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派下午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派下午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早晨起来习惯性的为自己泡一杯茶,那种我从小便喝惯了的英式奶茶。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这个习惯势必此生是改不了的了。上好的祁红里兑一勺牛奶,牛奶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便是美国人的快餐文化,随随便便敷衍了事,快点喝完回去工作;少了口味又会过重,起床后半个小时内的我处于神经衰弱的状态,实在受不了过分的刺激。所以通常说的“上午咖啡下午茶”,但到了我这里往往却成了:上午喝茶,下午咖啡。

下午三点左右,一杯咖啡是必须的提神剂,如果没有它,真不晓得还有半天的日子怎么持续。我老觉着这个坏毛病是小时候被外婆宠出来的,午觉起来就会说:来,吃点心了,垫垫心。要么就是搬着小板凳,把大人的方凳子当小桌子用,自顾自地吃小点心。这种情势发展到后来常常是被舅舅带去凯司令吃栗子蛋糕,我自小就知道凯司令的栗子蛋糕和伯爵红茶搭配起来最完美。

如果非要拿捏比较,V&A museum(伦敦大英博物馆)里的下午茶其实没有QVB(悉尼维多利亚女王大楼)的The tea room更精致地道,也许真的是二战之后,英国文化已经在本土逐渐消失,反倒零星地被留存在曾经的殖民地上。至于Harrods和Liberty(两大世界顶级精品百货大楼)里的茶室则完全延承了伦敦的拥挤和压抑,总让我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好吧,我承认我对层高有挑剔,越高越好。下午茶是属于姐妹们的小聚会,大家穿着美美的新衣服,事先在熟悉的茶室里订下个好位子,然后说说笑笑吃吃喝喝,有时可以把晚饭都忽略过去。茶具一定要是银器的,经过频繁使用、擦拭,保养出一种接近月色的银光,用的杯碟则应该出自享有百年闻名历史的皇家瓷器店Royal Albert的骨瓷,用手绘的玫瑰和K金粉描边,才配得上那惬意悠闲的午后阳光和好姐妹的情谊。

如今的上海很难找到这样的精致,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可是细节却往往暴露出文化的流逝,那些原本属于快餐文化的星巴克之流也装腔作势地挤进小资情调,真让人啼笑皆非。那曾经的DDS、公啡、沙利文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不见踪迹了,我们最多摸索着历史的影子,在原址借尸还魂地假装怀旧而已,可惜这些人对那些“旧”最多也不过是囫囵吞枣的知道个大概罢了。

他们听说了大世界、百乐门的纸醉金迷就以为自己了解了上海的文化,不过是虚荣浮夸的繁华,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懂所谓低调内敛的人文。上海人的骨子里总浸透着一种“老克勒”情节,我不喜欢说“格调”这个词,就好像如今在英文里用class这个单词,你明明只是表达一种自我态度,却很容易被大多数人误解成了歧视或贬低。那好吧,我有权保持沉默,或者把低调进行到底。无论此刻我杯中的是咖啡亦或者是红茶,低下头来细细品尝,心头流过的全是那些对往昔美好时刻的怀缅。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场以旗袍怀旧为主题的海派下午茶会,以下谨以个人拙劣文字记录下此次聚会的光影片段。

陈歌辛老先生曾经的一曲《夜上海》将这种道不完诉不尽的海上风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今他的儿子,陈钢老师为了继承和发扬海派文化创建了克勒门,以荟萃海上文化艺术名家为目的的沙龙雅集,专门用来探讨交流海派文化,分享高尚雅致的生活方式。“克勒门的下午茶”已经举办过三次了,来的皆是如今上海的名媛名流,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主题交流。而这次的下午茶主题是:旗袍与名媛。

为了本次的旗袍主题,当天的负责人特地选用了大吉岭,此茶一百多年前传到了喜马拉雅南麓,据说第一个敢于品尝的是个三岁公主,她吃了以后,本来微胖的身躯变得苗条了,出嫁时还带了几箱茶。为旗袍选择这款茶,在场的名媛们一致认为,实在是太贴心了。

张爱玲说过: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而上海女人的语言恐怕非得是海派旗袍莫属了,只有上海女人可以将旗袍穿出那种风雅的韵味,那种海派文化下蕴藏的温婉高贵,那种融合了传统与摩登的精美智慧。克勒门的下午茶:云梦——旗袍与名媛活动在2012年11月5日下午2点准时和大家相邀聚会。

海派旗袍,起源于上海。从上世纪20年代起,现代旗袍就从上海开始逐渐风靡了全国,甚至全世界,并且最终成为了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它从最早的旗人之袍逐渐经过修正、改良,在上海这个当时的金融文化中心里受到灵感和启发,将旧有的肥硕宽大一一精简,发展成能完美体现女性身体曲线的现代海派旗袍,从衣服式样的变更上展现了妇女追求解放革命思想。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高春明先生在聚会的开始就为我们讲述了旗袍的历史,带着我们生动而详细地从明清妇女的衣着装扮回顾,缓缓地揭开现代海派旗袍之美的根源。

著名作家淳子老师作为上海女人更是为大家带来了一张三十年代名媛的珍藏旧照,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左三)赵四,和她边上的(左四)赵三,然后是朱五小姐朱湄筠的妹妹,朱九小姐,以及右一的大美人——颜仁美等六位旧上海名媛。照片里的旗袍貌似简单质朴,质地却都是比绸缎还要高档的全英国进口薄呢,将旧上海名媛精致的奢华低调而婉约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最为适宜地烘托出她们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优雅海派风情和高贵的修养背景。真可谓多一分不能,少一丝不够,分毫不差!正如陈钢老师拿《梁祝》最开始那一段作的比喻,那中国式特有的“纠结之美”,收收放放戛然而止,在你以为不过如此的时候却又缠绵悠长起来,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能够让旗袍充分而得体地展现中国女人含蓄之美的还有老派裁缝的精细测量。所谓量体裁衣,定是要将那三十六个尺寸数无一遗漏地测量记录下来,才可以剪裁制作出一套最合身的独一无二的旗袍。这种对个体恰如其分的细节追求是现如今成批量生产制造的成衣流水线永远无法达到或超越的。原鸿翔的小开85岁高龄的金先生偕同夫人为我们就地模拟并解释了当时老裁缝为客人测量身材尺寸的场景,金老先生不但手势娴熟而且思路清晰,言语幽默,时不时惹得台下的嘉宾们笑声连连。95岁高龄的楚先生依然保持那曾经在上海滩扬名立万的红帮裁缝们一丝不苟的专业气韵,端正笔直的站在台上,风范不减当年。

那些年,关于上海滩的故事,记忆中的老克勒和名媛们。那些事,那些情,那些岁月都一一留在了这些低调而华丽的旗袍后面。在旗袍沙龙创始人汪薇玉女士的带领下,旗袍模特队为大家表演了一场精彩旗袍秀,所有的来宾们都沉醉在一片美轮美奂的怀旧云梦中。

缤纷绝色弄烟霞,锦绣丝罗织百花。

一片心香云梦内,回眸海上尽繁华。

——陌姬