成为引导与激发其职业理想的内在动力。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新闻经典作品、注意及时定期收集最新“好新闻”,引导学生不断明确新闻采写能力在未来职业工作中运用的重要性。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

改变了新闻院系长期形成的“ 理论+案例”的程序化教学模式,让来自媒体一线的记者和编辑现身说法,以实实在在的“案例+经验”的方法,带给学生报道理念新、技术含量高、现场感染力强的教学效果。

在媒体和学生看来,新闻专业教育训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大脑,更要训练学生寻找故事的嗅觉、观察细节的眼睛、聆听语言和各种声音的耳朵,要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采访真实的故事、接触真实的人物、学习真实的本领。举办“模拟采访训练”和举办媒体记者的讲座,就是要实现培养目标,把记者请进来,把学生送出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接受一线新闻采编实务的培训和训练,在贴近媒介实践、关注现实生活的过程中长见识、学本领。具体可采取以下集中方式:

1.开展以强化新闻理念和思维方式为重点的专题培训。具体做法是:精选师资,主要由南宁电视台、广西日报社等媒体选派擅长各自报道领域的采编精英;创新方法,由记者编辑结合典型案例现身说法;凝炼内容,尽可能体现出课程内容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如对当代中国社会特点及人价值观的剖析,对新闻理想和新闻思维方法的感悟,对时政报道中平视社会权力的度量,对大的事件如何进行报道,对方法论的变革以及对新闻调查技巧的解析,等等。这些讲座看似不够系统,但都是记者身临一线的亲身体验,内容真实、生动、新颖,很有针对性。通过演讲过程中记者与学生问题探讨式的现场互动,学生扩展了如何认识中国社会的视野,对新闻工作的专业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学生的新闻理想和持续学习的激情,明确了优秀记者所应具备的学习型素质和创新性能力。

2.进行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采写训练――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让学生熟悉社会,了解国情。如组织学生考察银行等金融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市民经济生活调查、我校毕业生情况追踪调查、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食品安全情况调查等。通过这些调查,学生对国情有了了解,结合理论学习,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

3.采用案例教学法。如《新闻采访与写作》理论课,坚持任课教师每年讲前一年的好新闻、十大假新闻等时效性较强的典型案例。随时发生的新闻事件都可以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教学。

4.进行实践总结。学生从事实践活动之后,及时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如进行模拟采访训练后,教师及时点评和总结。人物通讯的采写练习,教师尽量做到面对面地悉心辅导,找出新闻作品的不足,要求学生不断修改,写出更像新闻的新闻作品。

该课程实践是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新闻传播学教育而进行的必要探索,是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培养适应于当代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的必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未来意义。从目前所取得的结果来看,这些创新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锻炼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学科研团队实力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四、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本教学实践项目在新闻采写编的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高等教育特别是财经类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授课对象是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新闻采写编能力提高对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项目研究与实践联系还不够密切。建议从以下方面来完善:

(一)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

本校文化传播学院已建立了文秘专业综合实验室,但适合新闻传播、新闻采写类课程的实验条件不足。为了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快实验基地建立,与相关媒体共建实训基地,使师生的新闻采写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二)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在遵守原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注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使学生真正领会新闻写作的真谛。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建立校、学院和学生“三位一体”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一是学校教学督导小组对实践教学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指出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二是成立院系实践教学听课小组,组织有经验的教授听本专业教师的上课,检查教学改革内容的落实情况;三是成立学生信息小组,及时收集学生中的信息,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加强成果的应用推广

课题组针对财经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编写了《采写编实训教程》,并应用于教学中,效果很好。但由于没有足够经费支持,课题研究的推广研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加强对项目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应用推广,在更大范围提高项目研究与实践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信良.新闻专业采写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

[2] 蔡军剑,张晋升.准记者培训教程[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3] 张波.新闻业务课实践教学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3).

[4] 田志友.采写编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5] 王桂琴.采写编评一体化实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